石麦15
小麦品种
品种为扩区审定,原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5003号,属半冬性。生育期243天左右,与对照沧6001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2.7万左右,穗层整齐。成株株型紧凑,旗叶上冲,株高75.7厘米左右。较抗倒伏,抗寒性好。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2.0个,千粒重37.4克,容重770克/升。熟相一般。
主要特征特性
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干旱两种环境下,2006年抗旱指数分别为1.119、1.276; 2007年抗旱指数分别为1.159、1.208。抗旱性表现突出。
品质:2007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蛋白质13.49%,沉降值13.5毫升,湿面筋30.0%,吸水率57.1%,形成时间1.8分钟,稳定时间1.8分钟。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 2006年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2007年高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
产量表现
黑龙港流域节水组2006-20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7.43公斤,比对照沧6001增产12.81%。2007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71公斤,比对照沧6001增产11.33%。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高肥水条件下播种量7.5~8.5公斤/亩,中肥水条件下播种量8.5~9.5公斤/亩,半干旱地播种量10~11公斤/亩,晚播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施底肥纯氮7~8公斤/亩,纯五氧化二磷8~10公斤/亩。追肥在起身期末、拔节期初一次施入,追施纯氮6~7公斤/亩。根据水浇条件,浇好拔节和抽穗两次关键水。播前药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
推广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根据农业部第943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
审定编号:津审麦2010001
品种来源:石家庄市农科院于1997年以冀麦38为母本、92R13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应用快速繁殖育种技术在F1代以冀麦38为父本回交,连续回交4代,后经连续3年田间异地定向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0厘米,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5.8万,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2.9克。2009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2,越冬茎99.2%,死茎率0.8%。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7.9%,死茎率2.1%。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白粉病(MR),高感叶锈病(HS),慢条锈病(SR)。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84克/升,粗蛋白质13.25%,湿面筋27.3%,沉降值19.5毫升,吸水率59.4%,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1.2分钟,弱化度234F.U,评价值28,最大拉伸阻力95E.U,延伸性12.4厘米,能量15.3平方厘米,硬度指数68.6,为中筋小麦品种。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91.56公斤,较对照京冬8号(434.64公斤/亩)增产13.10%,增产极显著,居14个品种第三位。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91.83公斤,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公斤/亩)增产18.19%,增产极显著,居16个品种第一位。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475.10公斤,较对照京冬8号(416.35公斤/亩)增产14.11%,居15个品种第一位。田间表现:个别试点发生倒伏3级,穗发芽3级。
栽培技术要点:播期:适宜播期为10月1~10日;播量:适期播种高肥水地亩基本苗20万左右,中等肥水亩基本苗18~22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加大播量;肥水运筹:全生育期N:P配比达到1:0.8左右。一般亩施纯N 7~8公斤,纯P2O5 8~10公斤做底肥。追肥在起身期末至拔节初,一次施用,亩追施纯N 6~7公斤;浇好拔节和抽穗两次关键水;防治病虫害: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小麦抽穗后及时防治麦蚜。
审定意见:适宜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块做冬小麦种植,注意防治倒伏和穗发芽。
参考资料
石麦15.种业商务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3 17:37
目录
概述
主要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