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山铭
作品中罕见珍品
《研山铭》是北宋米芾创作的澄心堂纸本手行书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法内容
《研山铭》手卷分三段:
第一段是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39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第二段绘研山图,上有篆书题款为:“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 “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第三段为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识: “右研山铭,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的题跋: “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志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尤长笔法的书画家陈浩题作隽永的跋尾: “《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宣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崇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疏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
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绍兴,贾似道的“长”、 “悦生” (两次)、于腾、味腴轩、于腾私印、东海郯人、受麟(两次)、受麟私印、飞卿、石禅莩子、石甫、湘石过眼。周於礼印、立崖、陈浩之印、七十四翁、梦德星庵、梦庐审定真迹、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
创作背景
晚年的米芾得到了灵璧石,如获至宝,这块石头的形状呈山形,刚好可做墨池来研墨。米芾对其爱不释手,他连续三天夜晚,抱着这块灵壁石才能入睡。即便是这样,米芾还是意犹未尽,这一夜,夜朗星稀,米芾挥毫泼墨,便留下《研山铭》。
艺术鉴赏
用笔
《研山铭》与《虹县诗》用力稍过和《多景楼》的颇显急躁相比,此作以闲适纵逸的笔调显示出对所藏研山倍加珍重的得意与自信,点画如刀劈斧斫,气势如虹;粗者大笔如椽,几成块面,如“五、出、极、化”,细者劲似发条,弹槽欲出,如“怪、痕、震”。
《研山铭》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结体
结字自由放达,信手天成,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勒,倾侧之中含稳重,一笔一划都融合在作品的整体精神之中,字字因势生形,字与字之间绝少连属,数字间没有明显的游丝映带,却能一气贯通,显得自然畅达。正是欹侧之势使上下、左右顾盼生情,险绝而生稳,收似欹反正之效。
布局
在章法布局上米芾借鉴运用了前人的技巧,打破局部的平稀和对称,并以向左倾斜流动的态势,形成一种行距间相互穿插的格局,在动态中求得总体的平衡。通篇时疏时穿,虚实相生,都在有意无意之间。从整体布局上看气象萧森,笔走龙蛇,在跳荡的表象之下,有浑然的整体存在,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通篇给人以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韵律感。
线条
《研山铭》书体修长,且每个字长短都有变化,没有固定的尺寸,笔法遒媚,通观全篇,其笔迹竟无一处雷同,行中带草,笔势连绵,没有丝毫的飘忽之感,沉着稳重,并无粗涩横野,在圆转流美之中显示出恣肆烂漫、欹侧生姿的美韵。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米芾大行书《研山铭》卷,后附其子米友仁跋二行,确为绝世神品。大米、小米为真迹,王庭筠不敢说。《研山图》待考,但肯定是宋代的。”
后世影响
从拍卖和商业的角度看,《研山铭》只是完成了中国书法拍卖史上的一次成功的运作;从艺术角度上看,《研山铭》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书法作品;从收藏角度看,《研山铭》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研山铭》这样具有如此丰富文化含量的作品,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由它从海外回流,日益被大家所关注,到最终《研山铭》留在中国国内,为研究米芾书法提供了总要的依据和参考。从书法技法和艺术风貌上看《研山铭》已相当完备和成熟,无论是在当朝,还是现在米字影响都是巨大的。
历史传承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竟流落日本。
2002年12月6日,《研山铭》在“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以2999万人民币以定向单人形式拍下,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16年6月5日至2016年7月5日,《研山铭》在由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活动中被展出。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传世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词》、《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20:41
目录
概述
书法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