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斑青凤蝶
凤蝶科青凤蝶属动物
碎斑青凤蝶(学名:Graphium chironides)是凤蝶科、青凤蝶属昆虫。体背面黑色,具绿毛,腹面淡白色。翅黑褐色,斑纹淡绿色或浅黄色;前翅中室有5个斑纹排成1列;后翅基半部有5-6个大小不同的纵斑。后翅亚外缘的斑列加宽,其内侧另有5个黄色斑纹;基部2-3个斑呈淡黄色。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及爪形突消失;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交配孔横棱形。
形态特征
翅展65-75毫米。体背面黑色,具绿毛,腹面淡白色。翅黑褐色,斑纹淡绿色或浅黄色;前翅中室有5个斑纹排成1列;亚顶角有2个斑点;亚外缘区有1列小斑;中区有1列斑从前缘伸到后缘,从前到后除第2斑外逐斑递长,最后一斑最长。后翅基半部有5-6个大小不同的纵斑;亚外缘区有1列点状斑;外缘波状而直。翅反面棕褐色,前翅斑纹淡绿色与正面相似。后翅亚外缘的斑列加宽,其内侧另有5个黄色斑纹;基部2-3个斑呈淡黄色。其余与正面相似。
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及爪形突消失;颚形突指状,膜质具毛;抱器瓣宽大于长,端部斜而直;周围具毛;内突很宽,端部有2个大指突,中间有两簇齿突,都高度骨化;阳茎端基环具纤毛或绒毛;阳茎长,端部细。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交配孔横棱形;前阴片枝叉状,后阴片叶片状;囊导管细长,基部稍骨化;交配囊椭圆形;囊突长角状,具有许多刻点,基部有对应形状的1块膜质的刻点区。
球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后变为黄色,孵化前变为黑色。
初孵幼虫体长约1.5毫米,头褐色,身体黑色,体上长有肉刺,每根肉刺上长有4根小刺,前中后胸背面两侧各有较大的1对刺,臀足明显。1-4龄幼虫体色为褐色或黄褐色,5龄幼虫为草绿色或深绿色;前胸至后胸身体逐渐增大,以后胸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腹末最小;幼虫胸部两侧背腹交界处各有1对刺状突起,其中后胸的突起最大,其基部外围围有1圆斑,圆斑最外围有1条鼎线围绕,再往里面是1圈黄色圆带围绕,老熟幼虫中胸隆起不明显。
长约30毫米,全身为浅绿色,翅芽略显白色,头部两侧各有1个黄褐色小突起,胸背面有一角状突起向虫体的前上方伸出,突起经过背腹交界处直至腹末,呈棱形;背隆线向后延伸至第1腹节即分二叉状呈括弧线向后在腹末会合,从背面观似纺锤形,各隆线均为黄褐色。
近种区别
碎斑青凤蝶无突尾,前翅除中间一列蓝绿色斑块外,另有中室斑列及亚外缘斑列,后翅中室两侧都有很粗的黑边,以此可与大多数同属凤蝶区分。
碎斑青凤蝶与黎氏青凤蝶(Graphium leechi)非常近似,尤其两种在后翅反面前缘基部的橙斑大小和位置上都有一些个体变异。两者稳定的区分在于:黎氏青凤蝶前翅近后缘的两个斑条明显狭长,后翅第7室狭窄导致该翅室的斑块明显比碎斑青凤蝶狭窄。
碎斑青凤蝶与木兰青凤蝶(Graphium doson)相似,主要区别是碎斑青凤蝶后翅斑纹碎列,木兰青凤蝶后翅斑纹宽大而相连;雄性外生殖器也有区别,主要区别在内突的端部。
生活习性
初孵幼虫取食面积较大的叶片,则从叶片中同咬食1个不圆孔,稍受惊动,则会露出“V”形臭腺,老龄幼虫受惊动则会呈假死状态。幼虫取食马褂木、深山含笑等林木的叶片,成虫访花吸蜜。成虫活动力很强,飞行速度快,常在丘陵地林区活动,群集稻田、小溪边湿地吸水。
寄主:番荔枝科樟科的植物。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中国分布:浙江、湖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福建。
繁殖方式
一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幼虫可以在寄主叶片上化蛹,选择性不强。成虫羽化后,约经过1-2小时才完成展翅。4-9月间见成虫。
亚种分化
主要价值
碎斑青凤蝶成虫色彩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对其开发利用价值有一定的潜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2:0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