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
概念
一种是“同伴接受定义法”,研究者主要采用得到同伴接受的程度来界定社会技能。因此,按照这种定义法,得到同伴接受多的儿童则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技能。用同伴接受性来衡量社会技能的主要缺点是,它并不能识别出哪些特定的行为导致了同伴的易接纳或受欢迎。因此,在对那些不受同伴接纳的儿童进行矫正时,无法找到那些需要矫正的社会性行为,这就如同知道一个儿童的学业成绩得分在第二个百分点,这种数据不能为
干预提供具体而有用的信息。
另一种经常使用的界定法为“行为定义法”。将社会技能定义为,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将尽可能产生或维持某种强化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惩罚。
自然观察法典型地用于社会技能的行为性评价。这种定义法优越于同伴接受法,就在于它可以对某些特定的社会行为的前因和后果进行识别,并能详细说明和具体操作,以达到评价和干预的目的。尽管这样,这种定义法并不能确保这些社会行为就是具有社会技能的、有社会意义的;并且仅仅提高某些行为的次数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对具有社会意义的目标或结果产生影响。
最后一种或许是更好一些的界定为“社会
效度定义法”,认为社会技能是,在给定的情景下,能预测儿童的某些主要社会性发展结果的行为。这些重要的社会性结果是:(1)同伴接纳或受欢迎度;(2)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他人的评判;(3)与前两者都有关的其他的社会性行为。这种界定法的优点是,它不仅可以详细说明儿童在哪些行为和情景中有缺陷,而且也可以把那些产生重要意义的社会性结果(如同伴接受和教师接纳)的行为看作具有良好的社会技能。
训练策略
当前,已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社会技能训练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前控制:主要集中于识别和改变先前的环境,或者为儿童的适当行为操作提供场合,以便同伴间积极的社会性互动。改变儿童的座位以提高互动机会,玩游戏等,这些都是社会技能训练技巧的例子。
后控制:是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随后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基于以下设想:儿童的不良社会技能主要源于儿童的适当行为未得到及时的强化。其训练方法包括:对偶然的社会性行为及时强化、代币制、团体偶联法,以及以家庭为基础的偶联法等等。
示范:用现场或象征性的动作示范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在演示过程中,对于一个给定的社会技能行为,或现场示范或用放电影、录像的方式?象征性的演示 。最有效的演示过程则是让已反复强化过的模特来表演,而且模特的年龄、性别要与观察者相似。
认知—行为技巧,包括指导训练、行为演练及自我控制技巧如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强化等,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这尽管对一些儿童是有效的,但这些策略是否也适用于那些有认知障碍或轻度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没有。
缺陷
社会技能缺陷儿童,往往缺乏必要的能力与同伴进行融洽地互动,或者在给定一个技能的扮演中,不知道其关键性的一步,这些能力的缺乏,类似于班杜拉所指的获得性或习得性障碍。
下面用一个有关数学的例子来说明技能的缺陷。不知道“+”的儿童就有一种技能缺陷,因为当他看到“+”标记时,不知道给出何种行为,就像一个儿童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其他儿童正在玩的活动中,不知道在这种情景下该说些什么,如何去表达或做些什么。这种技能缺陷的矫正,主要通过示范、指导训练或演练法教给儿童如何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游戏或活动中。
下面再用一个类似的例子阐述技能缺陷,具有这种技能缺陷的儿童不知道一个给定技能的关键性成分。儿童可能知道“+”,但当面对一个问题如32+19=?时,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去做。或者当看到“+”时,尽管知道如何去做,但当反应32+19=41时,可能就忘记了运用加法的分配律这一步。
在社会技能问题中,儿童往往会忽视关键性的一步,我们用儿童“表扬他人”一例来说明。儿童能够就某个原因,用何言语,并知道在最佳的时间给予表扬,但不知道用清晰而真诚的语调去赞扬他人。这种情况下,可以集中教给儿童怎样清晰而真诚地去表扬,大部分社会技能缺陷可以通过示范、指导训练或演练法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