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湖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境内湖泊
大九湖,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坐落在湖北省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之上。西与重庆市巫山、巫溪县接壤,北与十堰市竹山、房县为邻,东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相连,素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形成演变
自然演变
根据大九湖沼泽的钻孔资料分析,大九湖虽分布于亚高山森林地区,但是起源于陆地沼泽化中的草甸沼泽化。沼泽沉积相主要为洪积一沼泽相和坡积一沼泽相。沼泽底板沉积物是灰一灰绿色砂质黏土,主要矿物有石英,次为少量钙长石和云母。剖面勘探未发现灌相,河漫滩相及牛轭湖相等沉积物,也未发现典型的湖相沉积物一腐泥及水螺介壳、鱼类化石等。泥炭和底板沉积物中,无木本植物残体。以上分析,均说明大九湖湿地自然演变过程为:草甸一沼泽一湖泊。
人为演变
1986~1992年期间,在大九湖开挖深沟大渠,大面积开垦人工草场,兴建梅花鹿场和细毛羊场。
1995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商人斥资数百万元在大九湖圈地建设。
2001年,通过围湖造田,引水出山,大九湖建起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开挖人工排水渠,扩大围湖造田面积。使得湿地水面逐步缩小,各类珍稀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多类型沼泽湿地分布急剧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的趋势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位置境域
水文特征
大九湖常年相应湖容136万立方米。
水质
截至2023年2月,大九湖出水口水质长期维持在地表水Ⅲ类状态,冬季甚至达到地表水Ⅱ类,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趋势。
流域环境
地形地貌
大九湖整体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东延余脉组成高山盆地,地质变迁中积水成湖。盆地底部海拔170~1800米,周围环绕着2200~2400米的陡峭群山,最高海拔为2796.8米。
气候
大九湖处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高山寒温带潮湿气候。日照时间短,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7.4℃,极端最高气温27.1℃,极端最低气温-27.2℃。最冷月为1月,日均温-4.3℃。无霜期短,只有14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降水丰富且分布均匀,云雾天气较多,相对湿度多在8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全年日照1000小时左右,平均每天日照2.7小时。冬长夏短、春秋相连的独特气候条件造就了大九湖独特的亚高山湿地资源。由于流域内山势高大,也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历年各月平均降水最多为241毫米(7月),最少为25.6毫米(1月);发生大于50毫米的日暴雨平均每年4.1次,历史最大日暴雨量184.6毫米(1983年9月8日);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最多年降水日达165天。
自然灾害
大九湖自然灾害主要为低温和内涝,历史极端低温为-27.2C。据当地农事记载,在春季经常有降雪冰冻灾害发生,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损害。7~8月份是降水量极为丰富的时段,由于没有河流直接向外排水,仅依靠西北角的落水孔群排水,每年均有洪水回灌至地势较高的区域。
资源概况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大九湖共分布有高等植物145科474属984种(含变种及栽培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1级3种、2级12种),国家珍贵树种12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9种。另外,有苔藓植物13科18种。大九湖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植被类型有沼泽植被草甸植被、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丛5种,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动物资源
大九湖区域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154种,其中兽类28种、鸟类118种、爬行类3种、两栖类5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云豹、林麝、梅花鹿(引进种)、白鹳、黑鹳、金雕6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白琵鹭、鸳鸯、灰鹤、红腹角雉、黑熊、双尾褐凤蝶等17种。鱼类有35种,其中不少为山区激流特有的鱼类,如白甲鱼、泥鳅、马口鱼、齐口裂腹鱼、多鳞铲颌鱼、宽口光唇鱼、云南盘鮈、鲈鱼、嘉陵颌须鮈、乐山棒花鱼、峨眉后平鳅、龙口似原吸鳅、中华花鳅、稀有花鳅、斑纹副花鳅、短体副花鳅、条鳅、安氏高原鳅、汉水扁尾薄鳅、短尾拟鲿、切尾拟鲿、细体拟鲿、鲶、黃鳝、班鳜等。
泥炭资源
大九湖泥炭分布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储量达4000万立方米。大九湖沼泽中埋藏的泥炭最大厚度达3.6米。泥炭外观呈黑褐色,具松软纤维状结构,分解度20~35%,可见植物残体的根茎,泥炭层向下逐渐过渡为粉沙质黏土,再向下为粉沙角砾层。
历史文化
湖名由来
大九湖位于神农架林区西端,因常常在雨季形成大小九个湖泊而得名。
传说故事
神农架与大九湖的传说
相传,在上古时期,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生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楚,人们经常遭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为解救苍生,炎帝神农从家乡随州厉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只见此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炎帝神农氏当下把臣民们喊来,让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才攀到山顶,“神农架”因此得名。炎帝神农在此采尝百草时,发现很多植物能够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又尝出365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让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神农在采药时来到山间的一个盆地,周边有九条小溪汇集到中间,他便在盆地里的小溪边支起九口大锅熬制中药。神农氏离开此地后,九口药锅遂幻化为九个明镜般的湖泊,于是这个盆地得名“大九湖”。
保护开发
2006年9月,大九湖成为中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0年6月,大九湖晋升为湖北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3年10月,大九湖湿地正式通过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秘书处审核,进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社会生活
经济
大九湖当地的经济主要为农牧业,依靠高海拔带来的自然气候差异,主要以天然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大九湖的萝卜、白菜成熟期与低海拔地区上市时间形成互补。牧业上以放养的猪、牛、羊为主。
交通
大九湖东面进的公路有两条:一条由巴东县的沿渡河镇经下谷坪、大界岭、坪阡进入大九湖保护区;另一条从东北面木鱼镇经神农顶、大界岭(也是神农架与小三峡连通的出口)到坪阡进入大九湖保护区。南面由巫山小三峡上游的巫山县大昌镇经官阳镇到五等垭子进入大九湖保护区。北面由十堰市竹山县经竹山垭子到落水孔进入大九湖保护区。
大九湖保护区内主要有三条公路,即环湖公路、大九湖通往小九湖公路、大九湖通往竹山公路。环湖公路全长26千米,既是大九湖通村公路,也是湿地公园景区主要观光游览线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23:04
目录
概述
形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