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镇
河南省禹州市下辖镇
神垕镇,隶属于河南省禹州市,地处禹州市西南部,东与鸿畅镇相连,南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毗邻,西与磨街乡接壤,北与文殊镇相邻,是禹州市市域西南副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文化创意研发中心,以钧瓷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型城镇。区域面积49.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3月,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7.3万人。
历史沿革
神垕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
明成化二年(1466年),属钧州洪畅都。
明弘治三年(1490年),属钧州西会里。
清朝,属禹州文风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神垕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三区。
1958年,设火箭公社。
1968年,称神垕公社。
1981年7月,改称神垕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神垕镇辖红石桥、关爷庙、翟村、青岗涧、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8个居民委员会,于沟、白峪、槐树湾、杨岭、温堂、鄒庄、边沟、苗家湾、罗王、梁桥、驻驾山、白家沟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0个居民小组、1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神垕镇下辖10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村民小组 147个,共8870余户。镇人民政府驻北大街居民委员会解放路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神垕镇地处禹州市西南部,东与鸿畅镇相连,南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毗邻,西与磨街乡接壤,北与文殊镇相邻,区域面积4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神垕镇地处伏牛山系余脉,属浅山丘陵区,群山环抱,山岭起伏,北有云盖山、南有大刘山、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牛金山等。镇中部为东西走向的乾鸣山,把神垕镇分割为两个狭窄的盆地。整个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大刘山704.5米,最低点位于肖河南出境口,海拔240米,相对高差464.5米。
水文
神垕镇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肖河、小青河,均为季节性河流。肖河又名驺虞河,发源于大刘山之阴,境内流程7公里,在镇东南流入郏县境。小青河发源于牛头山下的青龙潭,境内流程4公里,经鸿畅北部流入蓝河。
气候
神垕镇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平均降雨量705.3毫米。
自然资源
神垕镇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陶土储量10亿吨,煤炭1.8亿吨,石灰石10亿吨,铝矾土、紫砂石等矿产资源也有一定的储量。
人口
2011年末,神垕镇辖区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000人,城镇化率71.1%。另有流动人口1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23000人,占51.1%;女性22000人,占48.9%; 14岁以下8460人,占18.8%; 15~64岁27315人,占60.7%; 65岁以上9225人,占20.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4770人,占99.5%;少数民族有回族230人,占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6‰。
2017年,神垕镇全镇常住人口42644人。
截至2018年末,神垕镇户籍人口45774人。
截至2020年3月,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7.3万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神垕镇地方财政收入512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从各主要税种看,土地使用税1662.3万元,资源税1024.3万元,增值税899.6万元,营业税698万元,城建税302.2万元,企业所得税256.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48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1元。
2018年,神垕镇有工业企业500个,其中规模以上2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8个。
农业
神垕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1万亩,人均0.2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829吨,人均107千克,其中小麦1920吨,玉米288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0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300亩,芝麻种植面积60亩。
神垕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羊等为主。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0000余亩。2011年,名优特农产品主要有野山鸡、山药、中草药材等。
工业
神垕镇工业是钧陶瓷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瓷业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钧陶瓷厂380家,从业人员20000人,总产量9.1亿件。
商业
2011年,神垕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镇内有中国神垕古玩城、钧瓷文化街等著名商业街市。2011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主要产品为钧瓷制品,销往美国、东南亚、欧盟、非洲等地。
金融
2011年末,神垕镇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开设了分行及营业网点。2011年,各类存款余额近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1995年6月,建神垕电视台,发射转播塔高120米,覆盖半径6千米。1999年8月开通有线电视。至2011年末,神垕电视台开通40个电视频道。有线电视用户3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2011年末,神垕镇有电影院1个,座位1100个,年放映80场次,观众达8万人次;公共图书室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藏书2万册;档案室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6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神垕镇一把泥豫剧团、神垕镇曲剧团、神垕镇越调剧团、军鼓队、盘鼓队、铜器社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狮、龙灯、铜器、秧歌等。
2011年末,神垕镇有体育场地4个,体育社团6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每年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赛。各村(居)均安装有体育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3%。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神垕镇有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160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12所,在校生3300人,专任教师1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80人,专任教师1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神垕镇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高中),在校生230人。主要学校有镇中心学校、镇第二初级中学。2011年,教育经费达2200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神垕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20个。中心卫生院有床位65张,平均每千人2.4张;专业卫生人员64名,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万人次,住院手术98台次。
2011年,神垕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193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神垕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78户,人数1905人,支出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月人均162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5户,人数570人,支出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9.4%,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8人,支出13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8人,支出19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神垕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千米,投递点5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000份、期刊2000册。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0%;移动电话用户35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0%;宽带接入用户3000户,比上年增加500户。
2011年末,神垕镇有煤炭企业9家,年产煤200万吨。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4800米,用水1200吨。铺设排水管道3000多米。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拥有10千伏配电线路9条,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8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5%以上,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有西气东输天然气调压站1座,液化气供应站2个,镇区天然气普及率80%,月天然气平均用量830立方米。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有公园2个,总面积80公顷,绿地面积2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80公顷,绿化覆盖率60%,人均绿地4.2平方米。
交通
神垕镇境内有禹州——神垕快速通道由禹州市区直达神垕镇,全长17千米,双向4车道。236省道过境,境内长14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平顶山市安良镇、禹州市磨街乡。神垕镇公路站,2011年,客运量达70余万人次。2011年末,镇区客运站2个,公交车有神垕——禹州线、104——禹州线,日发车100余班次,日客运量2000余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神垕镇因境内大刘山(即神垕山)得名。
钧瓷文化
神垕镇的主要特色是钧瓷文化及千年古镇。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垕,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文物古迹
神垕镇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火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伯灵翁庙位于镇区老街中心,它始建于宋代,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重修。伯灵翁庙为庭院式的群组布局,其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
神垕镇西南部的钧窑遗址是成组分布的一个瓷窑组群。在大刘山下,沿白峪河旁分布,间隔1、2里,各窑址一般范围不大,遗存的时代也较单一。据此,分别对相距不远的刘家东、西区,河北地和下白峪等4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650平方米,清理了窑炉遗迹8座、石砌澄泥池3座及其它遗迹,出土了大批的瓷器和窑具残片。
荣誉称号
神垕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23日,神垕镇被认定为河南省11个国家级经济发达镇之一,成为许昌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发达镇。
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报告中,神垕镇位居“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801位,比2017年前移11个位次。
2020年6月20日,神垕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2024年3月,神垕镇被认定为“第一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09: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