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良镇,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地处
郏县北部,东与
冢头镇为邻,南与
白庙乡接壤,西与
黄道镇毗连,西北与禹州市
神垕镇相接,东北与禹州市
鸿畅镇交界,距郏县城区8千米,总面积100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初,安良镇境域大部分属安乐保、狮王保,一部分属花梨保。清嘉庆七年(1803年),设安乐镇。
民国初,属郏县北区、七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郏县第四区。
1956年,称安良乡。
1958年8月,安良乡改称安良公社。
1984年8月,由安良公社改为安良乡。
1989年5月15日,由安良乡改为安良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下辖安西、南街、安东、芦河、蜂刘、孔楼、王平庄、西安良、田村、鲁庄、肖河、刘武店、狮东、狮西、酸庄、水泉、山头张、水磨湾、高楼、小寨、任庄、岩郭、邢楼、雷庄、高垌、段沟、高门垌、三岔沟、老山薛、磨石坑、牛村、丁李庄、苗楼、神前、塔林坡、赵楼、高庙、徐楼、朱洼、张庄、王楼41个行政村,下设33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安良镇下辖2个社区、39个行政村:芦河社区、南大街社区、安东村、蜂刘村、孔楼村、塔林坡村、神前村、赵楼村、王楼村、任庄村、鲁庄村、狮西村、酸庄村、狮东村、王平庄村、水磨湾村、山头张村、水泉村、刘武店村、肖河村、苗楼村、丁李庄村、牛村、北朱洼村、张庄村、徐楼村、田村、高庙村、高楼村、岩郭村、西安良村、小寨村、安西村、磨石坑村、三岔沟村、高门垌村、高垌村、段沟村、老山薛村、邢楼村、雷庄村,镇人民政府驻安西村32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良镇地处
郏县北部,东与
冢头镇为邻,南与
白庙乡接壤,西与
黄道镇毗连,西北与禹州市
神垕镇相接,东北与禹州市
鸿畅镇交界,距郏县城区8千米,区域总面积1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良镇地处伏牛山余脉大刘山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三分之二是山冈和丘陵;最高峰位于大刘山主峰,海拔704.5米,最低点位于酸庄蓝河河谷,海拔115米。
气候
安良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温和短暂,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干冷多偏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4.2℃,生长期年平均260天,无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775毫米。
水文
安良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河蓝河,总长5千米;三级河肖河、胡河,总长30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肖河,长20千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塔林坡、丁庄、牛村、雷庄、邢楼、磨石坑、老山薛、蜂刘、任庄、芦河、安西、南街、孔楼、肖河、刘武店。
自然灾害
安良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连阴雨、冰雹、风等。2000年7月,山洪冲入任庄村,冲毁房屋300余间。
自然资源
安良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紫砂土、高岭土、长石、石英、红砂岩(红石)等,其中煤储量4亿吨。2011年,安良镇有耕地6.3万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3.2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总人口有58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000人,城镇化率53.48%;总人口中,男性29800人,占51.4%;女性28200人,占48.6%;14岁以下14400人,占24.82%;15—64岁40400人,占69.7%;65岁以上3200人,占5.5%;以汉族为主,占99.99%。2011年,安良镇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0人。
截至2017年末,安良镇常住人口为61450人。
截至2018年末,安良镇户籍人口为65217人。
经济
综述
安良镇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
非公有制经济三大主导产业。2011年,安良镇财政总收入26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4.7%;人均财政收入450元,比2010年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
截至2018年末,安良镇有工业企业75个,其中规模以上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6个。
农业
截至2002年末,安良镇已完成退耕还林6000亩以上,种植饲草3000余亩,嫁接雪枣6万余株;已发展规模养殖场82家,规模养殖516家,红牛存栏1.5万头以上,山(绵)羊存栏3.3万只以上。
2011年,安良镇农业总产值2.7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实现农业增加值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7%。安良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安良镇生产粮食2.9万吨,安良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花生、油菜等。安良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安良镇生猪饲养量5.6万头,年末存栏2.6万头;羊饲养量3.4万只,年末存栏1.5万只;牛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家禽饲养量194万羽,上市家禽116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8%。
工业
安良镇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陶瓷、红石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规划了神前陶瓷工业园区。2011年,安良镇工业总产值为6.67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9%。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6家,职工5600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2010年增长18%。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商业网点288个,职工636人。2011年,安良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9亿元,比2010年增长23.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0%。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2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4.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0.55亿元,比2010年增长0.2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225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31所,在校生5625人,专任教师2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0人,专任教师10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安良镇教育经费达312.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12.6万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6个,演职人员2500人;有体育场地24处;1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有广播喇叭300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000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0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个,医疗诊所41个;病床3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专业卫生人员3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2011年,安良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万人次,住院手术210台次,出院病人1060人次。2011年,安良镇法定报告传染病率4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
社会保障
2011年,安良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97户,人数340人,支出70.3万元,比2010年增长18%,月人均190元。比2010年增长11%;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0人次,支出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77户,人数2589人,支出225.5万元,比2010年增长16%,月人均7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3人,支出24.1万元,比2010年增长1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5人,支出2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医疗救助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6人次,共支出0.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8.2万元。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五保老人125人,敬老院1所,设床位40张。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邮政网点41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有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电话普及率10%;移动宽带接入用户2460户。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自来水厂1座。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座,有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18.6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8条。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天然气管道20千米,天然气用户100户。
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园林绿地面积5公顷,绿化覆盖率25%。
交通
安良镇有236省道过境,境内长10千米;前石路、郏神路、禹神路纵贯东西南北。截至2011年末,安良镇有县、乡级公路2条,总长30千米。
历史文化
安良镇因唐朝时,汴(开封)洛(洛阳)古道途经此地,有个叫安亮的人在境内设杂货客栈车马店,被称作“安亮店”;镇名由此演变而来。
安良镇曾是豫郏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中共河南区党委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都先后设在安良镇的曹沟村,指挥了全区的抗日斗争、土地改为革运动和清匪反霸斗争。
风景名胜
安良镇境内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狮王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风桥、曹沟抗日革命旧址、铫期故里3处,文物保护点有擂鼓台、马趵泉、水泉遗址(裴李岗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