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号,简称“神二”,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二艘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研制综述
神舟二号主要由飞船系统和火箭系统等系统组成。其中,飞船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火箭系统采用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
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其总指挥为
黄春平。
系统组成
飞船系统
神舟二号飞船系统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的是三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构型(“神舟二号”的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三舱结构比两舱结构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它是宇航员在太空自由飞行时的生活舱和工作舱,航天员在返回地面之前将其分离掉,这样座舱就可以适当减小尺寸,以供航天员在上升和返回时使用。
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形状像一个圆筒,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推进舱安装有四台大推力的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
火箭系统
神舟二号的发射任务由新型
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承担,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5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其他系统
神舟二号在轨运行期间和返回过程,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和指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关测控站和“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队,将对飞船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运行历程
发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二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在轨运行
2001年1月10日21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飞船下达了变轨的指令。接到指令后,飞船上的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飞船的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高到了340公里,成功地进入了圆轨道。
2001年1月12日20时,神舟二号飞船自从变轨后,又以圆轨道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31圈,轨道高度在飞行中逐渐出现衰减。
2001年1月12日20时24分,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由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实施首次轨道维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向飞船发出进行轨道保持的控制数据指令。
返回着陆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搭载物品
科研设备
神舟二号共搭载64件科学实验设备,均为首次上天的正式产品。其中有进行空间材料科学试验的多工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空间晶体生长观察装置;有进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的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和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有进行空间天文观测的太阳和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包括超软X射线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和γ射线探测器;有进行空间环境探测的大气成分探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和固体径迹探测器;有有效载荷公用系统,还有微重力测量仪等。
其他物品
神舟二号其他搭载物还包括蔬菜、花卉种子和树苗等,如专为西部开发和北京周边绿化而搭载的杨树苗和红豆杉苗。
科研创新
科学实验
借助神舟二号搭载的科研设备,中国科学家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包括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同时穿插进行了部分对地观察设备的在轨测试,以及空间天文、环境监测仪器的试验任务。其中,进行了包括曾被广泛关注的细胞“太空婚礼”——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项空间细胞融合试验,为空间制药和培育生物新品种探索新的方法。
神舟二号上的科学实验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技术创新
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结构和技术都有了新的改变和提高,可以说跟真正的载人飞船没有区别。在这艘飞船上,载人飞行的几大系统全部参加了实验,包括:逃生系统,用来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饮食系统,用来解决宇航员的体力问题;卫生系统,用来解决宇航员的个人卫生;医疗系统,用来解决宇航员晕船、头痛、辐射等病症;环境系统,要求温、压、气、湿都能自动调节。
神舟二号飞船自从变轨后,又以圆轨道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31圈,轨道高度在飞行中逐渐出现衰减。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使飞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飞行。在神舟二号飞船飞行全过程中,要进行多次轨道维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首次启用了最新研制建成的测控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测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测控设备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测控网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神舟二号”发射试验,运载飞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入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逸闻轶事
2000年12月31日,由于基地发射站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发射平台意外启动,已经处于垂直对接状态的重达40多吨的火箭与十一层平台撞在一起。经过一番检测,火箭一共被碰伤18处,而此时,距原定发射日期仅剩4天。原定于2001年1月5日的发射被迫取消。
后经连续两天的细致检测与分析,13位专家一致认为:碰撞产生的力量小于火箭的设计承受力量,撞击位置距离火箭关键气路就差几毫米,而这个数值恰好还在安全范围内。随后,火箭再次等待发射。
价值意义
神舟二号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央电视台 评)
神舟二号的太空之旅,为中国今后实现空间产品产业化、商品化开辟道路。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对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