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平
长征二号及火箭总指挥
黄春平(1938-)福建闽侯人。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先后参加或主持9种型号28次飞行试验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总装备部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及两次航天奖等,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个人经历
1964年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弹头总体专业毕业后,分配到
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组长、室主任、副所长、综合计划部部长、军品科研生产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多个型号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正副总指挥。1987年至1992年担任国家高技术计划中的“863- 409”首席科学家。担任过长征三号长征二号戊火箭总指挥,现任长征二号己火箭总指挥。参加或主持了5种核弹头的研制、“两弹结合”定型、一种常规导弹研制定型以及3种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负责院科技委日常工作、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顾问、顾问组组长以及院“408”课题组组长,负责反卫星武器系统的研究工作。
黄春平,1938年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曾担任“863—409”计划中的首席科学家。担任过长征三号、长征二号丙火箭总指挥,现任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
北京南苑,是我国有名的航天城,长征火箭的诞生地。
在这座日渐现代化的航天城里,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的总指挥黄春平,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已经工作、生活了近40年。40年间,他结下了累累的硕果:曾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在无遥测数据的情况下,仅凭少量的残骸找出某型号失败的原因,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长征三号火箭紧急终止发射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成功地组织液氧液氢同时泄出排故,等等。曾当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黄春平,他的名字,却和他所从事的火箭事业一样,一度神秘。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肯定,他是全国政协委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总装备部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和两次航天奖及航天长征特等奖。
相关事件
山村里走出火箭专家
1938年,黄春平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小农村里,家境贫寒。直到解放以后,新中国给黄春平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1964年,黄春平来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技术员到副院长,又担任了总指挥。在他的记忆里,航天是一项大喜大悲的事业,火箭发射的成功与失败都令他不能忘怀。
1997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当日,火箭燃料已经加注完毕,只待一声令下直冲云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发射场上空突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这种天气是火箭发射的大忌,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总指挥的黄春平与总设计师范士合一致认为,此种天气不宜继续实施发射。
原定的发射计划就这样被不期而至的雷电给搁浅了。而火箭上已经加注的液氢液氧燃料此时却变成了极其危险的爆炸物,一旦泄漏,必然箭毁人亡,因此必须尽早泄出液氢液氧。这种活,他们以前从未干过。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硬仗打响了!在总指挥黄春平的组织领导下,20多人冲到了最前沿。
此时,泄出后液氢液氧贮箱的防热层已经起了细密的小气泡,一旦这些气泡变大,防热层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再发射的失败。二十几名队员分成了两组,在火箭塔架上分两层排好,每个人用针把气泡一个一个地扎破,并迅速涂上防潮漆,之后再用木槌敲打检查。用两天半的时间解决了问题。
钢筋铁骨的火箭,也敏感娇气得很,冷了热了都不行。黄春平作为总指挥,要关心火箭的“冷暖”,更要考虑影响火箭质量的方方面面,确保万无一失。火箭淋雨受潮了,黄春平组织人用吹风机吹;火箭一级喜欢冷,就敷上大量的冰块。为了保证火箭的平安,黄总把土洋办法都用上了。
五天之后,在晴空万里的发射场上重新发射,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二号卫星送上太空,为当年香港回归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举重若轻但凭心血
黄春平在火箭研制道路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火箭研制的每一个环节中。
作为总指挥的黄春平每天面临的不仅有技术问题,还要协调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位和蔼的大伯。身为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深知,火箭研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设计、生产和试验者,他尊重、爱护他们。在试验现场,如果试验员遇到技术问题“堵”住时,在既保进度,又保质量的前提下,黄春平会设身处地帮助对方解决困难。
黄总常说,作为火箭总指挥,每临大战不能乱了方寸,否则队伍也会受到影响。每遇重大发射试验,他都很会自我调节。因此,到了发射前,他比较踏实。
为保证载人航天运载火箭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黄总指挥可谓绞尽了脑汁;从火箭的“细胞”—元器件抓起,紧紧把住元器件的源头,抓住工艺关,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元器件“五统一”,统一组织订货、筛选、监制、验收和失效分析。十多年为了元器件的高质量,他费尽了心机。
精微处细加斟酌
2000年12月31日,发神舟二号飞船的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可是下午3点10分,准备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被误撞了!黄春平飞奔厂房。
现场情况很严重,火箭箭体被撞了10多处,原本直立的箭身也有些倾斜了。人们流露的目光仿佛在问:“受伤的火箭还能发射吗?”
黄春平与总设计师刘竹生、副总指挥刘宇一起爬到90多米高的总装测试厂房顶层,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查看火箭。他们或跪或趴,力求找准火箭伤在何处。最后,黄总提出了具体的检查方案,并保证用4个工作日完成。研制人员立即投入战斗,火箭的关键部位——电气系统通电检查、动力系统气密检查、固体发动机探伤等全面展开。3天后,厚达50多页的分析报告摆在众人的面前,黄总保证:火箭可以发射!
2001年1月10日,火箭将神州二号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航天新世纪第一飞。
千辛万苦只缘有梦
在“神箭”四送“神舟”时,有人说,火箭技术已经很成熟,发射成功肯定没问题。黄春平并不盲目乐观,他想火箭上的5万多元器件,只要有一个有隐患,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和心血都可能将功亏一篑。
2002年11月16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内,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神舟四号发射前火箭的单元测试工作。此时,外安系统的连续波应答机备份产品发射部分无功率数输出。
按飞船发射计划,11月18日连续波答应机要参加在发射场的对接测试,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和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进度。
黄春平总指挥听完情况汇报后,随即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亲自与在成都的设备生产方联系,确定产品更换方案。时间紧迫,经查询,17日上午有从成都到银川的航班,黄春平果断决定让生产方派人带备份产品到银川,再由试验队派车接,接的人把故障应答机也带到银川,交给厂方。所有的工作布置完后,已经是16日16时了。
方案确定后,各系统迅速运转起来,由于这条路线从未走过,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黄春平还决定亲自去跑一趟。
为了与时间赛跑,他们在一路狂奔后,天黑时已到达了150公里以外的额济纳旗镇。一行人简单用过晚餐,便踏上了征程。此去一路都是无人区,距下一站阿拉善盟还有560多公里,车窗外夜色苍茫,冷风凄凄。而车内各人则是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跨到银川机场。
22时汽车进入了一片山区,在茫茫戈壁驾车,很容易使人疲倦,但他们瞪大了眼睛,格外小心谨慎。困了,就抽根烟刺激刺激神经;累了,就换个班继续走。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17日凌晨0时45分,他们终于安全抵达了阿拉善盟,才敢松口气、合上眼睡一会儿。
第二天,早晨7点刚过,他们就赶往银川机场与下飞机的厂方人员接上了头,在饭桌上进行仪器交换妥当后,黄总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在返回的路上,他们一边计算着路程到发射场的时间,一边安排试验准备开始测试工作,他们就着冰冷的矿泉水,嚼着从试验队带来的干粮,披星戴月赶回程。
天不作美,风雪交加,柏油路变得模糊不清,车上的5个人把5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使劲地辨清道路,驾车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行。在17日20时40分,顺利地赶回了发射场。
车刚停稳,试验队的同志们便立即将仪器接过送往技术阵地,紧张而有序地开始了测试工作。这场“日夜兼程接设备,千里疾驰保进度”的闪电行动,成了飞船发射中的佳话。
2003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黄春平表示,事故并不能阻挡人类开发太空的脚步。但火箭研制队伍必须进一步树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思想。载人航天“火箭的飞行全过程不过600秒左右,我们的要求则是产品必须达到600小时的水平。”要千方百计想办法,绞尽脑汁找问题,对4四次成功的地方进行充分认真细致的分析,在成功的过程中要敢于一路否定自己,戴着放大镜找问题。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黄春平热爱航天事业,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65岁的他,仍然挚爱着这耗尽了他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时光的事业。他说,载人航天,让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年轻的,有着没完没了的幻想。
黄春平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投身航天事业近40年,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再入飞行器技术专家、再入飞行器技术开拓者之一。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9种再入飞行器的研制、定型批生产和4种运载火箭研制。在多个功劳簿上有多项首次和第一,首次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首次实现飞行器多项升级换代和重大技术改进,为飞行器小型化、轻型化、高精度和全天候作出了突出贡献;领导了中国第一枚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他还是载人飞船火箭系统的总指挥。中国首次实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神舟五号”飞船,就是由黄春平担任总指挥的长征二号F火箭送上太空的。  黄春平自言已没有机会登上太空,但最希望的是看到中国能进行深空探测
因为妹妹搞国防
中国航天史上,有人把留美的钱学森归为第一代,留苏的王永志是第二代,中国自己培养的戚发轫、黄春平都属第三代。然而在黄春平眼里却有另一归类。钱学森等人实现了导弹升空,他们属于第一代。第一代的时候,国家还没有航天专业,都是从学化学、数学和部队上抽调的。第二代则是国家自己培养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常有轰炸机“光顾”福建农村。黄春平差点就失去妹妹。“加强国防”,这个为了家人考虑的朴实愿望让他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1964年,黄春平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此后的10年里,塔里木盆地、北京,黄春平各地辗转奔波。对那个年代曾有个评价――“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黄春平却说:“其实我们根本就没心思去考虑将自己职业与卖茶叶蛋做比较。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服从命令。”
将杨利伟送入太空
“别人一提到我,总是说我是神五火箭系统总指挥,其实那是把我说小了。”
黄春平先后担任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火箭系统总指挥。然而,人们提起他总是说“神五”火箭系统总指挥。
旁人眼中从无人到载人是一大跨越,黄春平却亲历了其间的点滴进步。
为了实现载人航天这个目标,黄春平面临了“第一次”的挑战。他们必须为“神箭”――长征二号F火箭增加故障自动检测系统逃逸系统。黄春平等人将310种故障模式设定在故障自动检测系统里。“神箭”侧面4个折起的栅格翼是逃逸系统最难的部分,第一次黄春平他们完全是自己摸索着解决了。“当时我们也想过咨询一下俄罗斯专家,增加保险系数。但他们开价1000万美元,我不干。”
黄春平说:“运载飞船是我们通天的工具,其中火箭与飞船的关系很密切,因为箭与船要对接。”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成功后,担负将神舟五号送上太空的使命。
“神五”准备升空了,杨利伟登舱后向指挥台挥手。黄春平眼泪哗啦就下来了。在这位总指挥的回忆里,40多年的航天研究生涯中,他流了两次泪,大哭了一场。
火箭升上太空,留下炫目的光辉。为了这短暂的炫目,许多实验队的队员们患上了“火箭综合征”:临发射前3小时,口干手心出汗……每一次发射,黄春平都会在兜里备着救心丸,“发射不成功,到哪儿躲去,我们都是罪人啊。”“神五”发射两分钟后,人群已经在欢呼,黄春平和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却依然严肃地坐着。“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600秒,那是箭船分离的一刻,也是我们的长征二号F火箭完成使命的一刻。”
587秒,大屏幕上终于显示出箭船分离的画面。等了600秒后,黄春平意识到成功了。火箭送飞船进入轨道后,他与刘竹生抱在了一起。
希望梦想早日实现
“神五”,实现了载人。“神六”,搭载了两位航天员。“神七”将会怎样?
“神六”成功以后,作为载人飞船总顾问组组长的黄春平跟着设计班子一起转战到了“神七”发射的研制上。
“神七”发射预计在2008年,“我们现在规划的‘神七’会有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黄春平表示,届时飞船的容量会相应增加,会上3名航天员,而这些都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做足准备。在黄春平看来,“神七”会是个新的起点。
“中国航天史,第一阶段是国防航天,第二阶段是应用航天,第三阶段是载人航天,第四阶段是空间探测。”黄春平有板有眼地指出,而他自己亲历了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尽管亲历了载人航天的成功,黄春平内心最想做的还是进行深空探测。1999年,黄春平曾提出探测器简易登月提案,他设想的是发射一个探测器,让它在月球上着陆。“探测器上带有五星红旗,可以将国旗插在月球上。”
火箭要把月球探测器送到月球上去,事先必须精确计算好探测器运行的轨道。黄春平直言中国能设计出科学的运行轨道,怀抱着信心,他梦想中国早一天能进行深空探测。
“我还有个梦想,希望早日看到太空垃圾的正当处理。”黄春平在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倡议和平太空,其中太空垃圾的处理是一个议题。作为航天人向太空发射目标器是一种职责,然而黄春平不想看到空间目标成为死的空间回应器后,无人理睬。“太空垃圾让我们的太空探索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反而会不利于我们的太空探索。”黄春平不知不觉间,将对深空的探测转入了另一个维度,在他看来,处理太空垃圾也是深空探测的一个内在命题。
(摘自《新京报》)
在2010年12月5日在乍浦九龙山小学与乍浦镇部分师生见面,并给全校师生讲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前景规划,并谈到了自身艰苦奋斗搞航天科研的历程,同时向全体师生提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鼓励同学们“学习好了,将来大有作为”。
黄总的报告激起了广大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极大热情,很多同学纷纷向黄总提出了心中蕴藏已久的问题,黄总耐心地一一做了回答,还给同学们签名留念。
新征程
2009年5月16日,在江苏省第21届科普宣传周上,原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研究员作了“人类与航天”的科普报告。据他介绍,我国太空空间站将于2014年发射,科学家也正在研制用于发射空间站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目前,新型运载火箭已经研制出初样,南京晨光集团也参与了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 据黄春平介绍,新型运载火箭已经开始研制,它将使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9吨提高到25吨,是技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将被命名为“长征五号”,南京晨光集团也参与了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晨光主要负责的是伺服机构,伺服机构就像机械手一样,可以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
参考资料
辉煌事业 灿烂人生.新浪网.2003-10-1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22:39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