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路
平安大道
祭城路历史上叫祭国,最早为商朝(郑州又称商都)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据祭城镇政府的相关人员介绍,作为郑东新区地名“祭城”的“祭”应读作zhài,而郑州方言中把“祭”读成zhà,是与“寨”音念“串”了的缘故,但一直沿袭。
地名渊源
周昭王的时候,祭国国君曾随昭王南征,回师途中,因沉船和昭王一起淹死于汉水。到了周穆王的时候,祭国出了个重要的人物,叫祭公谋父。祭公谋父是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祭公谋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为周穆王兴国,但周穆王采纳祭公谋父的意见时,常常只用一半。周穆王初期,祭公谋父献治国之道。他以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朝为榜样,指出:治国靠的是德政,而不是暴政。不能轻易使用暴力,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宠爱亲戚疏远贤臣,要用中庸的方法治理国家。这种理论在那个年代提出是相当了不起的,但周穆王只是敷衍了事地采纳了些许。有一年,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谋父进一步劝说周穆王:圣明的君王向来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直接的后果是周王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竟然被犬戎反过来打败,后不得不迁都洛阳。到了东周初年,国力渐渐强大的郑庄公开始成为这一带的霸主,并开始开疆拓土,创建霸业。而此时,没有了周朝庇护的祭国,也渐渐衰败下来。一直把祭国视为嘴边肥肉的郑庄公,马上出兵祭国,不堪一击的祭国难挡郑庄公的威武之师,从历史上消失了。据文献记载,祭国的地域就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郊与中牟县一带,今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墙基。城址内外,还出土过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残片。
读音
郑东新区有条祭城路,咱当地人都念zhà,可是我回家查了字典并没有zhà这个读音,这条路到底叫啥把我弄糊涂了。”家住健康路的市民张先生说,他一直有件事弄不明白,位于郑东新区的祭城路的“祭”字究竟该念哪个读音。
“郑东新区的祭城路,路牌上显示的拼音是ZHA,这是我们郑州人的念法,在字典上根本没这种念法,应该念ZHAI。”张先生说,本地人都能看懂,但外地人看了就不明白了。
记者核实:路标路牌上的标志都是zhà
记者来到了位于郑东新区商务外环,在距黄河东路与祭城路交叉口向南200米处有一蓝色的指示路标,上面写着祭城路,汉字下面的注音是ZHA CHENG ROAD。
随后记者来到了黄河东路与祭城路交叉口,在西南角的CBD地图上显示的注音也是ZHACHENG Rd,位于西北角的路牌上显示的注音仍然是Zhacheng Rd。
“这路一直都叫祭(zhà)城路,可能是东边有个祭城镇的缘故(祭城镇位于黄河东路与祭城路交叉口向东2公里左右),不知道的人都念jì。”家住祭城镇,60多岁的刘大爷说。
现场调查:大多数人不知道“祭”字该念什么
在祭城路上,随机问了10个路人,大多数人竟然不知道祭城该念什么。
“应该念zhà吧?”10个人中,确定读zhà的有3人,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
“不知道、不清楚”的有5人。
觉得读jì的有2人,但是他们都表示并不太确定。
网上搜一下:祭的读音有两种
记者在网上中查到了祭的读音和注解:
读祭jì时,1.对死者追悼、敬意的仪式:~奠。清明节~烈士;2. 迷信者供奉鬼神的活动:~财神,~天~地等等,都是哄己骗人;3. 使用(法宝):~起一件法宝。
祭读zhài时有祭过的意思,原为畿内之国,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姬姓。后东迁,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郑州市原祭城镇,今天的金水区祭城路办事处,即为其沿袭,故此处“祭”亦读作zhài。
追根溯源
记者联系了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向工作人员反映了路牌拼音的问题。“我们只负责报地名,路牌不是我们设的。”该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报地名的时候他们只报字,不注拼音,对于拼音的问题表示不清楚。
据祭城镇政府的相关人员介绍,作为郑东新区地名“祭城”的“祭”应读作zhài,而郑州方言中把“祭”读成zhà,是与“寨”音念“串”了的缘故,但一直沿袭。
今日的祭城
《郑县志》记载,从清宣统二年起,祭城就有了区一级当局的建制。 沧桑岁月中,祭城还曾屡次更名,1984年 春,那时的郑州市郊区人民当局作废人民公社建制,在这里成立了祭城村夫民当局;1987年,郑州市进行区划变革,那时的祭城乡被划归金水区;1996年,祭城撤乡建镇;因祭城镇所在地舆地位,今天已划归郑东新区。 祭城路位于郑东新区东北部,全长9500米。西至商务内环路,东至陈岗村。它的得名与郑州老地名祭城有关。 祭城本来是一个镇,归金水区管辖。跟着郑东新区的疾速开展,已被规划到郑东新区的局限内,村民变市民,成为郑东新区祭城街道做事处。郑东新区地名专项规划中,在街道做事处的北侧建筑一条大道,为表现前史文明,借用老地名“祭伯城”,2005年8月经市当局常务会议研讨经过,同年12月28日,经市地名治理办公室同意正式定名为祭城路。 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郑州市撤销金水区祭城镇,将其所辖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设立祭城路、凤凰台两个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郑州市金水区祭城镇实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批复》,将祭城镇的凤凰台村张庄村王庄村和建业社区、英协社区茂祥社区整建制划出,设立凤凰台街道办事处。该辖区东到东环路,西、南至管城回族区边界,北至熊儿河,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流动人口4.7万人。同时,将其他19个村民委员会,主要包括崔庄村白庄村祭城村庙李村、邢屯村、陈岗村金庄村贾岗村、弓庄村、魏庄村、新村、花庄村、十里铺村八里庙村、花沟王村、花胡庄村、南录庄村、北录庄村、小郭村整建制划出,设立祭城路街道办事处。新设的祭城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东至祭城镇与龙子湖街道办事处边界,西至107国道、祭城镇与柳林镇边界,南与管城回族区接壤,北至祭城镇与柳林镇边界,总人口12万人,面积63平方公里。
更名
即日起,郑东新区的祭城路有了新的名字:平安大道。以后看到郑州街头的道路指示牌,可别说这是一条新路。此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更名通告,道路指示牌更换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5年5月29日,在市民发现,在郑东新区祭城路上,有一些工人正在更换路名指示牌。他们揭掉上面的“祭城路”字样,换上了“平安大道”指示牌。
29日下午,郑州的士王伟在其微博上说:东区的祭城路正式改名为平安大道!大家注意了。
在祭城路附近居住的网友@狐狸妈说,祭城路的路名得名,缘于原先的祭城公社,这条路凝结着几代人的记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祭城公社早已成为历史名词。
2015年5月2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以郑政通20156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的通告》,通告称,经郑州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根据《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56号)有关规定,现对道路标准名称予以通告。自通告之日起,各机关团体、企业事单位和社会各界应当使用标准名称。
据中原网记者了解,道路更名对周边单位和居民小区影响较大,因为牵涉到道路名称的变更,所以一些证件和资料上的名称也需应做相应的变更。市政部门和公交部门也需对路两边的道路指示牌和交通标识指示牌及时变更。
争议
据河南商报报道,62岁的朱广义把郑州市政府告了。郑州市政府发文,公告“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随即引发广泛争议。
 这个以“祭城社区是先进文明社区”为荣的祭城社区居民,之前从没想过要和政府抬这个杠。即便是走上了行政诉讼的路,他也不停强调,“我们是文明社区,不能素质低。”即使对市政府改路名的事儿不满,他们也从来没闹过群体性事件,而是一直派代表申诉,讨要说法。
朱广义世世代代居住在祭城,有据可查的家族史已经有430年。在他的心里,完全不能接受郑州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名字给改了,“就好像祖坟被人动了。”(图片说明:众多居民签字、按上红手印反对改路名)
事件起因
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
作为郑州市“最有来历”的一个路名,祭城路更名引起了市民的广泛讨论。众多专家学者和郑州市民,都希望能保留住原路名。
在多方申诉无果后,郑州市金水区祭城社区5名居民(原祭城镇村民),状告郑州市人民政府,要求撤销决定、改回原路名。,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
祭城的地名来源于古“祭国”,“祭国”作为一个城邦国家,不光在郑州历史上,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这里商代叫“祭国”,周代叫“祭伯城”,地名一直沿用,祭字古音为“zhài”,后来“祭城”的“祭”转音为“zhà”。2013年,祭伯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广义说,2013年9月11日,郑东新区派人召集居民代表征求意见,把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当时参加的代表都不同意。但是在2015年5月底,一夜之间,我们发现祭城路的路牌全换成了平安大道。”
更名之争
一场公权与民意的博弈
对于朱广义提到的祭城路更名的事,《河南商报》曾进行过连续追踪报道。6月1日当天,商报以《专家:祭城路改名割断了郑州文脉》为题,报道了郑州市一众专家对改名的反对。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作为郑州市地名专家,表示曾参与市政府的讨论,与会专家都反对改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安国楼称,祭城路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郑州历史上来讲,如果祭城路没了,郑东新区就成了一个没文化的地方;郑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子文更是认为,这次改名,违反了《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
其后,省内媒体纷纷跟进。有媒体网上调查显示,85%以上的人对改名持反对态度。
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随后做出回应,称改名征求了沿线单位和居民的同意,并称“祭”字辨识率低,改名的目的是方便外来客商,未来将建一个“祭城公园”或“祭城广场”以示纪念。而郑东新区也表示,将重新把社区内的一条路命名为“祭城路”。
相关部门:程序已走完
改回去可能性不大
舆论平静过后,祭城社区的居民们却并没有到此为止。
朱广义说,最初,他们只是想着,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个名字重新改回去。
为此,他从6月中旬起找相关部门讨要说法。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同意改名,政府不尊重民意,强行改名是违法行为。
他们最初找的是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称,改路名是郑东新区提出来的,调查显示沿线大部分居民和单位都同意,第一手材料都在他们那里。
朱广义随后又找到郑东新区社会事业局。他想看看,相关部门声称的“征求过民意,大部分居民和单位都同意”,都是谁同意的?
对方称,被调查的有郑州市儿童医院、颐和医院、海文幼儿园、郑州四十七中和河南农业大学等。
朱广义开始挨着找这些单位。有的声称不知情,有的声称自己单位原本登记的地址就是“龙湖外环路”或者“黄河东路”,祭城路改不改名,跟他们并没有关系。
昨日,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了这份调查问卷的复印件。复印件有120份,居民意见均是简单在“同意”下面打了个钩;单位意见都盖有公章表示同意,包括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几所高校,以及附近医院等,但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意见是“希望改成学院路或者龙子湖大道”,颐和医院的意见是“希望改成颐和大道。”
朱广义说,这份调查问卷涉嫌造假,笔迹明显出自同一人;而他收集的3000多份居民签名的反对意见上,都有大家各自的签字和红手印。
其后,朱广义再次找到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和郑东新区社会事业局,对方均称,程序已走完,名字再改回去,可能性不大。
诉讼进展
郑州市政府提交答辩状
9月8日,朱广义和同住一个社区的居民李启顺、贺发群、朱狗妞、宋新安5人,将郑州市人民政府起诉至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改名决定,恢复“祭城路”原名。5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均是祭城社区老居民。
这份诉状是朱广义自己写的。理由是郑州市政府的改名,违背了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及《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由于几个人都没有多少文化,这份诉状写得极其简单。朱广义说,他们岁数大了,不好找活儿,平时都是打点零工,请不起律师。为此,他四处搜集资料,自学法律。
此案在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郑州市人民政府提交了答辩状。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郑州市政府的答辩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答辩:
一、祭城路更名与原告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认为改名并未侵犯原告的人身权、财产权。
二、为避免“一线多名”及方便外来者,更改路名征求了大多数群众、单位的意见;并称,更名事宜在地名网上公示,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不存在违规。
三,此次更名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较于郑州市政府提供的厚厚一叠条例清晰的证据,朱广义的诉状显然有些单薄,但他依旧信心满满:“电视上说了,让每个公民都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为这件事,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商报声音
征求民意不能随意
温江桦(河南商报评论员)
祭城路改名,政府答辩状给出的支持理由有三:避免一线多名、方便外来者、大多数群众同意。那么,就一一来看。
避免一线多名,简单啊,为什么不统一改成祭城路呢?“祭城路”这个名字,历史久,有内涵,不比“平安大道”这么老掉牙的名字强?
于是,政府相关人员解释:为了方便外来者。一个路名,能给外来者带来多大的便利?哪个城市没有点儿自己的历史,“祭城路”这个名字能提示外来者,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的内涵。改了,也就没了。也许,有人觉得这个路名不太吉利,倘若心存正道,行事方正,一个路名能妨碍什么?
《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里有规定,除非违规,想要更名,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祭城路改名,就是有关方面提出来的。想要当地群众同意,就要征求民意。政府说,沿线大多数单位、居民都同意。结果呢,讨说法的居民发现了有猫腻:有的单位不知情,有的单位跟改名毫无关系,征求的意见只有120份。
看看其他人征求的民意吧。讨说法、把政府给告了的居民,收集了3000多份当地群众签名的反对意见。6月2日,有媒体在官微上调查,截至当晚7点,共有441人参与投票,385人觉得不应该更名,占到了全部人数的87.3%。这个调查范围不局限沿线居民,大了些,但也反映了不少郑州市居民的心态。
祭城路更名,“民意”同意得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里面,民意是不是被代表了?真想调查民意,就应该拿出诚意。数量稀少的纸质调查问卷,不仅封闭,而且容易被操纵。因此,想要平息祭城路改名风波,不仅得让专家论证,从合理性上站住脚,还得来一场透明、公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从民主上站住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31 08:22
目录
概述
地名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