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镇志》是《祭城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
地方志。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继承历史、有益后世、服务当代为宗旨,客观真实地记述祭城镇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化,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二、本志上限不等高,大事记、人物等内容上溯到商朝末西周初期,以新中国成立后为主,下限一般断至2006年撤镇建办。因区划频繁多变,为了尊重历史、反映全貌,村落记述以2000年镇辖范围为准,郑东新区建设延伸到2008年,个别事物不到下限。
作品目录
封面
祭城镇志
图片
祭城镇政区图(1996)
祭城镇政区图(2006)
1960年5月1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祭城人民公社燕庄大队麦田
1958年4月2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常砦农业生产合作社
1996年6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辖区郑州商品交易所
1992年7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辖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1979年6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段君毅(左一)视察白庄村
2000年6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左一)视察辖区王新庄污水处理厂
2004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成玉(左一)视察郑州东建材市场
2001年3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贾连朝(中)视察祭城镇中心校
2005年6月10日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中共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右一)视察祭城镇郑东新区建设工作
2004年6月25日郑州市市长王文超(右一)、中共郑州市委副书记赵建才(左一)视察祭城镇郑东新区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祭伯城遗址挖掘现场
周代的骨簪
周代的陶水管
周代的铜镞
周代的陶豆
周代的陶文
周代的陶釜
周代的铁铲
周代的铜饰物
明代的瓷瓶
明代的瓷碗
中央商务区(CBD)高层建筑群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河南省艺术中心
黄河路立交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州海关
五星级中州皇冠假日酒店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河南报业大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祭城路
祭城东桥
《梨园春》在祭城镇演出
共建新农村
扇舞表演
鼓声震天
狮舞表演
1996年6月6日祭城乡撤乡建镇庆典仪式
2006年8月9日祭城路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
序一
序二
《祭城镇志》评审会
祭城镇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总述
特记
毛泽东主席视察燕庄
周恩来总理视察常砦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第一节 祭城由来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行政村
第四节 自然村
第二章 环境 资源
第一节 地形地貌 河流
第二节 气候 土壤
第三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 资源 物产
第三章 居民
第一节 人口
第二节 长寿老人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四节 民族 宗教
第四章 姓氏 族谱
第一节 姓氏与分布
第二节 姓氏溯源
第三节 家谱与宗祠
第五章 村镇建设
第一节 村庄建设
第二节 镇区建设
第三节 都市村庄改造
第四节 小康村建设
第六章 郑东新区征迁安置
第一节 规划与机构设置
第二节 征地与拆迁
第三节 安置小区建设
第四节 资金管理
第五节 就业与社会保障
第六节 表彰及获得的荣誉
第七章 交通 邮电
第一节 公路交通
第二节 公交线路
第三节 铁路
第四节 燕庄机场
第五节 邮电
第八章 水利 电业
第一节 水利
第二节 电业
第三节 水电管理
第九章 综合经济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经济结构
第三节 经济发展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十章 农业
第一节 耕地
第二节 粮食作物
第三节 经济作物
第四节 农业机具
第五节 耕作制度与生产技术
第六节 农业经济经营管理
第七节 农业生产办公室
第十一章 林牧渔业
第一节 林果业
第二节 畜牧业
第三节 水产业
第十二章 村镇企业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村组办企业
第三节 乡镇办企业
第四节 企业管理
第五节 重点企业选介
第十三章 商业 金融
第一节 集贸市场
第二节 供销社
第三节 粮管所
第四节 食品所
第五节 工商 税务
第六节 银行
第十四章 郑州东建材商业圈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建设与发展
第三节 运营与效益
第四节 重点企业(专业市场)选介
第十五章 政党 群团
第一节 共产党
第二节 群众团体
第三节 信访工作
第十六章 政权 政协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人民政府
第三节 人民政协
第十七章 政法
第一节 公安派出所
第二节 检察室和职务犯罪预防办公室
第三节 人民法庭
第四节 司法所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十八章 武装
第一节 武装组织
第二节 兵役
第三节 民兵
第四节 驻军 过军
第五节 兵事纪略
第十九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重大政治活动纪要
第一节 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
第二节 抗美援朝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第五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
第八节 知识青年下乡
第九节 揭批“四人帮”、清查“三种人”
第十节 拨乱反正
第十一节 改革开放
第二十章 土地
第一节 土地性质
第二节 土地宣传教育
第三节 土地利用
第四节 农田保护
第五节 土地管理所
第二十一章 财政 民政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民政
第二十二章 教育
第一节 私塾
第二节 幼儿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四节 中学教育
第五节 捐资助学和勤工俭学
第六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七节 大学生
第八节 成人教育
第九节 教师队伍
第十节 教育行政管理
第二十三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良种引进、试验、推广
第三节 科技研究与成果
第四节 创建省级科技示范乡
第五节 教育科研
第二十四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祭城医院与村级医疗机构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四节 医政
第五节 名医世家
第六节 辖区诊所
第二十五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设施
第二节 文学创作
第三节 艺术创作
第四节 通讯报道
第五节 民间传说故事
第六节 名人旧居
第七节 民间文娱
第八节 民间游戏
第九节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第二十六章 古迹
第一节 古遗址
第二节 古景
第三节 古庙
第四节 古宅
第五节 古树
第六节 文物收藏
第二十七章 祭城轶事
第一节 御赐宝地
第二节 巧摆黄沙阵
第三节 张六韬的传奇人生
第四节 古城淳风
第五节 花禄泊的蒲包编织
第六节 人肉包子案
第七节 刘宝德修渠
第八节 计除金忙牛
第九节 粮食之战
第二十八章 社会新风
第一节 捐助公益
第二节 救助危难
第三节 拾金不昧
第四节 赡养老人
第五节 五好家庭
第二十九章 民风民俗
第一节 婚姻习俗
第二节 生诞喜庆
第三节 丧葬礼俗
第四节 时尚和习俗
第五节 回族习俗
第六节 辈分、称呼
第七节 礼仪
第八节 节日
第九节 禁忌
第十节 旧时等级制度
第三十章 文明创建活动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文明风尚建设
第三节 环境卫生创建活动
第三十一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记
古代人物
现近代人物
第二节 人物简介
镇党政正职领导
社会各界人物
第三节 人物名表
第三十二章 行政村概况
第一节 市区内城中村
第二节 东风渠南村庄
第三节 东风渠北村庄
附录
重要文件辑存
2007~2010年5月祭城路街道大事摘要
《祭城镇志》编辑部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