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佛运动
公元八世纪的朗达玛灭佛运动
禁佛运动出自《藏地密码》,主要指的是公元八世纪的朗达玛灭佛运动,这段时期长达二百年之久,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
历史背景
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应赤松德赞之请入藏弘法,建立桑耶寺,并与寂护一起建立了藏传佛教体系。
藏传佛教建立后,在一段时间内十分兴盛。
朗达玛灭佛
佛教传入吐蕃,一开始就受到传统的本教势力的抵制,佛、本之间的斗争,历200余年而不息。赤祖德赞大兴佛教,并在王朝中重用僧人,甚至把国家大权都交给僧人,引起了贵族们的极大愤慨。于是,他们积极策划灭佛活动。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在藏文史籍中合称为“三大法王”。赤松德赞死后,他的儿子牟尼赞普
赤德松赞死后,由他的第五子赤祖德赞继位。赤德松赞共五个儿子,大地藏玛信佛出家,二儿子和三儿子早死、四儿子就是朗达玛。据藏文史籍记载,朗达玛是一个“嗜酒喜肉,凶悖少恩”的人。朗达玛本名达玛(也译作达玛),因为他反对佛教,教徒说他是牛魔王下界,因此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一个“牛”宇,就成了朗达玛,以示对他的反感。 朗达玛为首的王室贵族反对佛教,首先把矛头指向出家的大哥臧玛。他们攻击臧玛虽出家但不守清规戒律,迫使赤祖德赞将他流放到远方去,接着这些贵族又造谣生事,说“作阐布”贝吉允丹和王妃文统萨贝吉昂粗私通,使赤祖德货在盛怒之下把“韩阐布”处死,王妃也自尽身亡。这些贵族大臣们将他的亲信们清除怠尽以后,发动了一场政变,并乘赤祖德赞喝醉酒时将其绞死。
朗达玛(公元838-842年在位)于公元838年继赞普之位。 朗达玛能够登上赞普宝座,除了赤祖德赞以“七户养僧”的新制使僧人数量增多,民间苦于重税而影响生计,怨恨不平而对佛法逐起反感之外,他所创导的佛法乃印度晚期之佛学即大乘之精粹,这绝非一般民众所能接受,也是一个原因。何况在翻译经典之际,禁止密乘典籍的翻译,也与吐蕃的本教信仰格格不久。由此种种原因,便促成了朗达玛灭佛运动。朗达玛灭佛是西藏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禁佛运动,比第一次禁佛广泛得多,对佛教的打击报复也更为严重。 朗达玛首先停建、封闭佛寺和破坏寺庙设施,把赤祖德赞时期已经开工修建的佛寺都停了工,桑耶寺、大昭寺等著名寺院神殿都被封闭,小昭寺被当作牛圈使用,凡是佛教活动的场所都遭到查禁。许多佛像从寺庙里取了出来,钉上钉子扔到河里,大昭寺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据说也打算扔到河里去,但因不易移动而再一次被埋起来。又因为文成公主将佛像由内地运来,才使吐蕃有了佛教,所以文成公主被说成是罗刹鬼转世。寺内的壁画被抹掉以后,又在上面画上僧人饮酒作乐的画。接着焚毁佛经,有数量众多的各种佛经被烧掉,其中有少数佛经被僧人偷偷地埋入岩洞之中保存下来,这就是以后发掘出来的被称之为《伏藏》的典籍。还有些佛经被有些僧人带着逃到边远的地方去了。佛教僧人同时遭到镇压,僧人的处境惨不忍睹,根本无法在吐蕃生活下去,只得另找出路。印度
朗达玛的灭佛,适与唐朝
后弘期的进入
在这约百年之久的时期,纵然有人试图恢复佛教,亦因为内乱受阻,西藏民间内,几乎将佛教遗忘。故尔,在佛教史上一般把松赞干布时佛教传入到吐蕃,到胡达玛禁佛这一时期,称为“前弘期”。 在朗达玛禁佛以后,一度被压下去的本教,又开始复兴。自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混乱局面,直至10世纪后期,整个西藏地区社会逐渐稳定下来,佛教方得到复兴和发展。然而,这一时期藏族社会虽然稳定但在政治上却是分散的,反映在佛教上,即是佛教复兴活动也是分散的、自流的,进藏的僧人学派不一,出外学法的西藏僧人也是各学一套,佛教此时固然得以恢复,但显得有些混乱、阿底峡大师进藏后,对教理和修持的系统化、规范化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他也未能将佛教统一起来。 在朗达玛灭佛时期逃往他乡的西藏僧人,虽身处异地,仍坚持不懈地弘法及译经。其中最有名的是逃往敦煌的法成,他将《话里母陀罗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梵文译成藏文;将《楞伽阿胶多罗宝经》、《金光明最胜王经》、《贤愚经》、《千手于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等从汉文译成藏文,并著有《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历记了西藏佛教的史事兴衰。他还为谈迅、福慧等人宏讲《瑜伽论》,表现出西藏僧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公元十一世纪,印度佛教大师吉祥阿底峡大师被迎请入藏。
吉祥阿底峡大师入藏后,行后造《菩提道灯论》、《入二谛论》等,大弘佛教,使佛教再次在藏地兴盛起来。
藏人把朗达玛灭佛前的佛教兴盛时期称为前弘期,而把阿底峡大师入藏后的佛教兴盛时期称为后弘期。
而形成后弘期的佛教弘法运,主要有两支,即所谓“上路弘法”和“下路弘法”。
吉祥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法,被称为“上路弘法”
禁佛运动-影响
藏文史籍均认为,佛教在朗达玛赞普执政(公元841——846年在位)时期,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法难事件。实际上,这是由反佛大臣策划、朗达玛赞普亲自下令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草原灭佛运动。此次灭法运动,不仅取消了昔日由吐蕃王室保护广大僧众的一切法令,而且剥夺了寺院及僧众的所有财产和享有的一切政治特权,从而使佛教在吐蕃的整个组织都被彻底粉碎,佛教僧侣皆从寺院驱逐出去,并强迫僧众还俗,甚至让佛教僧侣或去狩猎或当屠夫,不从命者皆被杀戮。所以,僧人大都逃向民间,不得不重新回到世俗生活,成为负担差税的普通平民。赞普还下令封闭所有寺院和佛殿,首先从大昭寺、小昭寺和桑耶寺等著名寺院动手,将所有佛寺内的佛像或埋在地下(如大昭寺和小昭寺内的不动金刚像与释迦牟尼两尊佛像就埋入地下)、或抛入水中、或捣毁。佛教经典也同样遭到毁坏、或烧毁、或投入河中,当然也有不少佛经被信佛群众藏匿起来。寺院和佛殿里的佛教供品被捣毁之后,他们用泥巴把寺院和佛殿给封闭起来。从此,吐蕃佛教进入濒临灭绝的所谓的黑暗时期。朗达玛的灭法事件,尤其对佛教教团组织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朗达玛的灭法事件,在藏传佛教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后来史家以此为界,将藏传佛教通史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断代史。即“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是指公元7世纪中叶(从松赞干布算起)至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法为止),这段时期长达二百年之久。
随着朗达玛的灭法事件,吐蕃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局面也开始全面崩溃。以朗达玛赞普为首发动的灭法运动,大大伤害了广大佛教信徒的宗教感情。当时佛教信徒对朗达玛赞普恨之入骨,从而又导致另一场佛教徒谋杀吐蕃赞普的残酷事件。朗达玛逼迫佛教僧侣脱下袈裟上山打猎的情景,被一位山中修炼佛教密宗的大师看见,并在忿怒之下产生杀害赞普的念头。这位密宗修炼者叫拉隆贝吉多杰,他当时在吐蕃的著名佛教修行处之一札耶尔巴修炼,看见佛教徒遭遇的惨状,便携带弓箭下山去伺机刺杀迫害佛教徒的头号敌人,即朗达玛赞普。根据藏文史书记载,朗达玛赞普在拉萨大昭寺前阅览碑文时,被拉隆贝吉多杰以叩见赞普为由射箭杀害了朗达玛赞普。刺杀成功后,拉隆贝吉多杰夜以继日地逃离吐蕃政治中心,到达了安多地区。
朗达玛赞普被刺杀后,吐蕃王室内分离成两派,各自支持两位年幼王子来继承赞普位。于是发生内战,且一发不可收拾,随之爆发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结果不但没能重新建立新的王朝,而且以前统一的吐蕃王朝分裂成若干个小邦,从此吐蕃地区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许多著述中所说的藏族地方割据势力时代。藏传佛教虽然早已进入所谓的百年黑暗时期,但是并没有因朗达玛的禁废而寿终正寝。反之,吐蕃王室的覆灭及社会上的大动荡给以后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比如,在藏族地方割据势力时代,藏传佛教走向民间,完全成为公民个人自由信仰的宗教,不再像以往那样受王室权力机构的统一领导,也不再听命于宗教团体的严密管理。也就是说,朗达玛赞普时期发起的灭法运动,不但没有彻底撕毁佛教在吐蕃的基础,而且在客观上将佛教推向民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佛教在“前弘期”内已经赢得吐蕃人民的普遍信仰,并在广大低层群众中有相当的影响。所以,后来的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或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说,吐蕃王朝的覆灭以及藏族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为藏传佛教的复兴或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由而广阔的空间,随之出现了藏传佛教史上的“后弘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8 16:43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朗达玛灭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