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创办的理化科。1953年9月,由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福建协和大学等教学研究机构中的相关专业合并组成了福建师范学院物理学系,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系。2003年在整合和优化原物理学系和原校实验中心部分资源的基础上,组建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根据学校工科学院组建方案,2012年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分设为物理与能源学院、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福建省
物理学一级重点学科、福建省量子调控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太阳能转换与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以及凝聚态物理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能源与材料工程硕士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同时还拥有
材料工程(新能源方向)和
物理教育硕士等专业硕士点。学院设有物理学、
材料物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是
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已建成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发展通道。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近5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以及4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物理与能源学院下设物理系、能源与材料系、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部、量子调控研究所、新能源工程中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2人。学校特聘著名物理学家
郭光灿院士为双聘院士,并任物理与能源学院名誉院长。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
人才培养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共获得9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的教学成果奖和“质量工程”项目,形成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特色,育人成效明显。
特色之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构建“一特色、三阶段、五模块、七课程”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实施“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实验》获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特色之二:深入中学,校地协同,贯通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新通道
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面向中学,服务中学,不断强化教师教育特色。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教研室白炳汉、章镇和王伟陈等老师,协同全省20多所中学开展中学物理教改五年跟踪实验,所主持的“中学物理导控探索教学法”于1989年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其后,中学教材教法团队继续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论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先后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近年来,学院校地教育协同创新团队主动对接基础教育新需求,先后与
晋江市、
永安市、
厦门市合作建立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以提升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回归课堂”为主线,先是以部分
高中物理教师实验能力培训探路,接着以全员
DIS培训切入,继而实施课改研训、课题研修和教具研发“三轨一体”协同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具有学科特色的校地协同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
特色之三:“一体两创三应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能源与材料工科教学团队构建了“学中做、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依托的“一体两创三应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即构建“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创新研究→综合应用→中试工程化实训→企业实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实践”、“实践平台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技术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先后建设了锂电池工程化实验室、太阳能发电工程实验室、智能测控工程中心,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取得较好成效。学院“‘一体两创三应用’工程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科研平台
学院着力建设量子调控及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太阳能工程研究中心两个一理一工的实验平台。量子调控及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下设量子信息、自旋电子调控、太阳能光伏光热、锂电池材料和先进材料设计等五个研究室。太阳能工程研究中心下设锂离子电池工程实验室、太阳能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太阳能光热工程实验室、太阳能发电工程实验室和节能光源工程研究室。
科学研究
以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凝聚态物理福建省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依托,开展量子调控与先进材料设计、
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自旋电子材料、
光电子材料及应用、
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工程、
锂电池、
超导材料及应用等方面研究。2008年以来团队成员承担了16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省部重点和重点产学研合作课题9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67篇学术研究论文,其中被
SCI收录297篇,在国际著名杂志
ACS Nano、 Phys. Rev. Lett.、Adv.Func.Mater.、Adv.Mater.等SCI一区发表62篇,在Phys. Rev. A、Phys. Rev. B、Appl. Phys. Lett.等SCI二区发表81篇。研究论文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多篇论文引用超过50篇次。共申请了40项发明专利,授权33项。7项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同时,与厦门爱特鸥光电实业有限公司、福州众望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日同辉太阳能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百盛生态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并把项目实现转化,产值超过1亿元,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协同福州众望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政府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监测数据管理中心的平台”系列横向合作项目,可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林玉辉
纪委书记:黎胜禄(兼)
院长:黄志高
参考资料: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