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协和大学
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是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
办学历史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是今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主要前身。1951年1月,教育部决定接办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和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建制撤销,成立“福州大学”。
学校原址为福建省福州鼓山东南麓、闽江之畔的马尾区魁岐村福州制药厂。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区内设福建农学院
民国四年(1915年)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学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
民国六年(191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私立福建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
民国七年(1918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
民国八年(1919年)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
民国十一年(1922年)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大小数十座饶有东方古典风味的精致建筑峙立江东,背倚鼓山,面俯闽江之流,远山凝翠。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庄伟才校长积劳病逝,由高智(John Gowdy)继任。
民国十四年(1925年),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才伟校长,科学馆命名为“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庄才伟纪念科学馆)。
民国十六年(1927年),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
民国十七年(1928年),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立案。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性。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得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这时该校文学院共分文史、西哲、教育3学系;理学院共分生物、化学、医预、数理4学系。
抗战开始,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迁至闽北山城邵武。在邵武除借用汉美及乐德两中学旧址的楼房数十余座外,又新建才伟楼和高智楼,作为男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时群山环抱中的邵武,便成为战时的文化城,两个中学的旧址,校舍矗立,绿树如盖,环境之幽静、宽敞,于战时可称首屈一指。最难得的是该校重要的图书,几已全部运到了邵武,在战时能够储备这样完整丰足的图书,的确是十分的可贵的。邵武校舍分为东、北门两部,相距约2华里,文学院、农科及总办公厅设在东门,理学院设在北门。当时校舍有楼房30余座,大半是借用原有房屋,一部分系新建,林场占地1000余亩,遍植马尾松。农场150亩,附设仓库加工场、水碓及制茶试验所。园艺场135亩,蕃殖各种果树苗木,达20余万株,花卉2000余盆,校内并自备电厂及印刷所。
民国二十九年春(1940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中华民国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校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学校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六日,林校长积劳成疾,卒于纽约。三月校董会聘陈锡恩博士继任校长,六月底陈氏任期届满,赴美国加州大学复任。由校董会推杨昌栋博士代理校长。
1948年10月,杨请辞职,12月校董会准杨休假,另组校政委员会主持校务。先后担任校政委员会主席的有林冠彬、郑德超、王调謦等教授。福建协和大学英文名为“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意为“福建基督教大学”),后来宗教教育趋于淡化。
195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福建协和大学,并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福州大学”,农学院留在魁岐校部办学。
1952年, 厦门大学农学院与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校址设在福州魁岐。
1953年,“福州大学”更名“福建师范学院”。
1958年,因建设福马铁路需穿越魁岐校园,福建农学院从魁岐迁往福州西郊梅峰,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舍由铁路部门使用。
1958年,在福建农学院林学系基础上,创办福建林学院,在南平西芹建校。
1970年,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原福建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福州铁路局把大部分校舍移交福州制药厂(现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使用。
1972年,福建师范学院更名福建师范大学。
1978年,福建农林大学重新拆分成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
1980年,福建农学院回迁福州金山,成为当时福建省最大高校(直到2002年)。
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
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
校园环境
教学楼
今片割车间。西南内,建于1925年。砖石木结构,四层,二层以上每层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813.7平方米,建筑面积3012平方米。一层为石构地下室,二层以上为砖木结构,檐挂均为混凝土圆柱,单檐歇山顶,屋顶置双重椽子,上覆以疏璃瓦,屋脊洞开二窗,窗上均建八角小亭。
教学楼,今针织车间。西南内,建于1935年,五层,每层面阔十五间,进深8间,占地面积549平方米,建筑面积2358平方米。一层为石构,半地下室,二层亦为石构;三层以上为砖木结构,外墙施混凝土圆柱,单檐歇山顶,上覆以琉璃瓦
教师宿舍楼
教师宿舍楼,今为托儿所南向,三层,每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11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一层为地下室,石构;二、三层为砖木结构,硬山屋顶,上覆以琉璃瓦。房屋建筑精巧,房间内设壁炉,门庭护以瓷栏杆。
一部分为托儿所宿舍。西南向,二层,每层面阔四间,进深三间,设有后阳台,占地面积317平方米,建筑面积559平方米,悬山屋顶。
一部分为卫生所。南向,砖石木结构,二层,一层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置有阳台(部分屋顶做阳台),占地面积1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卷棚歇山顶。室内建筑精致,置有壁炉。
学生宿舍楼
第一宿舍楼,今制药厂医药研究所。西南向,砖石木结构,三层,一层为石构,二层以上为砖木结构。二层面阔十间,进深一间。三层面阔十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414平方米,建筑面积879平方米。重檐(三檐)歇山顶,上覆以琉璃瓦。房屋依山而建,整体建筑呈阶梯形。
第四宿舍楼,今为制药厂职工宿舍。南向,建于1932年。砖石结构,五层,每层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486平方米,硬山屋顶,上覆以琉璃瓦。
第五宿舍楼,今制药厂职工宿舍。南向,砖石木结构,三层,每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216平方米,建筑面积642平方米,面坡屋顶
办公楼
一部分今为制药厂行政科办公室。西南向,砖石木结构,三层,每层面阔八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367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屋顶置双重椽子,上覆以琉璃瓦。一层为石构地下室,二层以上为砖木结构,檐柱均为混凝土圆柱,二楼门口设门亭,檐下斗拱出跳,吊柱下端饰莲花浮雕。
一部分今为福州铁路分局新光招待所。西南向,三层,面阔八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315平方米,建筑面积946平方米。檐柱均为混凝土圆柱,单檐歇山顶,屋顶置双重椽子,上覆以琉璃瓦,二楼门口设门亭,门亭檐下亦置吊柱,吊柱下端饰莲花浮雕。
楼群的保护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为近现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保存协和大学校舍为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1998年2月,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发布“榕晋政综[1998]29号”文件,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舍列为晋安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定为:“各楼房周围30米。”
2009年4月,配合机场高速二期工程建设,福州制药厂(现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厂区内原福建协和大学第四宿舍楼(女生宿舍)向西南方向平移约二十米。
行政机构
学校的行政组织:校长由校董事会推选,下设校长室,校长室下分学制组织,管辖3个学院。并设教务、训导、总务3处,秘书及会议2室。
历任校长
庄才伟(Edwin C. Jones):1916年—1923年
高智(John Gowdy):1924年—1926年
林景润:1927年—1946年,此校长离任后不久福建协和大学撤销
陈锡恩:1947年部分
杨昌栋:1947年部分—1948年
院系设置
基本信息
学校文、理、农3学院的学系设置是:文学院设中文、历史、外语、教育四学系;理学院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系;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经济、农业教育四学系(民国三十二年文学院教育系被取消后转办此系,民国三十七年又停办此系,复办文学院教育系)。在理学院生物系和化学系中,设有医学预科(简称“生物医预”和“化学医预”),专为北京协和医院和山东齐鲁医学院培训医大前四年基础课。学士学位要修满136学分。
文学院
协和大学三个学院的成就,各有所殊,文学院中的文史系,后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出版《福建文化》、《协大艺文》等定期刊物。福建的国学,晚清以来,素具渊源。西洋哲学系,后来改为外文系,教授几乎都属于外国籍,某一时期阵容之强,为他校所不及。历届毕业生,或在东南亚一带奠下了事业,或在全国各地工作,都不乏杰出人才。教育系,在福建是师资储备之所,全省执掌学校行政者,不少出于此系,校中又附设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深入农村,为农民辅导教育。该系毕业的,有一批无名英雄,视教育为终身事业,尽瘁于桑梓以终老。
农学院
曾在邵武附设高级农校,训练农业人才。农经、农艺、园艺、与农教四学系的研究风气,也不在文理学院之后,东南各报副刊,时常为该院各系专辟旬刊或半月刊,刊载各种专题文章,作者中不少是各系学生,也不乏教授的作品。除农艺系附设农业试验场外,园艺系也设有园艺试验场,并有加工的产品外售。此外,每个系都办有一种或数种不同名称、不同内容的定期刊物。
理学院
设备最称完善,如生物学系,实验室中每人便有显微镜一架,该系著作较多,其中若干著作已刊入商务印书馆的大学丛书,其他如单行本,或定期的刊物,都不乏出版。化学系的药品与实验器材之丰,为东南诸大学屈指可数者,无论那一种的实验,该系都可应付裕如。物理系,则自备发电厂和修理厂,包括锯木及一切机械的修理。化物两系,平时也在刊物出版。
师资教育
名师
福建协和大学是人才荟萃之所,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先后在这里任教。如著名文学家、文论家、教育家叶圣陶、郭绍虞,名儒陈宝琛入室弟子陈易园,严复哲嗣、著名教授严叔夏,著名专古学家、甲骨文专家董作宾,著名历史学家傅家麟,著名黄麻遗传学者卢浩然,著名动物学家两栖爬行动物国际委员会委员丁汉波,著名微生物学家、“庆大霉素”发明者王岳,著名昆虫学家、博士生导师赵修复,以及著名学者陈文渊、陈锡恩、陈兴乐诸博士。
人才培养
协大毕业生在科技、农业、教育方面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有郑作新(中国鸟类世界闻名的学者,曾被美国国务院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林兰英(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黄维垣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仲璋寄生虫专家,厦大教授)、唐崇惕(寄生虫专家、厦门大学教授)等。还有著名农业专家李来荣(原福建农学院院长,国际上著名园艺学家)、张先光(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教授,进入世界名人录的著名禽病专家)等。
进步思想
民国十六年(1927)一月,中共福州地委直接领导的进步团体“福建涤社”出版了《收回教育权专号》,该校教授陈锡襄就主持筹备召开“福州各界反抗文化侵略大会”。二十六年(1937)十月,协大百余名师生举行抗日救亡大会。本世纪30年代初,该校学生中就有共产党员组织读书会,进行革命活动。三十五年(1946)十一月,中共协大支部在学校驻地魁岐乡举办民众夜校,吸收100多名青年参加学习,并培养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本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该校已有3个共产党支部,党员学生数十人。历来福州各校师生发动的爱国民主运动,该校都是主力之一。
1947年5月16日,协和大学学生自治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经过周密的策划,发动全校绝大部分学生计600余人,冲破国民党的威胁与重重阻挠,组织福州市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声势浩大的“三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散发《告福州市民书》。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市区台江、小桥、洋头口,穿过南门兜,一路直达鼓楼的国民党省政府,向当局递交《请愿书》。沿途群情激奋,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有的纷纷加入游行队伍,此举也得到了福州各大专院校学生的声援和支持。
其它
学校员生人数:1947年第一学期有教员63人,职员51人,学生587人,其中女生100人。
图书设备:计有中文76913册;西文25505册;又中文杂志17843册;西文杂志15605册,总共合计135857册。
协和大学办学35年,共培养毕业生1300多人。
校歌
协和大学闽江东,世界潮流此汇通;
高山苍苍,流水泱泱,灵境产英雄;
萃文化,作明星,明星照四方。
无远弗届,真理是超;
乐群众于一堂兮,作世界大同之先声;
协和协和,大德是钦!
文化传承
福建协和大学的优良文化现正由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进行传承。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成立的“协和文化寻根课题组”得到了福建协和大学校友的支持,使福建协和大学的文化能得到延续。同时,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会也设立在了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关于福建协和大学的文化追寻,可以到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官方网的“协和文化寻根”的专题网站查看。
参考资料
福建协和大学史略.福建师范大学校友会.
福建农林大学发展历程.福建农林大学网上校史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0 22:52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