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中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省会城市
福州市(Fuzhou City),简称“榕”,别称榕城,古称闽都,中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是福建省省会Ⅰ型大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东端,东临台湾海峡,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总面积11968.5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福州市下辖6个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路96号。截至2023年末,福州市常住人口846.9万人,福州话为闽东方言。
历史沿革
福州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别在鼓屏路钱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场基建工地、欧冶池畔省财政厅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有汉代龙凤纹瓦当、万岁纹瓦当、布纹砖、筒瓦、板瓦堆积和建筑基址等;与此同时,在新店古城村发现汉代城址遗迹等,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提供新的实物佐证。
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福州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福州城郊就发现众多的晋代与南朝的墓葬;1982年,福州怀安窑址发掘,出土3000多件器物,发现有南朝款识的窑具。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迄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