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为支援
福建前线,
浙江省温州市信陵越剧团演员吕爱宝(旦)和王月楼(老生)、裘月娥(小生)、王一娘(老旦)、裘善花(丑)等36人组成姐妹班到福鼎县。福鼎县工会选派8名舞台美术人员,并陆续吸收从浙江省乐清县来的陈菊英(旦)、瑞安县来的陶杏花(花脸)等组成福鼎县信陵越剧团,吕爱宝任团长。
1952年10月,改名为福鼎县越剧团,赴福州参加福建省首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钗头凤》获得奖励。
同年,为配合
抗美援朝和婚姻法宣传,演出现代戏《父子争先》、《夫妇红》、《
兄妹开荒》、《
小二黑结婚》等。
1963年赴上海演出《金沙江畔》等得到好评。剧团还邀请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越剧作曲周大风和舞台美术人员苏石风讲课传艺。建团以来积累了一批保留剧目,现代戏有《
白毛女》、《
金沙江畔》、《杨立贝》等,传统戏有《信陵公子》、《叶香盗印》、《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夫索夫》、《
孔雀东南飞》等。
“
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被解散,除少部分人员被选调到宁德地区京剧团外,大部分演职员遣散回家。
1980年4月,剧团到福州演出传统剧目《孔雀东南飞》,福建电视台进行了实况录像播放,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全场录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