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呼肠孤病毒感染(Avian reovirus infection)是鸡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引起鸡多种疾病,包括
病毒性关节炎、
矮小综合征、
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和所谓
吸收不良综合征。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Avian reovirus infection) 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引起鸡多种疾病,包括
病毒性关节炎、
矮小综合征、
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和所谓
吸收不良综合征。疾病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鸡的年龄、病毒的致病型和感染途径。呼肠孤病毒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多个省、市发现本病,并从有些病例分离鉴定出呼肠孤病毒。
1954年,Fahey和Crawley首次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呼吸道内分离到禽呼肠孤 病毒,后来由Peter(1967)进一步证实。当时用这种被称为 Fahey Crawley 病毒,接种于易感鸡后,表现为温和性呼吸道疾病,病鸡的肝脏坏死并出现腱 和滑膜的炎症。禽呼肠孤病毒流行于鸡、火鸡、鸭、鹦鹉和其它禽类,可水平 传递亦可经卵垂直传递。已由多种疾病分离出该类病毒,包括病毒性关节炎、
腱鞘炎、矮小综合征(Stunting syn
DROME)、呼吸道病、肠病(Enteric disease)、吸收障碍综合征(Malabsorption syn drome )和
骨质疏松征(Osteoporosis)等。患禽生长受阻,发生心包炎、心肌炎、 心包积水、肠炎、肝炎,腔上囊和
胸腺萎缩,骨短粗或出现急慢性呼吸道病。 某些呼肠孤病毒株的致病作用,由于柔嫩艾美尔球虫或巨型艾美尔球虫的协同 感染而加强。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在特殊的饲养环境下,能增高由WVV2937 株感染所致腱鞘炎的严重性。呼肠孤病毒也能加剧由其它病原引起的疾病,如 鸡贫血因子、
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新城疫病毒。由于感染了呼肠孤病毒,使机体 的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对其它传染性病因的易感性增加。此外,在临床上未感 染的鸡也常发现病毒。由禽呼肠孤病毒所致的最重要和常见的疾病是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和吸收障 碍综合征。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 发生于4~7周龄肉鸡,但也可能发生于14~16周龄。主要症状为跗关节上方胫骨和腱束双侧肿大,腱 移动受限,表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继而出现腓肠肌腱破裂。1~7日龄雏鸡可能 见到肝炎、心肌炎。发病率可达100%,但死亡率低于2%。病鸡可能在1~3 周内由急性期恢复,但也可能变为慢性。病鸡的肉眼病变主要是两腿的炎性水 肿。 足 庶 骨骨干有时因骨膜的成骨性活动增 高而增大。跗关节和胫股关节内经常含有大量的柠檬黄色至棕色血染的液体,有时呈脓性。 组织学病变发生于滑膜、腱、关节和心脏。
腱鞘明显水肿,滑膜细胞肥大和增生。滑膜内有 异染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和
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有网状细胞集聚。在慢性病例,腱 鞘纤维化,肉芽组织包围或取代正常腱。
心脏损伤包括心肌纤维之间发生异嗜细胞性浸润, 并伴有灶状的网状细胞增生区。吸收障碍综合征: 虽然从患有吸收障碍综合征的病鸡中经常分离到不同致病力 的呼肠孤病毒,但是病因关系并不清楚。1~3周龄雏鸡吸收障碍的症状包括色 素沉着不良、羽毛异常、骨质疏松、生长不匀、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及腹泻 、死亡率增加等。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均有报道。最常见的报道是前 胃的膨大,伴有出血或坏死性病变、卡他性肠炎。此外,可能有因关节炎和骨 质疏松症而产生的跛行。组织学变化包括有伴发局灶性坏死的前胃炎、心肌炎 、法氏囊萎缩、卡他性肠炎和胰腺炎。股骨生长板有横向和纵向断裂以及软骨 坏死和骨质表面的破碎。常见淋巴细胞浸润的小肠绒毛萎缩。称之为“蓝翅病”(Blue wing disease,
BWD), 其特点为皮下及肌肉点状出血,胸腺、脾及法氏囊萎缩,对2~3周龄的幼鸡致死 率可高达10%。从病鸡分离到两种致病病毒,一种为呼肠孤病毒,另一种为鸡传 染性贫血因子(CAA)。前者分离率最高的是病变的肌肉和皮肤,若单独接种易 感鸡,只有很低的致病性,但如将两者混合接种,则可成功地复制此病
鸡和火鸡是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炎—腱鞘炎的自然宿主。在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鸡很容易复制本病,如感染年龄较大的鸡,则一般症状较轻且潜伏期较长。粪便污染是接触感染的主要来源。幼龄时感染,病毒在盲肠扁桃体和踝关节可持续长时间,意味着带毒鸡是感染的可能来源。禽呼肠孤病毒可以垂直传播,但这种通过蛋的传播率低,约1.7%。
急性感染时,可见跛行,有些鸡发育不良。
慢性感染跛行更显著,有一小部分病鸡的踝关节不能活动。有时可能看不到关节炎/
腱鞘炎的临诊症状,但在屠宰时可见趾屈肌腱区域肿大。这样的鸡群增重慢,饲料转换率低,总死亡率高,屠宰废弃率高,属于不明显感染。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以生长参差不齐、色素沉着差、羽毛发育不正常、骨骼变形和死亡率增加为特征,主要侵害1~3周龄肉用型鸡。
病毒性关节炎和腱鞘炎的自然感染鸡可见到趾屈肌和跖伸肌腱肿胀。踝关节常含有枯草色或带血色的渗出液,有些病例有多量脓性渗出物。踝上滑膜常有出血点。腱区炎症发展为慢性时,腱鞘硬化并融合在一起。胫跗远端的关节软骨出现小的凹陷溃疡,溃疡增大后融合在一起并侵害到下面的骨组织。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主要病变是腺胃增大,并可能有出血或坏死,卡他性肠炎。此外还可能有关节炎和骨质疏松。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作出病毒性关节炎的初步诊断。主要受害部位是跖伸肌腱和趾屈肌腱,心肌纤维之间有异嗜细胞浸润。用
免疫荧光法查到腱鞘有呼肠孤病毒,或用鸡胚或鸡胚肝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阳性,可进一步确诊。病毒的致病性可通过接种1日龄易感雏鸡的足垫得到证实,致病株在接种后72h引起显著炎症。
禽呼肠孤病毒无所不在的性质,以及对环境的抵抗力强和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的特点,使得消除鸡群的感染十分困难。在将感染鸡群清理后,鸡舍的彻底清洗消毒有利于防止以后鸡群的感染。因为1日龄雏对呼肠孤病毒最易感,而至2周龄时已开始建立年龄相关抵抗力,所以疫苗接种的目标是提供早期保护。用活疫苗或
死疫苗免疫种鸡是防制本病的有效方法,不仅通过母源抗体保护1日龄仔鸡,而且对垂直传播有限制作用。如1日龄雏鸡接种疫苗,应注意有些疫苗毒株(如S1133)对同时接种的MD疫苗有干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