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矢竹(学名:Pleioblastus gozadakensis Nakai)是禾本科、大明竹属植物体木质化,常呈乔木或
灌木状。竿散生,秆高可达4米,竿节间圆筒形,箨鞘淡草绿色,先端与边缘色略淡,其余各处均无毛;有或无箨耳和鞘口繸毛;箨舌截形或截平而微凹,淡绿色,叶鞘无毛;通常无叶耳和鞘口繸毛,叶舌微隆起,呈拱圆形或截形,先端不整齐,具微毛,
叶片线状披针形,质薄,叶缘有细锯齿,先端尾状,基部宽楔形。圆锥花序侧生;先端钝圆而有喙状尖头;外稃近无毛,先端急尖;内稃等长于其外稃,稍狭,先端渐尖,质厚,5月初至6月上旬出笋。
琉球矢竹竿高0.5~1.5米,粗0.5~5.0厘米,节间绿色,光滑,长10~30厘米,节明显;竿每节分1~5枝。
箨鞘革质,背面具微细毛,上部边缘具纤毛;箨耳几不明显;箨舌截形;箨片线形,先端常渐尖。末级小枝具5~9叶;叶鞘无毛,鞘口可有1或2条繸毛;
叶耳不明显;
叶舌高1.5~4毫米,圆头;叶柄短,长约2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28厘米,宽5~10毫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次脉1~4对,再次脉5条,具小横脉,沿一边具细刺状粗糙,另一边缘具稀疏齿或全缘。
总状花序;小穗宽线形,具3~9朵小花;颖2,披针形;外稃卵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具多脉;内稃长约11毫米,顶端2裂,脊间具3脉,脊外至边缘亦具3脉,脊上具密毛;鳞被3,长3毫米,上部边缘具纤毛;花丝短,花药长7.5毫米;
子房倒卵球形,长1~1.4毫米,横断面具3维管束,花柱短,具3枚羽毛状柱头。果实未见。
琉球矢竹原产琉球群岛;中国台湾、福建、浙江、西安有引种栽培。西安气候温暖湿润,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0.5至1.3℃,极端低温可达~20℃,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在26℃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5℃,年平均气温13.3℃,平均湿度为69.6%,平均降雪日为13.8天,无霜期全年约200天,年平均降雨量约为6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西安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春两季虽然会出现刮风天气,但风日少,风速小,是琉球矢竹理想的生存环境。
栽植时间的选择:中国西安以
春季为最佳,西安市观赏竹栽植基本选择在每年的植树节开始后进行,因为竹子根浅、蒸腾较强,容易由于失水引起死亡,而西安市每年的春季气温较低、回温较慢,维持10~25℃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新栽竹子缓性与根系恢复。
竹苗栽植时,首先对栽植区域设置地下隔板,隔板要求地下部分至少40厘米,地面露出至少10厘米,防止不同竹种之间互相串圃、竹苗与其它苗木串圃,以保证成景效果。其次要提前挖好栽植坑,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中小型散生竹苗宜采取4蔸/平方米种植,中高型散生竹种,宜采取1~2
蔸/平方米种植,混生竹种宜采取4~6蔸/平方米。竹苗运输到以后要轻卸轻转,确保土球完整不松散并及时解去包扎的编织袋,栽时先于坑底填15厘米松土,随后放入竹苗,先表土后心土打碎分层填入踩实,踩时注意不要伤到鞭芽,填至地表,如遇持续干旱天气在定根水浇灌前,铺设地膜,减少地面水分蒸发,而后浇足定根水,待水沉实后覆土整平,西安地区春季干燥气温高时,注意墒情及时浇水、合墒封口减少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