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学新论
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科学社会学新论》是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屹东。
内容简介
《科学社会学新论》梳理和概括了科学社会学的方法论,国家创新体系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了科学活动和医疗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其管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观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运用语境分析方法探讨了科学的维度,建立了广义语境模型。本书是一本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性教材,适合社会学、哲学及理工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也可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的读物
《科学社会学新论》从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科学社会学体系。第一,梳理和概括了科学社会学的方法论。第二,运用语境分析方法探讨了科学的维度,建立了广义语境模型,分析并论述了科学的语境结构、科学知识产生的机制、科学的社会运行等。第三,论述了国家创新体系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特点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第四,探讨了科学活动和医疗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其管理,尤其是探讨了科学利益冲突的内涵、类型与根源,医疗利益冲突的道德判断以及医患利益冲突的两难困境。第五,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观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保证。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自默顿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编辑推荐
科学社会学新论》都不同于以往的同类书,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和方法——语境论和语境分析是《科学社会学新论》最有特色的内容。《科学社会学新论》是作者十几年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其体系的建构逻辑是: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语境论的科学运行模型;运用语境模型分析科学的社会运行过程、科学中心的转移、科学的利益冲突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与社会发展观是一种语境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语境观分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读物
第一章 科学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内在主义方法
一、结构一功能分析方法
二、计量分析方法
第二节 科学外在主义方法
一、社会实践方法
二、历史背景分析方法
三、社会学主义方法
四、文化分析方法
第三节 科学语境主义方法
一、人类学方法
二、系统模型方法
三、功能-结构分析方法
四、社会修辞学方法
五、行动者-网络方法
六、实在论的建构主义方法
第二章 科学的多维性与广义语境模型
第一节 科学的维度及其特征
第二节 科学不同维度的深层意义
一、社会性:科学实践的最终归宿
二、历史性:科学思想的传承过程
三、文化性:科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四、语言性:科学理论的表征方式
五、认知性:科学思维过程的展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型评价
一、研究方法评价
二、研究模式评价
第四节 研究模式的语境重建
第三章 社会语境与科学知识的形成
第一节 科学的社会语境结构
一、科学的整体语境结构
二、科学的认知语境结构
三、科学的知识语境结构
四、科学的社会语境结构
五、科学环境的语境结构
第二节 社会语境的性质与功能
一、社会语境的性质
二、社会语境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节 不同时期科学知识形成的机制
一、前科学时期科学知识产生的机制
二、小科学时期科学知识产生的机制
三、中科学时期科学知识产生的机制
四、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的机制
第四节 不同科学语境的运行机制
一、社会语境的运行机制
二、历史语境的运行机制
三、文化语境的运行机制
四、语言语境的运行机制
五、认知语境的运行机制
第五节 社会思想运动与科学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的表现形式
二、意大利人文主义对科学的影响
三、英国人文主义化的经验主义对科学的影响
四、法国启蒙运动对科学的影响
五、德国宗教改革对科学的影响
六、美国自然权利哲学和实用主义对科学的影响
七、中国新文化运动对科学的影响
八、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科学的影响
九、结束语
第六节 科技的生产语境化与社会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需要
二、生产力与科技社会语境化的过程
三、科技化生产力思想对知识经济的意义
四、科学教育与生产力的提升
第四章 社会语境与科学中心转移
第一节 社会革命与科学革命的互动
一、社会语境的新结构
二、文艺革命:科学革命的启蒙
三、哲学革命:科学革命的先导
四、教育革命:科学革命的基础
五、政治革命:科学革命的动力
六、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奠基与继续
七、经济繁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准备及结果
八、社会语境运动:科学中心转移的整体效应
第二节 学科中心与科学中心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数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三、物理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四、化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五、天文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六、地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七、生物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八、农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九、医学活动中心与科学活动中心比较
十、结论
第三节 社会语境与德国科学的发展
一、德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分布
二、德国科学占全世界的比例
三、德国科学中心与其他科学中心比较
四、德国社会语境对科学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语境与“李约瑟难题
一、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问题集
二、李约瑟难题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
三、李约瑟难题蕴涵的理论问题
四、从社会语境看李约瑟难题
第五章 国家创新体系与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结构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
第四节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特点
一、政府
二、企业
三、大学
四、新的创新环境
五、美国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
第五节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
一、中国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趋势
三、实现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途径和手段
四、建设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与设想
第六节 中国台湾的科技决策与推动系统
一、“科导会”的导向与咨询作用
二、“国科会”的决策与推动作用
三、“行政院”的统摄与调控作用
第六章 科学、医疗利益冲突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科学利益冲突的内涵、类型与根源
一、利益冲突的内涵
二、利益冲突的语义学解释
三、利益冲突的基本类型
四、个人获利与利益冲突的根源
五、研究者偏见与利益冲突的工具
六、利益冲突的社会控制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发展观
第八章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科学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 科学的多维性与广义语境模型
第三章 社会语境与科学知识的形成
第四章 社会语境与科学中心转移
第五章 国家创新体系与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科学、医疗利益冲突与社会控制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发展观
第八章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科学社会学新论.科学文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05:5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