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是2010年左岸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中译
图书,作者是史蒂文·谢平。
本书作者累积十馀年有关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历史研究,集合各家说法,呈现对科学革命的最新诠释。作者从启蒙时代讲起,将科学革命置於社会脉络中去解读,说明当时各种互相冲撞的信仰、实作与影响,终於让「科学」从纯粹依靠理性的逻辑推演,转而重视实验与观察。
历史上没有科学革命这个事件,但本书要讨论的正是科学革命。不久之前,历史学家还很肯定的说某件事情真的发生过;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人对自然界的既有知识,让世界在十七世纪左右进入了「现代」。
一九四三年,
法国历史学家夸黑赞扬科学革命是
希腊时代以来,「人类心灵所达到,或说所承受过最深远的革命。」几年之後,
英国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又说,科学革命「光芒掩盖了
基督教崛起之後的一切成就,相形之下,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历史的插曲……(科学革命是)现代世界与现代心智状态的真正起源。」
从古代到现在早期这段时间,「revolution」这个字并没有「革命」的意思,而是指「周期的循环」。直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的作品才将「revolution」当成「逆转」,指一种前无古人後无来者的全新事物,他们用「revolution」这个字的新意义来说十七世纪的科学领域开始革命。也许我们可以说,将「revolution」视为巨大变化的观念,最初是用来指科学领域的事件,後来才引伸到政治事件。因此,科学革命是最先出现的一场革命,之後才有「
美国革命」、「法国革命」、「
俄国革命」。
曾任职於
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小组、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社会系,现为
哈佛大学科学史系福特讲座教授,2001年获科学之社会研究学会颁发贝尔纳奖,该奖项意在表扬长期致力探讨科技的社会层面之杰出学者。目前他研究的课题有:食品营养学的历史、应用於企业的科学的本质、现代学院与工业的关系。他长期为《伦敦书评》、《纽约客》撰稿。
谢平有许多著作讨论科学知识的社会史。《真理的社会史》在1996年获颁科学之社会研究学会的弗莱克奖(表彰三年内最优秀的科技研究书籍)及美国社会学会的莫顿奖。与赛门·夏佛合著的《
利维坦与空气泵浦》获2005年伊拉斯莫斯奖,荷兰王储威廉—亚历山大在颁奖时称誉两位教授「全然改变了我们对科学与社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