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国苏维埃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苏联工农红军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社会背景
沙俄概况
(以下布尔什维克简称布党,孟什维克简称孟党,社会革命党简称社党)
1903年布党与孟党决裂后,布党开始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方式的秘密革命家组织。布党自1903年开始的组织工作实质上就是在为持久人民战争作组织上的准备。在这个阶段,俄国的持久人民战争尚处于襁褓中。
两年后,1905年革命爆发。在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民众的推动与积极参与下,布党于1905年12月掀起了莫斯科起义,起义持续9天并且引起了其他各地的暴动与起义,起义最终因遭到血腥镇压而失败,但这也标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再也难以维系下去了。此后,武装斗争没有因为大规模起义被镇压而停止,游击战争被到处发动起来。布党战斗队在各处组织武装示威,暗杀镇压人民、不得人心、罪大恶极、为人不齿的官僚及职员等。通过这种方式,布党用战术上的进攻进行战略上的防御,用退却战为重整党的组织提供有效的掩护,为党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同时在社会上,布党所发动的各形式武装斗争增强了布党的影响力,为在第二届杜马内展开的合法公开斗争积累了一定群众基础。战略防御阶段从1905年莫斯科起义开始,起初的革命力量还很弱小,革命力量只能对反革命力量采取战略防御。
1906年到1907年有两届杜马。在1906年,由于认为革命高潮将如闪电般重新归来的缘故,布党抵制了1906年杜马选举,但由于孟党只采取了半抵制策略,同时由于农民中的群众工作民粹派的影响以及布党自身尚幼稚的缘故而开展不足,布党的抵制行动实际上并不成功。列宁在此后的总结中明确,由于革命已真正转入低潮,因而抵制政策是错误的。
在1905年后的革命低潮期,革命派内产生了左倾机会主义召回派右倾机会主义的取消派(经验批判主义普列汉诺夫),前者要求召回党团,只进行非法斗争,后者要求取消非法斗争,只进行合法的斗争。列宁等布党党员对这两种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蓄力待发
1907年后,布党暂停了武装斗争。尽管暂停了武装斗争,但是布党没有放弃暴力革命的准备,其将将任何一个可供宣传的地方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工人革命觉悟的战斗舞台。
布党不放弃暴力革命的事实还表现于在其推动每一次“革命高潮”发展成起义的行动中。从1907年到1917年这十年当中有多个时期被布党判断为“革命高潮到来”,而在每一个“革命高潮到来”时期,布党实际上都在进行武装起义的实际准备,诸如制造炸弹、收集武器等,这些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也一定程度地磨练了布党及其群众组织,促进了其战斗力的提升。从这一角度,尽管布党暂停了武装斗争,但是其仍是“半武装”的,布党也仍是“半”军事的。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执政,政治上依靠铁腕政策维护沙皇专制,残酷镇压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者,经济上实行寡头资本主义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实现了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其掠夺性私有化改革的极端不公正,使得底层民众并没有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利太多,反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私有财产遭受损害,社会不满度急剧上升。
由于当时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是德国人(黑森和莱茵大公国阿历克丝郡主),战争期间曾向前线发了一封电报要求皇帝宣布停战,加上皇后派中坚人物拉斯普京也在1914年极力反对俄国同德国开战,结果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的一系列军事失败,使皇后派被国内各方指控为德国间谍,皇后也被称为“荡妇”(实际上二者都无任何确凿证据)。这导致罗曼诺夫皇室成为众矢之的,彻底摧毁了沙皇“小父亲”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俄国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
1916年12月29日(俄历12月16日),拉斯普京被暗杀,暗杀者包括费利克斯·尤苏波夫亲王、皇族成员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大公、俄罗斯杜马右翼议员普利什凯维奇、尤苏波夫的密友苏霍金大尉。这场暗杀事件使俄国国内各方矛盾表面化。
1917年,拉斯普京死亡不到一个月,社会民主工党率先在首都彼得格勒策划了反帝国主义战争示威运动,要求停止战争,运动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等大城市,获得了反战者的支持。3月8日,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王朝灭亡,俄罗斯帝国政权瓦解。
二月革命
在1917年3月二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布党则号召:“推翻沙皇制度,争得民主共和国”,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因拒绝暴力而没有领导这场令他们惊恐的暴力革命。胜利后,便由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并由士兵苏维埃掌握了首都的主要武装力量。俄历3月2日沙皇退位后,国家机关的要害部门都掌握在苏维埃手中。
两个政权同时在首都并存,是因一战俄军失利和工兵起义推翻沙皇从而武装了苏维埃才最终形成的。
七月事变
二月革命后,俄国存在着三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个是以立宪民主党为政治代表的资产阶级;一个是以几个小资产阶级政党控制的苏维埃;另一个是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几个较小的革命派社会主义政党,十月革命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终局就是根据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力量而来。
俄历2月27日二月革命胜利的当天,主要由孟党和社党两党联合召开了首都苏维埃代表大会,绝大多数代表都是由两党所委派。
布党在其中成为少数派的主要原因是:
一,布党长期地下工作,缺乏参与普选的合法选举的经验;
二,俄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小资产阶级最多;
三,布党的工人、士兵正在同沙皇的军警作战而不能参会;
四,一战期间,城市市民中大批老城市工人被征调到了前线;
五,战争镇压,致使多数布党领导人还在监狱或被流放。
退位当天,资产阶级与苏维埃达成协议,第一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且资产阶级掌握临时政府的所有主要部门。
政府成立后发生政权危机,于是企图通过战争来摆脱危机。但军事冒险遭到惨败。激起了人民的愤怒,特别是士兵。7月3日,工兵们进行街头示威,示威即将激化的时候,布党紧急做出劝阻,但起义还是发动了。布党又决定于第二天进行和平示威,使游行成为和平有组织的运动。
自推翻王权后,布党就主张两个政权并存,实际上在由苏维埃起着主导作用的有利条件下,可以和平地消除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幻想。这不能改变农民的小资性。但会及时促使农民离开资产阶级并同工人联合起来。这是布党对革命可能和平过渡的一个基本认识。
7月4日,和平示威在布党的组织下,高呼“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大量彼得格勒工兵参加了游行。当日下午,临时政府进行镇压,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这就是著名的七月事变。
革命前夕
七月事变把小资产阶级推向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保权,调和矛盾,推举小资政党社党人克伦斯基出任总理。但无力解决工兵农强烈要求的“和平、土地和面包”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八月底,俄军最高总司令、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发动了一起反革命叛乱。目的是要消灭革命力量,解散苏维埃,建立反动的军事独裁,准备恢复君主制
俄历8月25日叛乱开始。叛军攻向首都,首都内反动组织也准备叛乱。布党是反对叛乱斗争的领导组织者。三天内有大量工人参加赤卫军。叛军受阻,内部瓦解。8月31日,叛乱平息。在群众压力下,临时政府被迫下令逮捕科尔尼洛夫及其同伙,交付法庭。
临时政府暂时保住了,但其威信已被严重损害,加重了小资产阶级政党政权的信任危机
芬兰赫尔辛基,列宁主张,党的全部领导力量必须集中在工厂和兵营,并为此草拟计划。他主张工人,海军和陆军配合起来,首先占领基础设施。最坚决的分子当成立小队去占领最重要的据点。最优秀的队伍去占领中枢机关。握住起义的适当时机。列宁一再坚持鼓动立刻发动武装起义。
1917年10月10、16日,布党中委会在彼得格勒召开秘会,列宁出席,为统一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有效地领导将来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军事革命总部领导,原本一切顺利。但有两位委员强烈反对。第二天,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在公报上泄露了布党准备起义的全部信息,在这成败攸关的时刻,他们出卖了自己的组织和同志。
列宁强烈地批评了他们。
列宁没有胆怯,起义仍将举行,地点设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在彼得格勒所有工厂的两万余工人赤卫队全副武装,他们等待军事革命总部发出开始起义的一声号令。
主要过程
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事变”→粉碎叛乱,革命时机成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其他起义→“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前往斯宫
七月事变成为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终结点,资产阶级已经举起了刺刀,和平过渡的通道已经被关闭,自此政权基本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临时政府手中,苏维埃成了它的一个软弱无力的附属品,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临时政府得到了布党要起义的消息。他们仇恨害怕得要命,疯狂地纠集力量。
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党决定提前起义。彼得格勒工兵,已转到布党的领导下,军事革命总部负责起义总指挥
临时政府是不会罢手的,他们准备封闭桥梁。但很快他们的努力就被赤卫队员破坏了。
列宁得知后,没说一句话,迅速掏出了假发,穿了件大衣,急匆匆地走出大门。交通委员拉希亚跟随着列宁。上了电车,朝车场开去。下了车后,突然两个士官生气在马上冲他们叫道:“通行证!”他们没在意列宁扮成的老头,他迅速离开。拉希亚拖时间让他走远,之后士官生并没有伤害拉希亚。
“谢谢!”列宁简短地说了一句。
斯莫尔尼宫内集合了大量武装的工兵。列宁盼望已久的时刻即将到来了。他走进去,摘下帽子,同时摘下假发。大家认出了他,非常高兴,好像力量、胆量和列宁一起来了。
联络员进来领取了指示。命令是:
占领电报局、电话局、火车站、桥梁,占领政府的所有机关。
“赤卫队,集合!”在斯莫尔尼宫的场地上,口令立时如雷贯耳。火堆在燃烧,满载着武装工人的卡车向前开去,消失在10月的夜色之中。士兵和水兵也出发了。
起义爆发
公历1917年11月6日至7日(儒略历10月24日至25日)夜里,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了。
11月7日晚九时,列宁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之。
根据苏联官方的说法: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包弹(没有弹头)。起义当晚,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7日凌晨1时起义部队占领了邮政总局。2时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仍负隅顽抗,2000多名军官和士官生继续盘踞着冬宫。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6时,2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9辆军车包围了冬宫。军事革命总部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于1917年11月7日6时20分缴械投降。8时过后,遭到拒绝。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迅猛的冲向冬宫,在冬宫的楼梯间里和楼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员同士官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到1917年11月8日凌晨1917年11月8日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冬宫终于被攻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击垮,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俄国革命将要由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战略相持转为革命力量的战略反攻。
结果
当夜,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1917年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愿望,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
列宁彻夜工作,写出了《土地法》。
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评价
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茨基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诞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传统资本主义世界受到极大的冲击。也有人认为此革命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抗也从此开始,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变革。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进步(比如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随着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后续延伸
立宪会议
注意:以下日期转换为俄历
临时政府执政期间,克伦斯基曾多次推迟立宪会议的召开,为此列宁曾多次猛烈抨击临时政府。在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中,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再次宣告:“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1917年11月12日,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结果获得多数票的是社会革命党人——40%,布尔什维克只获得约23%的选票,处于失败的状态。尽管如此,立宪会议还是定于1917年11月28日召开。但是,28日这天,立宪会议没有召开,人民委员会决议将立宪会议的开幕时间推至1918年1月5日。28日,立宪民主党人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在彼得格勒的塔夫利达宫前游行示威,对布尔什维克政府推延立宪会议的召开表示抗议。人民委员会下令镇压,禁止立宪民主党的活动,并逮捕该党的领导人。
1917年12月6日,列宁以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关于召开立宪会议的声明》:“主要由于前全俄选举委员会的过错,立宪会议的选举拖延了下来,加之反革命集团组织了立宪会议特别委员会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人民委员会对抗,因此到处都在传说,立宪会议绝不会按照目前组成的情况召开。人民委员会认为必须声明,农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敌人恶意散布的这些传闻纯属谣言。根据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的人民委员会的法令,立宪会议的代表只要有半数即40名按照规定到达塔夫利达宫办公室报到,立宪会议即可召开。”同一天,列宁在起草的《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告农民书》中,直接向农民呼吁:“让每个村庄都从立宪会议中召回那些没有公开声明和没有利用行动证明自己完全承认这些决定的社会革命党代表或农民苏维埃和农民机关的代表吧。”
实际上,列宁是寄希望于各地农村将参加立宪会议的代表召回去,使到达塔夫利达宫报到的代表不足40人。这样就可不召开立宪会议了。12月11日,列宁在《关于立宪会议的提纲》中,明确表示对立宪会议选举结果的不满意,他指责:立宪会议的选举结果没有“正确表达人民的意志”,从而产生了危机。他认为解决这一危机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改选立宪会议的代表,立宪会议无条件地承认苏维埃政权;另一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因立宪会议而产生的危机便只有用革命手段才能解决。这就是说,苏维埃政权要采取最有力、最迅速、最坚决的革命手段来反对立宪民主党人和卡列金分子的反革命势力,而不管他们用什么口号和机构(即便是用立宪会议代表的资格)作掩护。凡试图在这场斗争中束缚苏维埃政权手脚的行动都是帮助反革命的行为”。
一月剧变
1918年1月6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法令,解散立宪会议。在会议上,列宁发表了讲话,他说解散立宪会议是“执行了人民的意志——人民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他还将来到准备召开立宪会议的塔夫利达宫比喻为是“好像置身于死尸和木乃伊中间”。他还对布尔什维克党人过去支持召开立宪会议作出了如下解释:“谁要是说我们以前拥护过立宪会议而现在却把它‘驱散’,那他就是没有一点头脑,只会说一些漂亮的空话。因为过去,同沙皇制度和克伦斯基的共和国相比较,立宪会议在我们看来,要比那些臭名昭彰的政府机关好,但是,随着苏维埃的出现,这种革命的全民组织当然无可比拟地高出世界上的任何议会。”
1月10日召开的第三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成了苏维埃政权的“立宪会议”。
会议通过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国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简称“俄罗斯联邦”,将“工农临时政府”改名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18日,这次代表大会颁布法令,取消苏维埃政权法律、法令和决定中一切有关立宪会议的内容。但是,迅速结束战争依然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一开始,苏维埃政府建议所有交战国停战,进行和平谈判。这时,任代理最高总司令职务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杜鹤宁将军受派和敌军司令部就和谈问题进行接触。但杜鹤宁并不承认苏维埃政府的权力,人民委员会以他不执行和德国人立即进行和谈为由,撤销了他的代总司令职务,任命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克雷连柯为总司令。
俄国内战
由于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中,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使俄国再次出现两个“政权”现象。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首及工人、士兵为代表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与以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为首及资本家、地主、军官为代表的临时政府发生了内战,俄国革命力量对反革命力量的战略反攻阶段正式开始。布尔什维克原本上是不承认临时政府,将临时政府的进攻叫做“叛乱”。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3月9日,第一批英国陆战队就以履行盟国职责,防止德国舰队入侵为由,在苏俄北方重镇摩尔曼斯克登陆。法美意的军队也接踵而来。1918年3月9日协约国开始武装干涉苏俄。
8月,协约国军队侵占了阿尔汉格尔斯克
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于4月5日出兵占领海参崴。8月,美军也在该地登陆。德国军队则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乌克兰。这时外国干涉军尚未公开打出颠覆苏维埃政权的旗号,没有向苏俄中心地区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加紧了武装干涉,于1919~1920年先后利用高尔察克、邓尼金等白卫军组织了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均遭失败。
1922年10月,外国干涉军全部被逐出苏俄领土。
建立国家
在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后,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国资产阶级、封建地主残余势力被击垮。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21日列宁病情急剧恶化,当晚于哥尔克村逝世。
斯大林在《悼列宁》中写道:“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嘱咐我们要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列宁同志,我们谨向你宣誓:我们一定奋不顾身地来巩固并扩大全世界劳动者的联盟——共产国际!”
现相关活动
俄罗斯自1991年以来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11月7日确定为十月革命节,纪念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式举行50周年。1917年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苏联时期,11月7日是传统的全国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苏联都要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最具历史性的阅兵式。当时,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军队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形势非常严峻。为了鼓舞士气,苏联政府在红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斯大林站在克里姆林宫钟楼下的列宁墓上检阅苏联红军,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许多部队从阅兵式现场直接开赴前线。
这次红场阅兵显示了正义之师必定战胜邪恶的魄力与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苏联官兵的斗志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心。莫斯科保卫战以胜利告终,它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在1990年的十月革命节,威武雄壮的苏联武装力量再次通过红场——这是苏联举行的历史上最后一次阅兵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不再庆祝十月革命节,但这一天仍是休息日。从1996年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11月7日这一天定为“和谐和解日”。2005年6月21日,俄罗斯修订的联邦法律《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和纪念日》规定,从2005年起,11月7日重新被当作十月革命节来庆祝,但这一天首次不再是休息日。该法律还将11月7日定为“军人荣誉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5 15:29
目录
概述
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