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Helsinki),是
芬兰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
港口城市,也是芬兰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
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科技之都。该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该市同时也是全球
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历史沿革
赫尔辛基是
芬兰最大的
港口城市,地处北纬60°,也是该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市区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48.4万。大赫尔辛基面积1145平方公里,人口67.2万(2023年8月)。
海岸线曲折,外有群岛屏蔽。
赫尔辛基始建于1550年,1640年南迁至现址另建新城。
1809年芬兰并入
俄国,1812年成为公爵领地首府,当时人口不足5千。
1917年芬兰独立后成为首都。工业发达,约集中了全国1/3的产业工人,主要
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造船、食品、纺织、陶瓷、印刷、
木材加工等。工厂多分布于市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均毗邻海运码头。
海港年
吞吐量约1000万吨,占全国1/5。每年1~4月海面结冰,需用破冰船引航。国际
航空港设在市区北郊的万塔。市区水面和绿地面积占很大比重,环境幽美。人口
居住密度甚低。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城
中建有
赫尔辛基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
文化教育设施。
赫尔辛基是公元1550年创建的,芬兰最初是
瑞典的
领地,芬兰这个名称就是
瑞典语“新发现的地方”,芬兰人自称为“
苏米”人,瑞典国王
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和
汉莎同盟的城市
塔林争夺贸易,于1550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修建了这个城市,命名为赫尔辛基,开始了她的历史。当初建城时,地区的不毛贫瘠、战争和
疫症的爆发都阻碍了赫尔辛基的发展。
由于1561年古斯塔夫一世攻占了塔林,赫尔辛基就没有发展的意义了。所以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赫尔辛基仍然维持在一个海边
小城镇的规模,相比于其它在波罗的海沿岸繁荣的
贸易中心来说,赫尔辛基的确是相形见绌。
1710年,它惨遭一场
瘟疫的灾难。3年后,初具规模的赫尔辛基城被一场大火烧毁。斯韦堡海军
防御工事的建设提升了赫尔辛基的地位。
1808-1809年,瑞俄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时,赫尔辛基又经历了一场大火,1/4的城市被毁。直至1809年俄国于
北方战争打败瑞典,合并了芬兰,成立了自治的
芬兰大公国之后,赫尔辛基才正式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城市。
为了在芬兰境内消除
瑞典的势力,和便于管理,俄国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芬兰的首都由邻近瑞典边界的
图尔库搬迁到赫尔辛基。芬兰的唯一一间大学图尔库皇家学院,亦于1827年迁到赫尔辛基,并成为了现时的
赫尔辛基大学。这次搬迁更加巩固了赫尔辛基首都的地位,之后的数十年赫尔辛基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具备了成为20世纪世界级首都的
基本条件。这个转变最先发生在
下城区的中心部分,该区以
新古典主义的风格重建,类似
圣彼得堡的建筑。另外科技的发展,例如铁路和工业化进程都是赫尔辛基发展背后的关键。
1918的
芬兰内战之中,战争的首日1月28日赫尔辛基就落入了红军之手。在一轮小规模的
战斗之后,整个芬兰南部都受到红军的控制。虽然有些参议员和官员都仍躲藏在首都,但参议院仍迁到了
瓦萨。当战争的情势转向对红军不利的时候,支持芬兰白军的德军于年4月重夺了赫尔辛基。与
坦佩雷不同,赫尔辛基相对受到的破坏较少。白军胜利后,很多前红军的士兵和通敌者都被囚禁在遍布全国的监狱之中。最大的一个监狱,囚禁了大约13,300人,是位于赫尔辛基的前
海军基地芬兰堡。虽然内战对社会造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创伤,但国内人民的生活质素和整个城市都在之后十年获得改善。有名的建筑师例如
埃利尔·沙里宁为赫尔辛基制订了多个发展弘大的
发展计划,但它们并没有完全实现。
在
冬季战争(1939-1940年)和持续战争(1941-1944年)之中,赫尔辛基都受到
苏联空军的空中轰炸。最庞大的一次发生于1944年春季,超过2000架苏军轰炸机对赫尔辛基投下了16,000枚炸弹。但是由于赫尔辛基的空中防御出色,相比于欧洲其它受到严重轰炸破坏的城市,赫尔辛基的受破坏程度较小。只有很少炸弹投入到人口高的地区。
尽管经历了纷乱的首半个20世纪,赫尔辛基仍然继续稳定发展。1970年代赫尔辛基快速的城市化与欧洲其它地方相比都是较迟,后来到1990年代,都会区的人口增长了三倍,2006年为150万人,占芬兰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令到赫尔辛基都会区成为了当时欧盟内其中一个发展最快的
城市中心。赫尔辛基相对较小的
人口密度及其独特的结构都归咎于其较迟缓的城市化过程。赫尔辛基是欧洲第二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首都,仅次于
布鲁塞尔。
北京
首都图书馆2019年2月4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地标建筑
奥迪图书馆启动“阅读北京”项目,两家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图书交流、研讨会等各类活动,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
地理环境
赫尔辛基港地处北纬60度,也是一座
港口城市。该港位于芬兰南部,濒临芬兰湾,三面环海,气候温和,与芬兰内地有铁路、公路连接,交通方便。芬兰大约二分之一的进口物资从赫尔辛基港通过。港口附近有芬兰最大的
工业基地,食品加工、
金属制品、印刷、服装和
纺织工业发达,专业生产
破冰船、客船和
海洋工程船的沃特西拉
船厂和盛产高级
陶瓷器的阿拉比亚
瓷器厂,就在港区附近。赫尔辛基港西港是一座
集装箱码头,共拥有 7 台岸边
装卸桥, 1 台码头移动式
起重吊车。得益于俄罗斯
转口货物运量上升的赫尔辛基港, 2003 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 48 万
标准箱。但是,赫尔辛基港没有对集装箱码头设施、设备的扩建和扩充计划,赫尔辛基港口当局认为,现有港口码头的
生产潜力仍然十分巨大,要从港口码头
生产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中,挤出
生产效率和
经营效益来,以挖掘出更多的
集装箱吞吐量。
经济
赫尔辛基不仅是
芬兰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同时也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50%的
进口货物通过这里进入芬兰。这座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都市还建有全国最大的航空港,40多条
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大城市。赫尔辛基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都市,曾被选为2000年欧洲9个
文化城市之一。已有350多年历史的
赫尔辛基大学不仅是芬兰
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北欧最大的高等学府。2006年7月,赫尔辛基与北京正式建立
友好城市关系。
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
工业中心,不仅是机器
制造工业和造船工工业的中心,也是
印刷工业和
服装工业的中心。此外,电子、造纸、食品、纺织、化学、
橡胶以及
制材等行业也都很繁荣。赫尔辛基还是全国的交通总枢纽,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市内有运河同海洋相通,还有
铁路干线在市内与海港码头和工业区相接;在市外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航空线连接着各大都市及世界许多国家的首都。
社会
教育
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Helsinki
地址:University of Helsinki Hallituskatu 8,SF-00100 Helsinki,Finland
芬兰500多万人,拥有20所大学,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学最多的国家。芬兰国立赫尔辛基大学是其中最大的学校。它坐落在素有“波罗的海女儿”之称的赫尔辛基市中心,其秀丽古雅的建筑、充裕的藏书、完备的专业、杰出的成就以及悠久的历史,驰名北欧。赫尔辛基现有的8个学院是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农业与林业学院。
赫尔辛基大学与世界上许多
著名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比如:
莫斯科国立大学、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的大学等,其目的主要是共同从事
基础科学和
应用科学的合作研 究。此外,赫尔辛基大学的许多学者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学者之间有密切的私人合作关系,这同样促进了
国际大学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交流。如今随着中芬两国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赫尔辛基大学开设了
汉语专业,设立汉语教授职位,颁发汉语硕士学位。
完全可以这样说,芬兰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赫尔辛基大学的知名度有关。因此,无怪乎芬兰人自豪地称之为“芬兰大学”。
体育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前一年,即1947年6月,
国际奥委会于
斯德哥尔摩就1952年
奥运会会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世界一些城市对主办奥运会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第十四届奥委会只有伦敦一家申请形成了鲜明对照的是,第十五届则有赫尔辛基,
阿姆斯特丹、
雅典、
底特律、
明尼阿波利斯、
洛桑、
费城、斯德哥尔摩、
芝加哥9个城市同时提出了申请。会议期间,各个城市都派来了由市长率领的代表团游说,气氛相当热烈。通过投票表决,赫尔辛基赢得主办权。芬兰这个国家虽然人口不多,幅员不大,但体育运动相当普及,在冬、夏奥运会都取得过优异成绩。为
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有 益的贡献。1940年战争迫在眉睫,当日本东京宣布不承办奥运会时,芬兰毅然接过了这项任务,并积极进行了准备。赫尔辛基,亦名赫尔辛福,是芬兰首都和主要
海港。当它被选为1952年奥运会会址的消息传开后,人群雀跃,举国上下投入了准备工作,赫尔辛基仅有40多万人口,预计奥运会期,从世界各地到来的客人-旅游观光者,新闻记者。运动员和体育官员等,将达7万人。无疑,这对一人不大的城市将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周密地考虑了城市建设,为客人到来后的住宿、交通和食品供应等作了妥善的安排。他们扩建了作为主体场的赫尔辛基运动场,将原先只能容纳不到5万人的看台扩大为7万人,运动场附近,修建了供游泳、体操和球类比赛的各类场馆。
另外,还有两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一座是为纪念
马蒂·耶尔维宁在1932年奥运会夺得标枪冠军的白塔;另一座是芬兰
长跑骁将
帕沃·鲁米的青铜像维妙惟肖,展现了
鲁米往昔驰骋田坛的雄姿。这两座纪念物,也是芬兰作为“标枪之国”“长跑之乡”的象征。
运动会于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举行。应邀参赛的有69个
国家和地区的4925名运动员,其中女子518人。首次参加的有
巴哈马群岛、
加纳、
危地马拉、香港、
以色列、
印度尼西亚、
尼日利亚、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泰国和
南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和
联邦德国也首次应邀参加了奥运会。
中国奥委会因当时国际奥委会某些领导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行斯受阻,故仅参加了1项男子仰泳和8月3日闭幕式。首次参赛的苏联队,对这届运动会非常重视,共派出295名运动员,人数居各国首位;其次是美国,为286人;东道主列第三,共260人。英257人、法246人、意226人、瑞典206人、联邦德国205人。
大会于7月19日当时时间下午1点正式开幕。气候不佳,但观众台上座无虚席。当阔别田坛多年的
帕沃·鲁米高擎火炬进入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高呼“鲁米!鲁米!”年过半百的鲁米,一边频频点头向观众致敬。当芬兰另一名长跑明星汉·科勒赫迈宁从鲁米手中接过火炬,点燃塔
上火焰,大会进入了高潮。掌声,欢呼声和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火焰,使人们沉浸在狂热的气氛中。本届奥运会可说是大面积丰收的一次运动会以破
世界纪录为例,举重有5项射击有两项,游泳有1项而田径更是突出:男子全部24个项目有21项打破或平奥运会纪录。其中
三级跳远、
链球、
十项全能和
4x100米接力均为世界新纪录;女子9项,有8项奥运会被刷新,其中200米跑、
80米栏、铅球和4x100米接力创世界纪录。有的项目是一破再破,如
女子铅球,破奥运会纪录的为21次,男子
3000米障碍为16人次,链球为13人次 ,等等。这在奥运会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它与上届整个比赛只有4项世界纪录,而田径连一项都没有破有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也说明,长期战争的影响已逐渐消失,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优秀选手已涌现在世界体坛。如果说以往届次中有过以鲁米、
欧文斯、
布兰克尔斯·科恩为英雄的奥运会,则赫尔辛基的杰出人物应是
捷克斯洛伐克的
埃米尔·扎托皮克。扎托
皮克是50年前后田坛长跑骁将,有“人类火车头”之称。他曾先后6次刷新5000米、10000米等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上届伦敦奥运会时,他初显锋芒,
10000米跑获金牌,5000米获银牌。这次他在赫尔辛基大显身手,先后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3枚金牌,是本届
田径赛中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有趣的是,7月24日他在5000米赛获冠不久,他的妻子丹娜·扎托皮科娃也荣登了女子标枪冠军台。
扎托皮克生于1922年9月19日,正好与妻子丹娜同年同月同日,而这次夫妻双双又在同一天获得奥运会金牌,成为体坛一段佳话。7月24日的男子田径赛,也给匈牙利人带来了喜悦,约·切尔马克将链球首次
掷出60米开外,以60.34米的世界新纪录荣获金牌。
上届奥运会上首次参赛的
牙买加队,就显示了在
径赛中的才华,他们获得了男子400米跑的金、银牌和
800米跑的银牌。上届
4x400米接力赛,他们原来也满有希望夺魁,只是因为跑第三棒的温特腿部突然
抽筋,才功亏一篑,
眼睁睁看着美国拿走金牌。本届该项
接力赛,牙买加决心一雪前耻。参赛的仍是上届4名队员:温特、莱恩、
麦肯利和
乔·罗登他们以3分03秒9创造世界纪录,并从美国人手中夺回了桂冠。不过
美国田径队仍是本届男子赛中的头号强手。全部24个项目,他们获得了其中14项冠军。在
短跑、跨栏、跳跃、投掷项目上居
绝对优势多次夺冠和创世界纪录。
巴西选手阿·费·达西尔瓦为该国首次夺得三级跳远金牌,并且成绩出色,两次都跳出了16米开外,均刷新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达西尔瓦是南美第一个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1950-1955年先后5次破、平三级跳远世界纪录。1956年他又蝉联了该项
奥运会冠军。后来这位田坛选手又成了颇有名气的律师和演员。
澳大利亚在这次女子田径赛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三夺短跑和跨栏金牌,
玛·杰克逊在100米200米赛中两次获冠,并以23秒6、23秒4平、破200米世界纪录,她队友希德拉亨蒂--斯特里克兰也在80米栏比赛中以10秒9的成绩创世界纪录,获得金牌,四年后这位选手再次在该比赛中夺魁。
首次出战的苏联女子出手不凡,共获2枚金牌。7月20日,苏联尼娜·罗玛什科娃在铁饼赛中取胜,成为苏联第一个奥运会冠军。罗玛什科娃曾8次获苏联冠军。但是4年后她在墨尔本奥运会上失利,只得了铜牌。可庆幸的是,在又一个4年过去后的罗马奥运会上,她又再次夺回了金牌,获得另一项桂冠的苏联女选手加琳·济宾娜,也是50年代著名运动员。7月26日她在
恶劣气候年下,仍将铅球推出了15.28米,创造了她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此后多年,她一直保持着在这一项目止的优势,并8次刷新世界纪录。1956年奥运会前夕,她还以16.76米的成绩最后一次创造了世界纪录。
男女游泳全部11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这次全被刷新。曾在1932、1936年两届奥运会上称雄的日本男队,成绩远不如前,这次只得了3枚银牌。美国也没有象上届一样,在日本缺席的情况下,获得男子游泳全部金牌,本届只得了6枚金牌中的4枚,女子比赛的结果使人惊异。美国1枚金牌未得,而上届毫无名气的
匈牙利队,夺得了金牌中4枚,并在4x100米
自由泳中创造了4分24秒4的世界纪录。这也是本届游泳赛创造的唯一一个世界纪录。
男女跳水的全部金牌,仍为美国夺取,男子跳水跳台冠军塞僚尔。李是美籍朝鲜人,他继上届奥运会又一次夺得这项比赛的金牌。女子帕。麦考密克重复了上届维。德弗雷斯的成就,成为板、台双料跳水冠军。举重比赛,吸引了41个国家的140名选手参加,美国仍保持了上届优势,获得了7个级别中的4项冠军。首次亮相的苏联,成了其余3个级别的金牌得主,显示了雄厚的实力,表明它将是今后举重坛上的一支强大的力量。上届奥运会上突破美国囊括金牌的埃及队,这次1项冠军未得,并从此失去了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
苏联在
摔跤中成绩也很出色,共获6枚金牌,是获摔跤金牌最多的队,古典式87公斤以上级冠军、苏联的约·科特尔斯,不仅是摔跤能手而且还获得过苏联
链球全国冠军。
瑞典获得摔跤项目的3枚金牌,仅次于苏联。美国是拳击赛中金牌最多的得主,共拿了4枚,但诺夫·李获得81公斤的冠军却颇出人意外。李原为81公斤以上级候补队员,因81公斤人员行病,临时由他取代。他在几天内不得不将体重减轻了6公斤,即使如此,他在比赛中仍然体力充沛,他不仅技艺出众,夺了金牌,而且作风良好,受到表彰,被授予维拉·巴克比杯。本届男女
体操,有49个国家190名运动员参赛,其中不乏世界冠军或奥运会冠军。如瑞士的约瑟夫·斯塔尔德、
联邦德国的阿尔弗雷德、施瓦茨曼、芬兰44岁的老将赫·萨沃莱宁先等。由于苏联队的出现。这些一度在奥运会称雄的选手失去了往昔的优势,从此开始了苏联居
主导地位的年代。男女15个项目,苏联夺得了包括男女团体和个人全能在内9枚金牌。女子成绩突出的是苏联玛·戈罗霍夫斯卡娅,获金牌2枚,银牌5枚,是本届获奖牌最多的选手,男子则是苏联的维·朱卡林,获金牌4枚,银牌2枚,他也是本届唯一得4枚金牌的运动员。赫尔辛基时,朱卡林已31岁。他的成长,颇不平凡。青年时代,战争使他想在体坛一展才华的梦幻破灭了。他上前线,并不久被俘,这个在德寇
集中营里穿着10491号
囚衣的苏军战士,在一次押送途中,被苏联
游击队营救,得以虎口逃生,获救后,他仍未放弃自己喜爱的体操运动不间断地坚持训练。战后,他虽然年龄偏大,但仍是苏联体操队中尖子人物,多次获全国冠军称号。
赫尔辛基奥运会后两年,他在罗马又夺得世界锦标赛桂冠。1956年
墨尔本奥运会,他带伤上阵,战胜了比他整整年轻10的日本名将
小野乔,蝉联了个人全能冠军。还获得了团体和双杠赛中的两枚金牌。
意大利在男女
击剑比赛中取得了与上届一样成绩,获3枚金牌。法国男子花剑运动员克里斯蒂安·多里奥拉夺得该项个人和团体赛两枚金牌,1956年奥运会他蝉联了个人冠军。这位剑坛名手在1948年-1956年三届奥运会上,共获4枚金牌,2枚银牌。为期周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于8月3日正式闭幕。
大会期间,虽然气候不佳,不时遭到寒冷和风雨的袭击,但仍然是一次成功的运动会,高水平的运动会,美国仍保持了金牌总数领先的地位,共获40枚,另外获得银牌19枚,铜牌27枚。苏联步其后,金银、铜牌数分别为22、30、19枚。如要计算前六名
非正式团体总分,则两国均为490分。赫尔辛基奥运会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美、苏两个
体育强国抗衡的年代。列第三名的匈牙利队,计金牌16枚,银牌10枚,铜牌16枚。东道主芬兰居第八,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13枚。
文化
作为文化之城,赫尔辛基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和几个大博物馆。
芬兰史迹保存最完整的国家博物馆,主要介绍
芬兰历史、
史前史、
建筑史和人种史。
雅典娜艺术博物馆,珍藏着芬兰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
市立博物馆,主要展出具有赫尔辛基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雷巴瓦拉美术馆,收有以史诗卡雷瓦拉为主题的福雷斯商绘画。距市中心不远的塞乌拉岛上的露天人文博物馆,陈列着芬兰历史上不同年代农民的衣着、家具和劳动工具,建有专供展览的18-19世纪的农舍、庄园主住宅、
蒸汽浴室、作坊、谷仓、农村小店、风车和小型农村教堂。
赫尔辛基还有一些专收件的博物馆,如铁路博物馆、风俗博物馆、
战争博物馆、
邮电博物馆、教会博物馆、
动物学博物馆以及齐相亲画廊等。建于1640年的赫尔辛基大学,是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
高等学府,也是芬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大学。最初创建于故都
土尔库,名为
土尔库大学,1828年从土尔库迁到赫尔辛基,随之将原校名土尔库大学改为赫尔辛基大学,该大学在2013
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中居第78位。
作为国际化的现代都市,赫尔辛基也是举行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城市。
芬兰总统见过每一届苏联总书记和相对应的西方领导人在此会晤。1975年,
欧安会首脑会议曾在这里举行。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于2006年9月10日至11日在芬兰最大的展览和会议中心--赫尔辛基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2009年6月在赫尔辛基举办了第19届国际桑巴狂欢节。
赫尔辛基是欧洲夏季旅游胜地,尤其在夏至前后的白夜期间,由于地处高纬度,夏天太阳只落下一个小时,但气温不高,气候凉爽,港口外几个小岛更是游泳的好地方。但冬季常为
阴天,太阳仅在空中持续几个小时,可是由于
大西洋暖流,气候并不寒冷,比北京的晴空万里的冬日要暖和得多。北欧几个国家统一的交通法律是,只要汽车一启动,不管白天夜晚,大灯一定要打开。芬兰法律规定,任何建筑,没有
供暖设备一律不得施工建设。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一般建筑的窗子都相当大,以便采光,门上都按有气压自动关门的设施。桑拿浴是芬兰人发明的,几乎每家在郊外的湖边都有自己的
桑拿屋。
芬兰人崇尚古朴,即使五星级旅店的自动
玻璃门四边也要镶上雕花木条以示古老,地毯颜色黯淡,赫尔辛基全市找不出金碧辉煌的装饰,市中心还保留砖石砌的旧路,有的酒店内也镶上砖做成清水墙样,打扮的像个砖窑。
芬兰因为自己国家小,但
森林面积大,主要工业是出口纸浆,几乎人人都学习外语,会两三门外语的芬兰人比比皆是,连旅店的清洁工英语也非常流利,电视放映外国影片从来不翻译,许多孩子从小看电视就学会了外语,中国人在街上甚至都能碰到从广播中学汉语的芬兰人来搭讪。
旅游
赫尔辛基建在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岛上,两岸是美丽如画的海港,并且被几十个岛屿环绕着。城市内的湖泊星罗棋布,周围满是茂密的森林,景色十分迷人。城市内最著名的大街叫满纳汗大道,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优美建筑和文化设施林立的文化中心。
芬兰地处
高纬度,在夏季,
光照时间长达20个小时,因此赫尔辛基又被称为“北方的白昼城”,“太阳不落的都城”。
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群要属位于市中心
参议院广场上的
赫尔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围淡黄色的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大教堂附近的
南码头是停泊大型国际
游轮的港口。位于南码头北侧的总统府建于1814年,
沙俄统治时期是
沙皇的行宫,1917年芬兰独立后成为总统府。总统府西侧的赫尔辛基
市政厅大楼建于1830年,其外观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南码头广场上有常年开设的露天
自由市场,商贩在这里出售新鲜水果蔬菜、
鱼肉及鲜花,还有
芬兰刀、
驯鹿皮和首饰等各种传统工艺品及
旅游纪念品,是外国游客观光游览的必到之处。
赫尔辛基市内街道宽阔,美丽清洁,到处是苍翠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坪。市中心大街的
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市内建筑物风格独特,多用
浅色花岗岩北欧天文台山,从山顶可以俯瞰赫尔辛基市容。坐落在市区南部海湾6个岛屿上的
芬兰堡,原是一座海上军事要塞,1748年至1788年
瑞典统治时期建成,1808年成为
俄国驻军地。要塞的中心区狼岛和库斯唐米埃岛上,构筑了复杂的明垒、
暗堡、炮台、大炮、石墙、兵营和庭院,成为芬兰极富有特色的历史古迹。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
喷水池,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
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一阿曼达。赫尔辛基大教堂是
路德派新教的教堂,也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 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
西贝柳斯公园隐没在丛林深处,它是以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公园中央,有石刻的
西贝柳斯纪念碑-10天的各种音乐会。
曼纳海姆大道
曼纳海姆大道Mannerheimintie 这条从
中央车站前广场往西侧中央邮局延伸而去的大道,乃取之于芬兰人敬爱的曼纳海姆将军(Manerheimintie)之名,由大道往北走约一公里,有许多具
代表性的博物馆及美术馆。
如果你的时间不够、体力不佳,我会建议你搭乘3T或3B号的市区电车,其以8字型的路线行经此大道,你不仅可乘电车沿路欣赏车窗外之景色,而且永远不必担心迷路的问题。 首先,位于左侧的
红色花岗岩建筑为国会大厦(Eduskuntatalo),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因此可窥其威严壮观之全貌。走过国会大厦约500公尺,左侧可见一座塔形的建筑物,此即
国立博物馆(Kansallismuseo)。内部分为史前、史后、民族诗学等叁个主要部分展览。博物馆对面有一座白色建筑物,是用作为
演奏会及会议场使用的大厅(Konsertti ja Kongressita lo),南方则为市立博物馆(Helsingin Kaupungin museo)。若有馀力,再往前走几步路,便是
自然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一窥芬兰的极地
生物景观,对于生长在亚热带国家的我们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市集广场
市集广场market square 在生活步调极悠闲的赫尔辛基,就连位于艾斯普那帝大道(Esplanadikatu)底端、赫尔新基最大的露天市场,也是找不出丝毫的杂乱与匆忙,一个个小摊位贩卖着花草、家常食物、一般用品、
手工艺品等,充满芬兰的生活风情。
阳光明亮的夏天时分,可看到色彩缤纷的小棚子底下,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新鲜鱼类、
蔬果及鲜花等。在广场中央,还有一座
古埃及式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1833年,为了纪念俄皇
尼古拉一世及其王后访问而建的。一般昵称为“女王之石”(The Stone of the Czarina);另外,广场西侧有一座喷水池,中央为Havis Amanda铜像,在这座人鱼像的四周围绕着海狗铜像,设计颇为精巧。广场北侧则为政府机关林立的街道,其右后方为总统官邸,门前有着灰色制服的卫兵站岗。 在市集广场的尽头,便是风光明媚的南边码头(South Harbour),北欧著名的诗丽雅号(Silja Line)及维京号(Viking Line),都是在此泊岸。
上议院广场
上议院广场The Senate Square 位于卡乌帕多利广场北边,是一处
正方形的美丽广场,昼长夜短的夏天,此广场常是许多露天音乐会或其它表演的最佳场地。
你可以说,上议院广场就是芬兰的历史中心,也是芬兰
新古典主义的中心,其于1818年至1852年间完成,由C.L. Engel所设计。包括大教堂、参议院、都市管理局和赫尔新基大学及其图书馆,都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赫市最古老的岩石建筑也位于此。广场中央有一座帝俄时代统治芬兰的
亚历山大二世的雕像,乃是1894年帝俄时代的作品。
19世纪时,赫尔新基的一场大火烧掉了许多重要建筑,负责都市规划的C.L. Engel,决定放弃木材材料,赫尔新基,便是他与其同伴Ehrenstorm的杰作。来到上议院广场,没人可以忽略北侧的大教堂(Tuomiokirkko),其希腊神殿式的白色
柱廊,及醒目的青铜圆顶,高高的耸立在上百阶的阶梯上,无论你走在市区的那一个角落,四周皆可望见其独一无二的身影,颇似
伦敦的圣保罗教堂。
当你登上阶梯,眼前的视野便为之开阔起来,广场西侧为赫尔新基大学,东侧为帝俄统治时代的参议院。另外,广场附近的
芬兰银行前,有J.V. Snellman的铜像,其在帝俄统治时代,促使俄国准许芬兰人使用
芬兰语及该国通用货币。
大教堂
开放时间:1~5月及9~12,周一至周六10:00~16:00;其它月份则为周一至周六09:00~18:00,周日为12:00~18:00。
交通:1、2、3T、3B及4号电车 上议院广场-Senaatintori (Senate Square) 所 在 地 区 赫尔辛基 乘 车 路 线 景点地址:Senate Square如何到达:
有轨电车:1,3B,3T,4,7B路,开放时间:全天
在卡乌帕多利广场北边,是一处正方形的美丽广场,广场中央有俄帝时代统治芬兰的亚历山大二世铜像,广场四周的许多建筑物与卡乌帕多利广场附近的建筑物同为十九世纪名建筑师C.L.Engel所设计的。
广场北侧的大教堂Tuomoiokirkko,颇似伦敦的圣保罗教堂。登上堂前数十层阶梯后,可欣赏到希腊神殿式的柱廊。教堂高耸的青铜圆顶,在市区四周皆可望见。广场西侧为
赫尔辛基大学,东侧为俄帝统治时代的参议院。
露天博物馆
塞拉沙里
露天博物馆Seurasaari Folison 位于赫尔新基西北郊,创立于1909年,主要是为了保存芬兰
传统建筑而设的,其型态与斯得哥尔摩的史堪森(Skansen)露天博物馆相去不远。博物馆展示有收集自芬兰各地的古典木造建筑约100座,占塞拉沙里岛的1/3。其中,较大的建筑有11座,最古老的建筑则为1686年所建的木造教堂,其馀的农舍及仓库多为18、19世纪所建,内部摆设的家具则年代更久。大部份的建筑物内,皆有精通英语的管理员解说,有些馆内还有身穿
传统服饰的专人表演
手工艺。此外,岛上处处可见可爱的
野生动物,如温驯的野鸭、
栗鼠等等。在岛上的餐厅或咖啡屋休憩饮食,仿佛时光倒流,走回了18世纪。
塞拉沙里露天博物馆开放时间:6~8月,星期四~二,11:30~19:00,5、9月,dse星期一~五:0930~15:00。
索梅林纳
索梅林纳Suomenlinna索梅林纳是位于赫尔新基东南方、
芬兰湾内的群岛,昔日为防御赫尔新基的军事重镇。1748年由芬兰陆军创建,有“北方的
直布罗陀”之称,当时正是赫尔新基的黄金时代,而这处夸耀一时的要塞有二次陷入敌人之手,在19世纪的
克里米亚战争中(1853年~1856年),最后仍是抵挡不住英法舰队的炮击。
索梅林纳已被
联合国列为重要古迹,在这个十八世纪的要塞小岛上,充满了古典的气息;芬兰当局也正准备开发要塞以作为艺术中心。附近的岛屿有美丽的公园缘地,夏天一到,几乎每个住在赫尔新基市区的居民,都会拎着大包小包,来此地
野餐或进行
日光浴,如果你够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养眼的画面喔!
除了海滩与公园,索梅林纳里还有一个防卫博物馆,展示了这个战略性小岛的辉煌历史,若想迅速了解其历史身世,在一楼有
视听室,提供英文解说之纪录片,有时间不妨进去看看。
索梅林纳Suomenlinna 交通:由市集广场旁的港口出发,每小时有一班船出发至索梅林纳,单 程约需15分钟。
(Uspenskin katedraali) 乘 车 路 线 景点地址:Kanavakatu 1如何到达:电车:3B、3T
开放时间:周一、周二、周四10:00~20:00,周三10:00~19:00,周六10:00~18:00,周日
乌斯本斯基
教堂Uspenski Cathedral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
东正教教堂,位于Katajanokka小岛上,由
俄罗斯建筑师A.M.Gornostayev所设计,完成于1868年,
百年纪念日时曾整修。从远方望向乌斯本斯基教堂,马上就可认出它那红砖色的尖塔,此外,它与港口边的市集广场(Market Square)亦有桥梁相连。在教堂
圣坛后方有一道纯金圣墙,4根大柱各由单块花岗石琢磨而成,工程浩大。红砖尖塔的巧妙建筑是其特色之一,另外与卡乌帕多利广场有桥梁相接。教堂内葬有芬兰英雄
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元帅,他曾率
军力敌
苏联的侵略。于1951年1月28日客死
瑞士,遗体被送回国内,安葬在教堂中,当其遗体被运送回国时,举国上下夹道相送,其盛况为芬兰前所未有的。
地址:Kanavakatu 1
开放时间:4/9~9/30周一至周六09:30~16:00,周日12:00~15:00。
西贝流士纪念公园及
西贝流士纪念碑The Sibelius Monument 位于
岩石教堂西北方约1.5公里处,为了纪念芬兰名作曲家
耶安·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而建,夏天时节,公园内鲜花怒放,草木扶疏,是市民休息的好地方,常见散步慢跑的民众。
园中最可观的,便是西贝流士纪念碑,其以数百条钢管组合而成,造型十足前卫。公园前的海边港口,停泊有帆船及游艇,公园内设有餐厅及咖啡座可供休憩,一边啜饮咖啡,一边欣赏如绘的
园景,享受浮生半日闲,为紧凑的旅程画上美丽的逗点。 交通:18号公车。
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 由国立博物馆西行数分钟,即可到达岩石广场,此教堂卓越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岩石教堂,顾名思义便是利用位于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
自然景观,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而教堂就巧妙地设计在其中,其内部的墙上处处有岩石开凿后的凹凸痕迹,所以当不知情的人从旁边走过,还真猜不出这就是一个教堂呢。
教堂顶部采圆型设计,由100条放射状的3寸红
铜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地球的飞碟一般;造型相当独特。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呈现出极为简单而庄重的气氛,其后侧则是圣歌乐台,此教堂不仅作为弥撒之用,同时也是音乐会的演奏场所,而教堂内的
管风琴则是北欧最大的一座。
地址:Lutherinkatu 3
电话:498 804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10:00~20:00,周六至18:00。周日时间不定,遇特别仪式或会议则
暂停开放。
交通:3B、3T电车。乘 车 路 线 景点地址:Lutherinkatu 3 (entrance is at the end of Fredikinkatu)
如何到达:有轨电车:3T号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10:00-20:00 ;周六, 10:00-18:00;周日,12:00-13:45
艾斯普那帝公园
艾斯普那帝公园Esplanadi Park 早在十八世纪,芬兰的
王公贵族们就喜欢在这公园里流连,或者是散步闲逛,或者是坐着晒太阳,想要”看人”或者”被看”,艾斯普那帝公园绝对是最佳的场所,而这样的传统传承了几世纪,仍是不变。
此公园其实只是一条大道,展开于中央车站前广场的南侧,因为大道两旁绿荫浓密,所以才成为赫尔新基最受欢迎的散步大道。
公园两侧商店、餐厅林立,芬兰特产的陶器专卖店Arabia-Nuuta-javi及芬兰设计中心(Finnish Design Center)也在此路上。大道西端则有叁铁匠(Three Smiths)铜像,为当地重要的约会点,大型百货Stockmann-Forum则在对面。
在宝贵的夏天里,赫尔辛基到处都是露天音乐会,如果你下次来到艾斯普那帝公园,可能也有幸和我一样,坐在阳光明媚的露天咖啡座里,欣赏了一场免费而又迷人的音乐盛宴。
国家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The Ateneum 如果你待在赫尔辛基的时间不够多,没有时间逛遍该市的几个精彩的博物馆及美术馆,那么,我会建议你选择国家美术馆,作为最经典、最深入的探索之地。
位于中央车站前广场南侧的国家美术馆,光是其恢宏的外观就相当可观,其由Theodor Hoijer所设计,完成于1887年,当你走进馆内,看到这些丰富的芬兰
现代艺术及芬兰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更不得不钦佩其身为芬兰最大美术馆的重要地位。
除了数量庞杂的芬兰艺术作品外,国家美术馆也收藏了其它欧洲各国及俄国画家的艺术品,其中,梵谷的Street in Auvers也在此馆内。
国家美术馆The Ateneum
开放时间:周二、五09:00~18:00,周叁、四09:00~20:00,周六~日11:00~17:00。
交通:由中央车站步行约需3分钟,另可搭2、3B、3T、6号电车。
城市荣誉
2019年12月26日,位列
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13名。
2020年4月,入选“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2022年3月,入选“
全球最具未来感十大城市榜单”,排名第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