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多凡高原位于北非
苏丹国南部。苏丹盆地以西是科尔多凡高原和
达尔富尔高原,科尔多凡高原居东,为一久经剥蚀的准平原,海拔一般500~1000米,只有东边的泰马丁山高达1460米。北部高旷,中部平夷,南部为缓丘起伏的
努巴山脉。气候干旱,年降水量500-800毫米。草场广阔,畜牧业重要。科尔多凡高原是
阿拉伯树胶的主要产地,其品质优良,产量占世界 80%,为全苏丹国第三大出口商品。
科尔多凡高原位于北非苏丹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Sudan)南部。苏丹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全国地形呈
盆地状,中部为尼罗河上游盆地(亦称苏丹盆地)和
杰济拉平原,西为科尔多凡高原和达尔富尔高原,东为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延续,南为
东非高原斜坡,北为沙漠台地。
地处热带,自北向南由干热
气候过渡到湿热气候、跨越荒漠、草原、森林等自然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中以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带分布面积最广。北部瓦迪哈勒法的年降水量仅3毫米,
尼罗河上游盆地的马拉卡勒增至783毫米,喀土穆167毫米,南部的卡盖卢高达2260毫米。雨量分布的巨大地区差异对各地农牧业生产有显著不同的影响。雨季来临的迟早和长短,南北也明显不同。南部
雨季始于3月,长达8~10个月;向北逐渐推迟到7月,雨季也逐渐缩短到3个月。雨季水源充足,
牧草繁茂,作物茁壮,是农牧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干季,特别是雨季前2~3个月,中、北部多沙暴风,当地称“哈布卜”,如喀土穆每年平均出现24次,一般风速为18米/秒,最大风速达38.5米/秒,往往造成灾害。全境除山地外,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6~30℃,常出现40℃以上高温,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一般从北向南显著增加,从东到西稍有减少。
首都—喀土穆:
喀土穆位于青、白尼罗河的交汇处,是苏丹的首都,由喀土穆、
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三镇组成,总人口280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喀土穆气候炎热,5-6最高温度可达70℃,号称“世界火炉”。这里有许多高大的清真寺和教堂、自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民族遗产馆,风景秀丽的喀土穆公园每天吸引着游览尼罗河的国内外游客。市内还有动物园和大型游乐场等,有制革、纺织、食品、水泥、制糖、机械加工、玻璃、陶器等工业企业。
北科尔多凡州首府—欧拜伊德:北科尔多凡州首府、农作物交易中心,阿拉伯树胶、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在这里都能买到。欧拜伊德与喀土穆之间通公路和铁路,另外每周还有民航班机。
卡萨拉州首府—卡萨拉:
卡萨拉州首府、与厄立特里亚仅30公里的边境小镇,当地的布萨里骆驼深受海湾国家的喜爱,用于骆驼赛跑。另外,当地溪水环绕的果园比较有名。卡萨拉离喀土穆东北620公里,通公路和铁路,但铁路仅用于货运。
南部的最大城市—朱巴:
白尼罗河州首府,苏丹南部的最大城市。河运是通往北部的交通联系,公路仅在旱季可行,朱巴机场可起降各型飞机,但航班经常受安全影响,空运仍然是连接喀土穆与朱巴、内罗毕等赤道地区的主要交通。
杰济拉州首府—迈达尼:
杰济拉州首府,杰济拉灌区控制中心,苏丹棉花集散地和纺织城,距喀土穆170公里。
2005年苏丹将建成由3/7区至苏丹港的1500公里原油外输管道。同时,自喀土穆炼油厂到
苏丹港的成品油管道也将完工。到2005年底,苏丹将有3条原油外输管道和一条成品油管道。近日,位于喀土穆州、尼罗河州及杰齐拉州之间9区的勘探工作已经开始;11月将开始位于
南科尔多凡州2区的勘探工作,同时开始位于
北科尔多凡州及北方省部分地区11区的勘探工作。05年苏丹计划石油日产量将达到9020万桶,同时新建从西科尔多凡省的Fula石油区块到该炼油厂的原油管线。
1、
乍得伊斯兰教:9~10世纪伊斯兰教在乍得北部开始传播。11世纪时,乍得北部的卡涅姆王朝,由于受到利比亚和埃及阿拉伯人的影响,国王欧麦尔改信了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教在上层和王族中得到传播。12世纪时,卡涅姆王国向南部扩展,伊斯兰教也获得进一步传播。14世纪,在乍得东部建立了达瓦伊王国,后来由苏丹科尔多凡和达富尔地区的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入,并建立了穆斯林政权,促进了该地区的伊斯兰化。
2、
马赫迪起义:马赫迪也被苏丹人民尊为“独立之父”。马赫迪全名为穆罕默德·阿赫迈德·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约1840~1885),栋古拉人,童年时起接受伊斯兰教教育,青年时以博学、虔诚著称,曾去科尔多凡省游历、传教,目睹英国殖民统治的残暴、腐朽以及人民的苦难、怨愤。马赫迪在起义后,率领群众迅速转移到科尔多凡山区。1898年4月,喀土穆陷落。阿卜杜拉率残部退守科尔多凡省,继续进行游击战,直至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