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惑,原名罗照来,1983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烟花烫》,著有《边做边爱》、《第三象限》等。
个人档案
语言:客家话,普通话,英语。
理想:开一家小餐厅,老板、厨师和伙计全部自己来,每个月写一篇8000字左右的散文,悲天悯人,朴实有华。
兴趣:炒菜,写作,电影,音乐,爬山。
喜欢的作家:梁实秋,张爱玲,苏童,刘亮程,安妮宝贝。
喜欢的书:现代汉语词典
喜欢的影星:张国荣,姜文,Brad Pitt,田村正和。
喜欢的电影:春光乍泄,搏击俱乐部。
喜欢的音乐:一切忧伤的,疯狂的,不着痕迹的。
喜欢的饮料:绿tea,越浓越好。
最想看到的:自由、民主。
最不想看到的:浪费粮食。
人物形象
中国十大美男小作家排行榜第八名,在秦惑看来,写作不是功利的活动,所以写了很多字——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有感觉的和没感觉的,最终在文字里迷失自我,在时光里遗忘文字,莫名地找到许多东西,或苦笑,或叹气,或无所谓。写作对秦惑来说,不是创造,不是虚构,只是重现时光流过的痕迹。星之海长的又帅又酷,也很成熟。
秦惑一身明星相,和明星一样帅,和明星一样酷,和明星一样拽。
创作简历
高二在《中学时代》杂志发表处女作,散文《在水一方》。
先后在《少年文艺》,《
今古传奇·武侠版》,《青年文学》等期刊发表文字60余万字。
在《大学周刊》开设专栏。
2005年,文汇出版社出版长篇处女作《烟花烫》。
2005年下半年,以马加爵为原型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第三象限》,轰动网络,后因出版商毁约,未能出版。
发表作品
目录(部分)
《在水一方》,发表于《中学时代》杂志。
《黄生中奖》,发表于《长春晚报》。
《买鞋》,发表于《少男少女》杂志。
《八月未央》,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红茶坊》,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欠着,幸福着》,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浮生杂记》,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性感的鸭屁股》,发表于《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杂志。
《炊烟里的娘亲》,发表于《白桦林》杂志。
《炊烟里的娘亲》,被《散文选刊》杂志转载。
《如果另类是一条狗》,发表于《读写月报》杂志。
《歌痴小黑》,发表于《现代女报》。
《活在背影里的人》,发表于《中学生博览》杂志。
《两种人的活着》,发表于《文化快报》。
《孔乙己新传》,发表于《海峡》杂志。
《眉》,发表于《海峡》杂志。
《爱情哭了》,发表于《幸福》杂志。
《豆芽菜与鹅卵石的故事》,发表于《少年文艺》杂志。
《那夜樱花》,发表于《青年博览》杂志。
《落跑新娘》,发表于《现代交际》杂志。
《我爱你》,发表于《风流一代》杂志。
《报复》,发表于《时代青年》杂志。
《写给一座村庄》,发表于《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蛙声一片》,发表于《青年文学》杂志(发表时题为《一个人的青山》)。
《锦瑟年华·华筝卷》,北京出版社,收录以下篇目:
《陇飞飞》
《写给一座村庄》
《我出去走了走》
《关于一个洞的故事》
《没有发芽的树》
《写给一个女子》
《一些牛哞的声音》
〖自我推荐〗
《兔子,兔子》,未发表。
《蛙声一片》,发表于《青年文学》杂志。
《胡子》,未发表。
〖自我鄙视〗
出版图书
文章评论
青春的另类表达 ——评秦惑《烟花烫》
文 /依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犹豫究竟应该用怎么样的一种叙述方式去展示我们曾经迷人的青春,我们是应该一如青春小说的鼻祖——那个名叫石康的哥们一样用种放荡不羁的行文来揭示青春和生活的紧张,再用幽默调侃的语调来表达成长的忧伤?
没错,很长时间来我确实以为只有这两种表达方式是可行的,正确的,是值得效仿和推崇的。
可现在秦惑的长篇小说《烟花烫》彻底改变了我这个曾经很是根深蒂固的想法,并提供了第三种表达的可能,在看完这篇长篇小说后我开始明白既然要表达青春的忧伤,那么最无法避开的文体就是应该那种充满了淡淡伤感的语言,就是那种缥缈优美犹如诗句一样的文体,在这样言语营造出来的氛围中才能够更好感受到一些有关成长的残忍。当然,这样去表达也有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对语言有深厚的功底和天赋,有足够的耐心和激情,并且做好无法因为文字表达时的顺畅而引发的种种快感及高潮。
以上的表达或许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我想叙说的一些实质。在青春小说日益增多的今日,在80年后写手摇旗呐喊走到前台的时刻,每个胸怀大志的文学青年都在暗暗模仿某一个前辈的行文方式去表达他的花朵和江湖,他的成长和忧愁。毫无疑问这种借鉴和模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创作出足够数量的文字,也有一些人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可秦惑则是一个绝对的异数,用散文化甚至诗歌化的笔调去写随笔的人我见过,可用这样的文体来写长篇小说而且写的如此动人如此美丽的作者却寥寥无几,这样去做不但需要肩负足够的风险,还要忍受足够的寂寞,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而言,《烟花烫》已经具备了一种成功的元素,而秦惑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榜样,他坚持了自己的风格,也发扬了这种风格,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至于小说的情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可以淡化的。每个人的成长大相径庭,但是成长中的感受和领悟确是大同小异的,关于这点毫无争议。作为80年后写手的我们似乎还不可能去矫揉造作或者居心叵测地抒发这种成长经历——或许过几年我们会,但是现在绝对不会——所以说在故事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种灵魂,并且为之感动,在掩卷之际可以获得内心深处的一声怅然,在入睡之前留有一丝浩叹,就够了,而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文字去感怀自己逝去的青春,消失的爱情,并且为这样的消失而体味到了生活的另外一种美丽的话,那更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似乎更应该去感谢秦惑以及他的小说《烟花烫》了,因为在这篇青春小说内,作者秦惑通过一段近乎真实(最起码我从小说中看到了真实)的叙说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爱情,关于诺言,关于背叛和放纵的故事,让我们开始无法自拔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曾美好,谁都曾无耻,谁都对美丽的恋人说过地老天荒,谁也在寂寞的生活中感到绝望,这些隐形的,潜在的情节本来潜伏在我们的良心深处,和现在的生活相安无事,或许再过几年就会变得模糊和飘忽,最终会风化在成长的河流中,可就这么一天,就这么一次阅读,却因为秦惑的文字和他的故事而启发了我们回忆的阀门,我们痴痴的笑,暗暗的哭,为了不正是你我的青春和成长吗?
行文的优美独特和情节设置的得体是这篇小说的两大有点,从基本层面决定了这篇小说作为一篇青春小说的成功,对于小说主人公陈述所经历的太多爱情和玩弄,以及由此引发的性爱和放纵,或许有很多人持有非议,认为影响小说的唯美情绪,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描述正是小说的亮点之处,是我们最应该称道的地方,因为这些故事和心态很真实,一点都不虚假和矫情,如果想用一种负责和良知的心态去回顾成长就不应该忽视和回避这些真实,哪怕它是错误的,变形的。毕竟对一本青春成长小说而言还有什么比真实更重要吗?
品读秦惑的《烟花烫》,犹如品读一段浅蓝色的暗香,在获得美感的同时会去感伤和微笑,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内心充满了感动。渴望秦惑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风格写下去,这样这种感动也会继续下去,而这种感动是异常美丽的,值得我们每个即将告别青春的人去好好珍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