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三兄弟》,描写秦伯仁、秦仲义、秦叔礼三兄弟历经
戊戌政变、辛亥革命、
北伐、
国共内战几个关键时期的不同命运。
简介
《
茶馆》的前身《秦氏三兄弟》。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
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以戊戌维新、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解放前夕四个历史时期作为剧情背景,人物众多。戏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写起,直写到1948年反动派“选举北京市参议院”。
这出戏的第一幕第二场是写清末北京的裕泰茶馆,也就是现在所看到的《茶馆》的第一幕。据说在完成《秦氏三兄弟》初稿的时候,老舍照例与人艺的
演员们进行讨论,结果裕泰茶馆一场大获赞赏,有人建议老舍不如把茶馆里的戏写下去,于是有了茶馆里的第二幕与第三幕。所不同的是,原来《秦氏三兄弟》的主人翁
秦仲义,到了《茶馆》里只成为众人之一,而秦家其他两兄弟都不见了。
来历
《茶馆》的前身是配合宣传宪法的《秦氏三兄弟》,其中的第一幕第二场是“裕泰茶馆”的戏。听过剧本后是
焦菊隐首先提出由此扩充成戏的建议。老舍欣然同意。3个月后交稿。其中的一稿结尾是落在茶馆说书上。说书人是革命者,不幸暴露。王掌柜挺身掩护,救了说书人,自己中弹牺牲。问到于是之的意见,于是之只说了一小点儿:希望最后有一段“几个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
王掌柜拿着一个他常用的道具进屋上吊去了。于是之自己说得
中气不足,老舍先生也“嗯嗯”着就告别了。没想到几天后,老舍写出来的不是一小段,而是一大段,三个老头说一辈子掏心的话,然后,撒纸钱,成为全剧中的华彩段。
人物表
秦伯仁——男,首次出场年约二十三四岁,读书人。要证明自己能改造世界,挽救祖国。
秦仲义——男,伯仁之弟,商人。
秦叔礼——男,伯仁之三弟,京戏票友。
秦老太太——女,伯仁等的母亲。
顾师孟——女,伯仁之妻。
秦赵氏——女,仲义之妻。
秦凤贤——女,叔礼之妻。
顾秀才——男,师孟的父亲。
秦汉媛——女,伯仁之女。
秦大章——男,仲义之子。
秦二利——男,大章之弟。
关诵云——男,汉媛的丈夫。
关大兴——男,汉媛之子。
邱子厚——男,五十多岁。
邱立本——男,子厚之子。
曾墨侠——男,伯仁的同学。
王掌柜——男,大茶馆的掌柜。
常四爷——男,茶客。
李 三——男,茶役。
马五爷——男,茶客。
刘麻子——男纤手。
康 六——男,乡下人。
黄胖子——男,流氓头子。
老 人——男,无人照管的老人,八十多岁。
乡 妇——女,农妇。
小 妞——女,农妇之女。
皮太监——男,虽是太监,却要结婚。
恩 子——男,办案的官人。
祥 子——男,办案的官人。
茶客若干人,男,甲、乙、丙……
老田哥——男,秦家的佃户。
田铁子——男,老田哥之子,后改名铁根。
方 妈——女,秦宅女仆。
张 二——男,秦宅男仆。
邢也达——男,政客。
冯 策——男,政客。
鲁遇斋——男,政客。
周文明——男,伯仁的学生。
程海兰——女,伯仁的学生。
于默芳——女,伯仁的学生。
唐巡长——男。
巡 警——男。
学 生——男与女。
特 务——男。
精彩片段
时间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年——一八九八(光绪二十四年)。所谓
戊戌政变就发生在这一年里。端阳节前一二日。变法的上谕已在阴历四月二十三日颁布了。
人物 秦伯仁 秦 顾师孟 秦叔礼 秦赵氏 邱子厚 邱立本 曾墨侠 顾秀才 秦老太太〔幕启:负责服装、布景、道具等设计的同志们恐怕要挖些心思,因为这屋里的一切都是半世纪前的风格与式样,而这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动又是那么大,连茶壶茶碗的样式都变了不少次。不过,我相信他们必能克服困难;我也就无须在这里多说该用什么样的壶与碗了。
〔我可必须说:这屋里的一切不但须照半世纪前的风格去布置,而且更重要的须教人一看就看出来,这是那时侯的一个中产家庭——城外有几十亩地,城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布铺,而且家里还有读书人。再往详细里一点说,这一家子大概已在北京住过好几代。到底是多少代,和每一代都是干什么的,我们没看见他们的族谱,不敢乱说。我们只知道:从秦伯仁的祖父起,家道日见兴旺。到了他的父亲(已故)这一代,就不但更加紧地生财发家,而且有力量供给伯仁读书,想改换门风了。因此,长子伯仁成了个相当有学问的人,而次子仲义还继承父业,经管生意。伯仁也居然娶了顾秀才之女为妻。老三叔礼是“老”儿子,受溺爱,虽有聪明而读书不成,就夹七夹八地学了许多街面上的坏习气,可能成为一个小地痞。
〔伯仁独自在屋里。天气很热,他可还不肯脱去大衫,表示他有读书人的修养。他正在用
恭楷抄写一个文件。写几个字便轻轻擦擦头上的汗,免得汗珠落在纸上。他力作镇定,可是内心里却非常兴奋。
〔顾师孟(伯仁的妻)端着一个漆盘,上有一相当大的磁壶,轻轻地走进来。
〔师孟站住,呆了一会儿才开口;知道他不愿有人来
裹乱。
顾师孟 (先轻轻地嗽了一声)老太太教我给你送点酸梅汤来,冰镇的,凉之呢!(凑过去)
秦伯仁 (很不高兴她来打搅,本想不搭理她,可是,她既奉母命而来,就非应付一下不可;站了起来)老太太干什么呢?
顾师孟 (放下壶)吃过午饭,抽了两口烟……
秦伯仁 唉!
顾师孟 (知道他不喜欢任何人吸大烟,可是作为没听见他叹气)忍了一个盹儿,现在跟孟大夫说话呢。
秦伯仁 孟大夫又来了?老太太……(明知道老太太没有病)
顾师孟 (已猜到伯仁要说什么)老太太没有病,可是闷得慌,盼着有人来说会子话儿。再说,
癦吃烟,肠胃发燥,总得时常吃点小药儿润润肠。
〔正在这时候,三爷叔礼摩仿汪派须生的唱法,高唱“伍员马上怒气冲……”
秦伯仁 (不高兴地)哼!
顾师孟 (好象很懂戏)也别说,三爷的嗓子可真清亮好听!
(又怕丈夫责备,赶紧改话)三爷唱几句儿,也可以给老太太解闷儿。
秦伯仁 到咱们这一辈,老秦家才好容易出了读书的人,怎么能没事儿学唱戏呢?
顾师孟 (不愿表示意见)那什么,你不过去看看孟大夫啊?省得教老太太说你不懂礼!
秦伯仁 我这儿忙着呢!
相关评论
初稿完成,老舍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读给
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听。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写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馆”。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清楚地记得那天曹禺听老舍朗读剧本,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在座的人都认为剧中茶馆这段戏最精彩,建议以它为基础单独发展成一个戏,以小见大,反映整个社会变迁。老舍当即表示:“这个意见好!”三个月后一部新剧作诞生,后定名《茶馆》。
曹禺:“《茶馆》第一幕,这个戏原来老舍写的不是《茶馆》,写的是《秦氏三兄弟》,秦二爷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老舍当时的主要意图是为了配合第一次全国选举,刘少奇当主席的时候,就是为了配合这个才写的。我得说我老师的一点悲剧,就是他什么运动都配合,而且是诚心诚意的。比如说“
三反五反”时写的《春华秋实》,大跃进时写的《女店员》……他唯恐自己跟不上形势,跟慢了。他本来太熟悉文学规律和戏剧规律,但是他当时觉得要为政治服务,而且是近距离地为政治服务。所以他想写一个
剧本配合第一次普选,于是就有了《秦氏三兄弟》。像他那样的作家写出东西来,不好轻易拒绝,当时我们就听了这个剧本。因为当时所有的剧本都是他自己念,他不让别人念,他说别人念不出那味儿来,而且他念得生动至极,几乎是一个人演一台戏。
后来《秦氏三兄弟》决定不上了,但怎么跟老舍说?这可费脑筋了。最后曹禺婉转地说,能不能沿着第一幕往下写?老舍说那全国普选不就没了吗?曹禺就说了,您不用管这个全国普选,你就把这《茶馆》里发生的事写写就行了。我记得老舍私下跟我聊。我说:曹禺的意见您觉得怎么样?老舍说,他们意见倒是很好,可那咱们就没法配合普选了吗?但是后来他还是觉得不配合是有道理的,于是就写出了一部经典著作。《茶馆》等于一个时代写一幕戏。等第一幕写完,曹禺看了一半就说话了: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这种体验了。曹禺每逢看到经典戏的时候,感觉心跳都加速。他说这么多人物,每个人物那么简练的几笔就把这整个时代写清楚了。他拍着桌子说:经典!绝对经典!我可以这么说,全国除我们这一家,没人敢排这个戏,它拿不起来。《
红楼梦》改写也困难,因为它已经到了那个层次。”
舒乙称“《秦氏三兄弟》为“前《茶馆》”,称后来写成的《茶馆》为“后《茶馆》”,说:“看‘前《茶馆》’第一幕第二场老舍先生手稿的手迹,发现字迹潦草,完全是一副快笔疾书、文思澎湃、一气呵成的概势。”
[2] 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