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伦理思想的总称。秦汉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逐渐巩固的时期,也是以
儒家为主体的封建伦理思想定于一尊,并被神学化的时期。神学化与反神学化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伦理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
汉初思想家恢复和整理了先秦以来特别是儒家的典籍,如《
尚书》、
《礼记》、
《孝经》等作为伦理思想的研究资料。凡此种种,都为
儒家伦理思想正宗地位的确立作了准备。由
董仲舒汉朝把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发展得十分完备。它既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等级权力,又体现为绝对的君权。这就要求无限提高君权,神化君威。封建道德承担了这一使命,使尽忠于君王成为臣民首要的道德义务,并给予神学的论证。
从此,
孔子被捧上神坛,道德也披上了神圣的灵光。到了东汉时期,
《白虎通义》三纲五常随着统治者把封建纲常神学化的出现,道德领域中反神学化的斗争也广泛展开。以司马迁、
王充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试图运用
朴素唯物主义的
自然观说明道德现象,对
神学目的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