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泽,据《屏南县志》记载,在
屏南、
古田、
宁德三县交界处的
黛溪镇后樟村,历史上曾出了个叫程惠泽的“
人龙”,被清代
乾隆皇帝敕封为“通海龙王”。
人物简介
程惠泽(1580~1598年),明朝万历八年三月十八日辰时出生于后樟村,故居目前还保留完好。程惠泽自幼就没了父母,也没兄弟姐妹,孤独一人仅靠外婆养活。当程惠泽十岁这年,在同村熟人的帮助下到了
九峰寺当长工。
人物生平
九峰寺离熙岭五公里,距黛溪七公里,也就是在熙岭与四坪二村的交界处,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这寺庙四周奇峰突起,含阳九之数,故名九峰寺。庙中“九峰禅林”四字系明代万历东阁大学士叶向高手迹。
惠泽在寺中勤劳苦干,全寺大小相当喜欢他。住持清玉禅师对他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
转眼间,数年过去了。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初六日的这一天清晨,程惠泽去菜园浇菜施肥,看到菜园那边一片金光灿烂,耀眼夺目,令他十分好奇。走近一看,见两条蜥蜴在抢一颗明珠,互不相让。惠泽念着:“你们谁也不要争,这珠属我的了。”话音未落,两只蜥蜴即各退一步,睁眼对望其珠。于是,惠泽就俯身拾起明珠,放入衣袋里。没想到那两只蜥蜴直往程惠泽的裤边往他身上爬上来。“这不行。”程惠泽又从衣袋里把珠取出来放在扁担的竹节处,两只蜥蜴还是继续来抢,惠泽无奈只好用清水把珠洗干净,含入口中。这时,师父在寺庙大门口喊他吃早饭,惠泽答应了一声“啊”,不想竟然把这“明珠”给吞到了肚子里去了。
起先的时候程惠泽并没有在意他在早晨吞珠之事,但是到了这天夜里刚刚睡下不久,他突然发现腹中酷热如火,然后是浑身火热,让他根本在床上无法入睡,就睡在天井的石板条上。但还是无济于事。只好整个身体浸泡到寺内一个石槽的冷水中,只要一露出水面,就非常难受。奈因身体日长尺许(石槽破裂,旧迹可考),只好连夜到寺下的一个小潭壑里。无几日,小壑容不了下他又跑到十里外的箬洋山秀溪中有个虎朝潭去(又称虎跳潭,九峰后天坪山中。其溪水流至宁德霍童溪)。
随着时间的流逝,程惠泽的身体也起着惊人的变化,浑身生了鳞甲,头长奇形两角,显然已成为一条巨大的人龙了。
同年六月初七这日,禅师又送饭到虎朝潭。惠泽在水里说:“师傅,从今起你就不必再为我送饭了。”禅师问:“那你不是饿了?”惠泽说:“不,我不需吃饭了。”禅师说:“你若不要我送饭,那就让我见你一面。”惠泽说:“我今形体异变难看,不敢见你。”禅师又说:“这么多年来的感情,实在令人心焦如焚。无论如何也要让我见你一面,以慰心情。”禅师的言语触动了惠泽的心弦。惠泽过意不去就叫师父莫怕,便伸出一只手,却把禅师吓呆了。这时惠泽心想,在寺几年,蒙受全寺上下的关顾,有恩必报。便交待禅师:“此潭太小,不是我久居之处,择明天离开此潭到大海去,想借一场雷雨,开垦一块良田,当报寺院。到时,请师父转告寺内朋友们不必惊恐。但一定要等大水漫到寺的第七台阶时,即擂鼔送我启程,大水自然消退。”
清玉禅师怀着依依不舍的沉重心情,回到寺内,将此事一一相告。
次日,一片艳阳万里的晴空,突然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轰隆隆的雷声带来大雨滂沱,来势越来越凶暴。巨雷震山摇、飞砂走石、洪水暴涨,九峰寺的台阶,一阶、二阶、三阶不断地被淹没在洪水之中。禅师见状惊恐四坪群众会遭灾,派了个小和尚,察看四坪村庄水势情形。不时小和尚回报:“四坪人已遭受严重灾难了”。这时,水涨寺台阶才第四阶,禅师顾不得惠泽的交待,便命令和尚们马上擂起钟鼔送惠泽启程,渐渐雷息水退。九峰山的山林、田地并无受损。不远处,出现一块崭新平整的水田。即:“三百丘”。
惠泽龙听到鼔声,来不及把水坝凿成。临去,只把龙尾狠狠一甩,一条初具模形的水坝还完全不能通水(至今石壁上还留着爪痕)。后来,清玉禅师请来三百名石匠,花了三年工夫,才勉强通水。
“人龙”的故事不胜枚举,流传甚广。清朝屏南知县沈钟《过九峰》诗:“乍入九峰路,峰高不易攀,僧巢云外寺,人种屋头山。落涧龙存钵,空堂虎踞关。豋临殊去倦,身在翠微间。”又训导黄正绅《重游九峰》诗:“仄径入深竹,峰峦生面开。一龙归海去,九鲤抱山来。此地无尘迹,前游尚草莱。野花寒更发,烂漫读书台。”
惠泽龙自离开虎朝潭经过宁德霍童溪直至东海三都澳。
连续几年,每逢年节,他都送黄瓜鱼到黛溪后樟外婆家(一场大雨后,他外婆厝的天井中都留下几条大黄瓜鱼)。有时也会造成农作物的损失,难免怨声四起。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一场洪水滔滔时,他外婆对惠泽说:“黄瓜鱼味已尝,无需再送,吃鱼几条,毁物更惨。”话完水退,留下几条大黄鱼与一个“龙瓶”,后人以此用来祈雨。
“龙瓶”落井(在后樟)雨即来临,如此灵验的龙瓶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却被一“乞丐”所偷(见《后樟村谱》有载),据说“乞丐”求雨不成,反被龙王收了“龙瓶”。
惠泽龙的母亲墓在后樟村后门山顶(土名窟窿头),惠泽为了常见“母亲”的方便,即从窟窿头坟墓中的母亲棺材拉到三都澳,东冲口外面的西洋与浮吴之间一个孤岛的悬崖上。至今,悬挂在绝壁上的棺材,和深不可测的墓窟窿俱在。
据《九峰寺志》记载:清朝乾隆元年(1735年)丙辰,为了收复台湾,屡战不胜,水师们正处在愁眉不展,无计可施之际,突然,海潮涨高数丈,淹没了台湾的军事设防,清兵顺其水流,势如破竹,一攻即破而收回了台湾。
这时,乾隆皇帝诏曰:“何神显灵,助我之力,统一江山,功绩不小,望告知也”。
水里浮上:“程惠泽”三个字。乾隆一见,十分高兴,即下旨四处打听“程惠泽”这三个字的含义。不日上报,程惠泽是福建人龙(后樟人),化龙于九峰寺。皇帝回朝后题一匾,送至九峰寺。可惜此匾毁于“文革期间”。(《九峰寺志》有载)
……
《宁德县志》、《屏南县志》均对程惠泽的“人龙”传说作了大量的文字记载。
训导黄正绅有诗赞曰:
龙王程氏前代贤,托迹僧家能悟禅。
自得骊珠一下咽,浑身壮烈如火煎。
神物变化不俄延,初居浅水旋大川。
虎朝潭中偶一迁,头角鳞甲无弗全。
自言不旦当升天,报僧以禾三百田。
未几雷雨挟奔泉,平地滚滚成深渊。
龙神不及开广阡,掉尾只成三倾田。
迄今古迹尚宛然,攫石爪痕深若镌。
有时尺木空中旋,飞电纷纷沙石坚。
有时人间祷雨虔,甘露顷刻施八埏。
寺僧尤感泽无边,设像祀之堂西偏。
不知修真几何年,却胜成佛与成仙。
我今登门私自怜,身价毋乃信于前。
谨摭始末歌长篇,度几得附青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