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山镇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辖镇
稔山镇,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因圩内东面小山岗长满稔树而得名。稔山镇位于惠东县稔平半岛西北部,东连吉隆镇,东南接铁涌、巽寮,南临大亚湾,西与大亚湾经济开发区毗邻,西北与白花镇相接,北与县城平山相连,是惠东沿海重镇之一,土地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周朝以前,就有人在稔山镇境内地方繁衍生息。
晋唐以后,由于中原战乱,大批百姓被迫不断南迁,稔山镇境内也成为一些中原人居留之地。
宋祥兴元年(1278年),抗元英雄文天祥曾从海丰丽江浦移军驻扎船澳。
明洪武元年(1368年),潮阳一带一些因躲债逃生的民众也漂泊来到范和,在稔山聚居生活。
明朝时,稔山属归善县内外管都。清初,改内外管都为内外管社,稔山属外管社和平约堡。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始建稔山圩,到乾隆年间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市。
清同治年间,属平政司辖(平政司巡检驻稔山范和冈)。
民国二十年(1931年),惠阳县设稔山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惠东县以下设区公所,稔山为惠阳县第十二区,区公所驻稔山,辖1镇(稔山镇)、11个乡(范和乡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稔山为惠阳县第六区,区署驻稔山,辖稔山镇、芙蓉乡等15个乡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稔山属惠阳县第六区(属乙级,区署驻平海),辖16个乡镇,有178保1740甲。
1949年2月,稔山乡建立人民政府,隶属惠紫区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惠东县人民政府成立,稔山乡府转隶惠东县人民政府辖。
1949年12月,惠东并入惠阳县,稔山转为惠阳县辖。
1950年6月,惠阳县设第八区(稔平区),区府驻稔山圩,管辖稔山、平海、吉隆等14个乡。
1951年11月,惠阳县设第十六区(稔山区),区府设在稔山圩,辖17个乡镇。
1957年12月,撤区设乡,并实行小乡并大乡,原稔山区析出稔山乡、铁涌乡。稔山乡(大乡)辖9个乡镇。
1958年4月,惠阳县析出惠东县,稔山乡归属惠东县辖。同年10月,惠阳县、惠东县又合并为惠阳县,全县成立人民公社,稔山乡、铁涌乡合并为稔山上游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成立稔山区,管辖8个小公社,另成立稔山渔盐公社,隶属渔盐工委辖。
1963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撤小社并大公社,原稔山区又分出稔山公社、稔山渔盐公社。
1965年7月,惠阳县析出惠东县,稔山公社与稔山渔盐公社合并,并分出铁涌公社。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军管会、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取代了县、社及一切行政机构的党、政工作。
1968年3月,稔山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公社党委、管委会领导。
1972年1月,稔山公社划出部分辖地与平海公社、港口公社划出的部分辖地组成巽寮公社,稔山辖地自此稳定。
1981年2月,稔山公社革委会改称为稔山公社管委会。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设置,设立稔山区,区以下设乡、镇。
1987年3月,撤区建镇(乡),稔山区改为稔山镇。
行政区划
2019年,稔山镇下辖范和村、芙蓉村、老坑村、大墩村、莲蓬村、联丰村、竹园村、稔石村、涧背村、坝仔村、新村村、五配村、长排村、白云村、盐灶背村、牛牯墩村、船澳村等17个行政村和稔山社区、大埔屯社区2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稔山镇位于惠东县稔平半岛西北部,东连吉隆镇,东南接铁涌、巽寮,南临大亚湾,西与大亚湾经济开发区毗邻,西北与白花镇相接,北与县城平山相连,是惠东沿海重镇之一,土地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稔山镇属沿海山地丘陵地区,镇域地形多样,地势东高西低,南部滨临大亚湾,山地与丘陵占土地面积的58%。稔山镇北面与白花凌坑、平山铁马关的山脉相接,东南地势较平坦,西面多是连片集中的耕地。境内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5座,最高峰位于镇内东侧的斜山(又称蛇山),海拔647米。
气候
稔山镇域地处低纬度,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13.3小时,日照率47%。根据气温、降雨等变化规律以及地形特点,稔山全境划为南部沿海低丘夏凉冬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21.1℃,极端最低气温0.3℃,极端最高气温37.5℃,平均相对湿度为79%。镇域雨水充沛,年平均雨量1920毫米,降雨时空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丰水年降雨量为3076.8毫米,枯水期降雨量为1552.1毫米。
水文
稔山镇内有白云、竹园、石桥、范和、大埔屯、盐灶背等6条河流,河道总长度65.4公里,分布的主要支流有12条,集雨面积109.4平方公里,均属粤东沿海水系。镇内河流、渠道、水库、水塘等水域面积超过10000亩,水库、山塘蓄水总容量2000多万立方米。建有水库14座(小Ⅰ型4座,小Ⅱ型10座),集雨面积23.18平方公里,总库容1600多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2018年,稔山镇有山地面积16.3万亩,可利用浅海滩涂面积2万亩;耕地面积34000亩,其中水田面积 31664亩,旱地面积 2336亩;林地面积为160000亩,森林覆盖率64%;盐田面积342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148亩。海区内鱼类资源丰富,常见经济鱼类有100多种。有海水养殖面积2万亩,盛产石斑、红鸡、鲈鱼、鲳鯵、黄花鱼和蚝蚶、虾蟹等20多种优质海产品,是惠东县养殖蚝、蚶的主要乡镇和重要生产基地。另有淡水养殖面积2300亩,养殖主要有鳗鱼、桂花鱼、淡水白鲳、罗非鱼等10多个品种。分布于镇域东南面的盐田,面积28700公亩,是惠东传统的主要产盐区。
人口
2018年,稔山镇户籍人口为75884人。
经济
2018年,稔山镇实现税收收入13.16亿元,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06亿元。入选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769名,比2017年排名上升185位。
交通运输
稔山镇地处惠东沿海枢纽位置,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深厦铁路、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广惠高速公路东延线在稔山境内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深厦铁路在稔山境内设立惠东南站。镇内拥有等级公路55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1公里,三级公路34公里;镇通行政村道路硬底化工程全部完成,自然村道路90%以上实现硬底化。省立2号绿道建成投入使用,境内拥有亚婆角一类码头和范和、青洲两个农用码头,水路可直通大亚湾、广州、汕头、香港、澳门等地。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00年,稔山文化站顺利通过省验收,被评为“省二级文化站”。
2010年,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稔山镇象棋文化广场,广场占地2万平方米,集象棋文化中心、文化走廊、体育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室外健身园和灯光球场于一体。至2013年,稔山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室19个,镇文化站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培训室、老年人活动室等文化活动设施,各文化室也设有图书室、报刊阅览室等。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中心)36个,篮球场62个。镇内17个行政村及2个社区居委会都建有“健身园”,成为基层农村和社区的固定体育健身场所。据不完全统计,稔山镇有象棋爱好者3万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0%。2010年,稔山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6月,稔山镇被中国象棋协会评定为全国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前,稔山境内仅有个别零星私立学校,规模小,设施简陋落后,一般平民子弟少有就学机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学校,境内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开创了新局面。1983年,稔山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84年,稔山镇中小学校实现“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课室、学生人人有桌凳),普及了小学教育。1994年1月,通过广东省、惠州市检查验收,稔山镇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成立稔山镇教育福利基金会。2009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同年,刚成立的惠州市稔山同乡联谊会制定并实行《奖励和资助重点大学学生和特困学生的暂行办法》,实施奖教奖学。
医疗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稔山境内医疗条件差,人民群众的健康得不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稔山境内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2004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常住人口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开始,免费为婴幼儿提供13类预防接种服务。2008年,开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2010年,芙蓉村和范和村新屋小组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镇内有稔山镇人民医院1间,村和社区卫生站42间。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05人,其中执业医师24人,执业助理医师 20人,注册护士31人;有住院病人床位120张。稔山镇人民医院曾于1956年获得卫生部颁发的“一级甲等医院”。
历史文化
惠东渔歌是流传在广东省惠东县沿海地区的一种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记载,惠东渔歌在宋朝时传入惠东,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当地最原始的渔民称为“疍民”,又叫“后船疍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一部分。疍民长期过着海上漂流的生活,疍民以歌自娱,以歌解忧。
惠东渔歌有29个品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哦哦香调、啦打弟嘟弟嘟调、贤弟调、罗茵调等。惠东渔歌与其他民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限定由渔民在船上演唱,有独唱、齐唱等表现形式。渔民群居时往往以“答歌”为乐,“答歌”即“对歌”,或称为“斗歌”,徒口清唱,不用乐器伴奏。曲式结构多采用上下句形式,一呼一应,再长的歌词在曲调上也能反复往回,直至终篇。惠东渔歌的旋律咏叹性很强,音域不宽,乐曲短小,大多有衬词和各种形式的拖腔。其音乐以徵调式居多,有时会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第六声(7)甚至第七声(4)作为经过音和一拖而过的装饰性旋律音。惠东渔歌的歌词深入浅出,语言淳朴,风格简练,内容均来自渔民生活,通过对人事、景物等的叙述来表情达意,给现代歌词创作以深刻的启迪。
惠东渔歌曲调多样,旋律韵味独特,是广东沿海地区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具有历史学、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风景名胜
范和村位于惠东县稔山镇,是中国古村落、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广东省特色古村落、惠州市文明村。
范和村前临范和港浅海,背靠海拔647米蛇山,距离惠东县城22公里。范和村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00余人,村民以陈姓为主,共有50多个姓氏聚居。范和村于2014年11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古村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融合,范和村成了兼具客家、广府、福佬文化特色的古村落。
范和村格局完好,建筑完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有完好的有罗冈围、吉塘围、长兴围等众多围屋,形成“村中有围、围中有村”的布局。范和村除了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外,还具有历史悠久、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大量的民间历史传说,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东渔歌,本地特色的婚嫁习俗、食福、端午节抢炮头、醮会等传统民俗。
参考资料
区域概况.惠东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惠东县-稔山镇.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0 14: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