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幼年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空军预备人才培养学校
原空军幼年学校(即中正预校的前身)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四川都江堰蒲阳镇成立的,主要为抗战培养空军预备人才。
学校创建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原名灌县)东北10公里的地方,在急流滚滚的蒲阳河畔,有一片林木繁茂、花草遍野的台地。这里是人民解放军的两所医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幼年学校(简称空幼)就设在这里。
学校仿苏美空军预校模式,效仿前苏联“纳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的模式,招收小学毕业或初中肄业的学生,1939-1945年在四川蒲阳镇招收的学生共6期,约2100人。
1941年空幼三期招生,1944年空幼五期招生。由于战乱等原因,现存校友1400多人,分居在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等地。
由于家乡处在日寇烧杀抢掠的敌占区,多数同学连寒暑假都不能离开校园,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深的兄弟情谊。1949年,四川面临解放,空军幼年学校也于这年夏季迁往台湾屏东东港大鹏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鉴于当时的形势,前苏联派驻中国的空军总顾问帕尔霍明科向中国航空委员会建议,是否可以效仿前苏联“纳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的模式,从抗战长远考虑,设立少年空军学校。建议得到了包括周恩来、叶剑英、张治中、白崇禧等国共人士的赞同和支持。1939年,中国航空委员会决定成立少年航校,并命名为“空军幼年学校”。留美回国的教育家汪强先生担任教育长,学校定址于山清水秀、远离战火的四川省灌县(今都江堰市)的蒲阳场。
航校面向全国招收十二岁至十五岁的高小毕业生,接受严格的训练,为长期抗战培养空军后备人才。从1940年到1946年,“空军幼年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二千一百余人,学员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外。今天,当年的风华的少年,后来有的成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和空军将领,有的当了著名科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的是艺术家和企业家。
学校聚会
1.南京同学会
2002年4月15日,近600名70多岁的老人从海外、台湾、香港和祖国大陆各地来到了南京,他们是当年抗日空军幼年学校的师生及其配偶,如今相约金陵,举行浩大的同学聚会,抒发心底积淀了60年的蒲阳情。
2.贵阳同学会
“……惟我空军,岳岳英姿;下俯云汉,上接虹霓……” 这首《空军幼年学校校歌》在会议大厅唱响时,一百多位苍苍白发的老人激情澎湃,昂扬坚定的旋律把他们带到六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2004年9月金秋,一批来自祖国大陆各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远在美国、加拿大的宾朋相聚贵阳。他们是当年“空军幼年学校”的学员,专程前来参加由贵州航空联谊会举办的校友联谊活动。
3.杭州同学会
2004年是抗日空军幼年学校第五期入校60周年,取得联系的同学们决定在杭州团聚。负责联络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离休教授楼世正,他说:“一共来了63位,最远是从巴西、加拿大、美国赶来。年纪最小的是杭州的李参,今年71岁;最大的是从台湾赶来的阮广忠,已经81岁了。”
4.重庆同学会
2006年4月10日上午,春意盎然的山城迎来了一群久违的宾客——当年抗日空军幼年学校的师生及亲属,他们从海内外汇聚重庆邮电宾馆举行同学联谊会。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夏培度等有关领导及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刘永庆出席了开幕式。夏培度副主席向客人介绍了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刘永庆会长代表重庆的黄埔老兵们衷心地祝贺空幼校友联谊会在渝召开,他说:抗战时建立的空军幼年学校和黄埔军校都是为了培养有志青年,为抗日报国作贡献。
250多名同学首聚重庆,其中,有20多名还是从美国、加拿大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专程赶来的,“空幼”教育长汪强的长女、老校友们口中一直提到的“汪大姐”也从北京抵达了南山,坐在轮椅上和同学们悉数往日旧事。
曾经在台湾当过“行政院院长”的唐飞就是“空幼”六期同学,如今退休的他已经在美国普利斯大学当上了客座教授。由于时间的原因,唐飞不能赶到重庆,但他会在同学们开会时发来贺电。在为期5天的聚会里,“空幼”老同学们,一起参观了重庆市的著名抗战景点,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黑蝙蝠中队
提起大名鼎鼎的台湾空军卅四中队(黑蝙蝠中队),就不得不提到为该中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的空军幼年学校。
由于卅四中队执行的是特种任务,又涉及台湾最高军事机密,故由蒋经国先生亲自负责,挑选最优秀的飞行员加入该中队。而卅四中队的相当一部分飞行员均为原空幼学员,此外,“空军入伍生总队”也是卅四中队的输送来源。
学校校歌
以下为空幼校歌歌词:
崇墉九仞,必厚其基;峻岭千寻,必登自卑。惟我空军,岳岳英姿;下俯云汉,上接虹霓。咨尔多士,朝斯夕斯;论年则幼,用志不歧。宏尔造诣,正尔威仪;德与时进,学与岁驰。毋自暴弃,毋用诡随;邦家阢陧,望尔匡持。驱除寇盗,海宇清夷;云程万里,远大为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22:39
目录
概述
学校创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