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年谱长编(第1卷)》是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 李玉海 / 樊洪业 /
潘涛。
内容简介
《
竺可桢年谱长编》集纳竺可桢相关原始文献,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汇编、收录竺可桢在其所处时代的主要思想、活动、事件,呈现其时代影响、人格魅力与学术轨迹,国内外各界人士与竺可桢的函电往来,提供《
竺可桢全集》未能涵盖的文献资料,以及选辑竺可桢本人拍摄、收藏的照片,为研究竺可桢的思想、事业、人格、精神等文化遗产(拟议中的“
竺可桢学”)奠定基础。
第一卷起讫于 1890 年至 1927 年,涵盖竺可桢幼年、求学、执教经历。
这一时期,竺可桢先后在毓菁学堂、东湖法政学堂、澄衷学堂、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学堂求学,后作为第二批庚款考选生赴美留学,在伊利诺伊大学、哈佛大学就读,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相继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任教,短期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以及气象事业建设人才。是我国气象科学、气象事业以及地理科学的奠基者。
本卷所收相关资料文献,部分为首次发现公行于世,未收入《竺可桢全集》。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905年在家乡毓菁学堂小学毕业,先后到绍兴东湖法政学堂、上海澄衷学堂、上海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学堂求学。1910年考取第2批留美“庚款生”。先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农学,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1918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
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15年中国留美学生创立了
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成为该社的第一批社员和《
科学》杂志的早期编辑,并在《科学》上发表了一批我国最早的科普文章。
竺可桢1918年回国,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夏应
郭秉文校长之聘,转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自1921年起,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任系主任。亲自担任地学通论、气象学、世界地理、世界气候等课程的教学,并带领学生多次进行野外考察。
1920至1925年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任教与担任系主任时期,是竺可桢执教生涯中可以尽展才华的辉煌时期。将东南大学地学系办得有声有色,不断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发表的关于气象学、历史气候学、气候变迁等方面的论文具有开创性价值,不少是经典作品。尤其是开创了利用文献古籍史料研究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的先河。1924与1925年是他一生中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中国历史上之旱灾》等研究论文和介绍性文章《日中黑子与世界气候》,均发表于1925年,其中《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并用英文在美国《地理学评论》刊出。
除了学术论文以外,竺可桢发表的《气象学发达之历史》、《我国地学家之责任》、《论我国应多设气象台》、《地理对于人生之影响》、《庚子赔款与教育文化事业》等文章,都是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很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
在竺可桢的精心培养下,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在地理和气象两个学科中,为国家造就了我国第一批专家学者。竺可桢本人不仅是东南大学地学系的奠基人,也成为我国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南京则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地学教学和研究中心。
1925—1927年离开东南大学,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接连发表了《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等重要文章。1926年在南开大学期间,就地取材成文《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还撰写了《乏太平洋学术会议之过去与将来》、《取消学术上的不平等》、《日本气象学发达之概况》等著述。
1927年夏回到南京,被聘为第四中山大学(易名于东南大学,后又改称中央大学)筹备委员,又复任该校地学系主任。11月被新成立的中国大学院聘为观象台筹备委员会委员,担负起筹建气象研究所的重任。竺可桢从此踏上人生新的旅途,回归从事所挚爱的气象事业,开始了不同凡响而又向往已久的峥嵘岁月。
1927年12月在中国科学社第十二次年会上当选第四任社长。
这一时期,竺可桢除参加中国科学社的年会等很多活动外,还于1922年7月赴济南出席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任地理教学组分组会议主席,主持地理教学组分组会议。偕白眉初先生等回途游历了泰山与曲阜。1926年作为中国科学社的代表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三届泛太平洋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中国东部天气型的初步研究”。还与我国代表一起积极争取,使大会通过中国科学社为我国的代表机关加入太平洋科学会议之行政委员会,使我国在该委员会中占得一席。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家。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1974年2月7日病逝于北京。哈佛大学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有《
竺可桢全集》24卷。
作者简介
李玉海(1938— ),曾任竺可桢秘书,中国科学院技术条件局原局长。《
竺可桢全集》副主编。著有《竺可桢年谱简编》。与樊洪业合著《
竺可桢的抗战年代》。
樊洪业(1942—2020),科学史学家,曾任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
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竺可桢全集》主编。
潘涛(1964— ),科学文化学者、出版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竺可桢全集》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出版组组长。著有《
魔仆与泥人——什么不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