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睡鼠亚科(Graphiurinae Winge,1887) 体长70~165 mm,尾长50~135 mm。多数被毛浓密柔软,杂有针毛。背毛灰色至深灰色、或褐色至红褐色、或浅灰色,腹毛毛色至浅灰色,通常泛浅棕色和淡红褐色。面部有四周白色,中间黑色或黑褐色的斑纹。尾上面通常黑色或黑褐色,下面白色。乳头3~4对。
仅有
笔尾睡鼠属(Graphiurus)1属,14种(Genest-Villard,1978;Wilson等,1993;Robbins 等,1981, Schlitter等,1985,Skinner等,1990; Smithers,1971)。Skinner等(1990)根据大笔尾睡鼠(Graphiurus ocularis)有小前臼齿,将该属分为两个亚属,其中大笔尾睡鼠亚属(Graphiurus)仅包括大笔尾睡鼠1种,笔尾睡鼠亚属(Claviglis)13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森林地带,
非洲东部和南部以及高原地带也有分布,但多沿河道分布。
大笔尾睡鼠属于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仅荒漠睡鼠(Selvinia betpakdalensis)一种,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荒漠地区。荒漠睡鼠的外形和习性均和睡鼠不同,尾部的毛短,用后肢跳跃,主要食昆虫,也食植物,在沙漠上挖洞居住,并在洞中储存食物。
睡鼠总科(Gliroidea)因夜行性,分布于温带的种类有冬眠习性且冬眠时间很长而得名,但是睡鼠总科的成员也有一些分布于非洲,在那里并不需要冬眠。睡鼠总科的分类有不同的意见,传统上分为睡鼠科(Gliridae)、刺睡鼠科(Platacathomyidae)和荒漠睡鼠科(Seleviniidae),也有人将后两科的均置于睡鼠科中,一般将分布于南亚和我国华南的刺睡鼠科置于鼠科中。
睡鼠科成员有蓬松多毛的尾巴,外形酷似肥胖的松鼠,体型多比较小,树栖性,食植物,偶尔吃动物性食物。温带地区的睡鼠夏天在树上筑巢,冬天主要在贴近地面的树洞中冬眠,也利用穴兔遗弃的洞穴,冬眠前将身体吃得很胖。睡鼠科基本上是
夜行性动物,但是生活在比较阴暗的
热带雨林中的笔尾睡鼠白天也出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