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yàn,指毛笔和砚台,
文房四宝中的两样。
《
太平御览》引《
博物志》日:“
蒙恬造笔。”
崔豹在《
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
苍毫,非
兔毫竹管也。”唐代韩愈《
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
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此事也与蒙恬有关。 有人对“蒙恬造笔”的说法提出质疑。东汉
许慎的《
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
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
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
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看来,这一评述还是有所根据的。
本来毛笔是集体发明创造出来,当然其中有人进行改良,使这大众性的文具更加适用,更加方便,是必然的。如蒙恬“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的动物毛制成的笔会更加刚柔兼备,吸墨性好,比以前用粗纤维制成的笔有很大地改进,所以人们称‘蒙恬制笔’。
砚有瑞砚、
歙砚、
洮砚、澄砚等,其中不乏名品。以发墨,不伤毫,不易干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