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3日,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以色列导演
马斯·舒姆里克执导的《
黎巴嫩》摘得最佳影片
金狮奖;德国导演
费斯·阿金执导的《心灵厨房》获得评审团大奖
银狮奖;伊朗导演
谢琳·奈沙特凭借《
没有男人的女人》获得最佳导演
银狮奖;英国演员
科林·费斯凭借《
单身男人》获得最佳男演员奖;俄罗斯演员
克塞妮娅·拉帕波特凭借《双重时间》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美国导演
托德·索伦兹凭借《
战时生活》获得最佳剧本奖;中国导演
杜海滨执导的《
1428》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
李安崇尚在独立电影的范畴内的好莱坞叙事,因此本届入围电影中对于传统探讨走得相对极端的影片并不得其欢心,他用温柔与儒雅的方式裁决了25部入围电影的命运。
金狮奖影片《黎巴嫩》用战争期间,四个坦克手在坦克内的短暂生活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他们对战争的畏惧,用炮筒侦察器来放大战争的感受都给予了电影全新的视角,让大家看到电影并没有穷途末路,永远有新的表达方式。
德国导演
费斯·阿金执导的《
心灵厨房》此前并不获看好,被认为表达过于“好莱坞化”,丧失了导演的以往风格,并且故事似曾相识。《
心灵厨房》斩获评审团大奖
银狮奖,能够用新鲜的方法来表达陈旧的故事是制胜要点。
最佳剧本奖得主《
战时生活》则翻版自
伍迪·艾伦,美国东岸知识分子倾向极为严重。这个阵营是李安的大本营,也是他的信念所在,哪怕该片稍显琐碎也不妨碍李安对它的亲睐。
李安一直对同志题材偏好有加,此次时尚设计师
汤姆·福特(Tom Ford)变身导演,将其时尚风格与同志意念打造为《
单身男人》,他在影片中优雅与性感的化身
科林·费斯也颇得评委垂爱,摘得影帝。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是相对没有市场的一个,而离其不远的北美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却开放了卖片的平台,有着金钱的巨大号召力。为了扶植与拉拢电影界新人,培养自己的“直系”,
柏林国际电影节有“
天才训练营”,
戛纳国际电影节有“电影基石计划”,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只得在自己的竞赛单元开放更多的窗口,让这些年轻导演参与其中。因此,仅在主竞赛单元的25部影片中,就有三部电影是处女作,而
柏林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往往只有一个名额是属于处女作的。
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中,意大利本土影片有4部,美国影片有6部(与以往不同的是几乎没有好莱坞制作),法国影片有3部,中国香港影片有2部,德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奥地利、斯里兰卡、埃及、以色列、伊朗、日本、菲律宾影片各1部,涉及的国家与类型超出往年。
电影节主席
马可·穆勒对于华语片的偏好有目共睹,让他饱受非议。但是在中国,尤其是正处于剧变期的中国内地,艺术家的活力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比稳定的欧美国家更加值得关注与肯定,他们也许在技术与理念方面还不及欧美发达国家,但在某些电影里呈现的碰撞与意外却能够给予世界一个窗口看到中国的现实。本届电影节的地平线单元增招了四部中国电影入围。
就结果来看,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两部港片《
泪王子》与《意外》未能斩获奖项;入围地平线单元的四部中国片《
斗牛》《
透析》《
1428》《曾经的无产者》,以描述汶川震后的荒诞与新希望的纪录片《
1428》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而胜出。
专注拍摄纪录片的导演
杜海滨此次执导的《
1428》不同于其他描述灾难的纪录片,它呈现出地震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悲哀,而是无稽与意外。全片并不灰暗,在节奏与讲述上有些部分呈现出主观性与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