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链”一词的正式使用却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相继出现了中国、越南、朝鲜、蒙古等许多
社会主义国家。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同盟竭力利用第一、二岛链构筑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谓“新月型包围”。冷战期间,美国通过各种双边、多边军事合作方式,先后在第一岛链上建立了以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军事基地群,以
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为核心的东南亚军事基地群,以美国
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军事基地群。这些军事基地体系配置有序,并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亚洲大陆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岛链”既成为美国遏止亚洲国家向海洋发展的重要筹码,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依托。此后,许多国家便把这种岛弧包围态势形象地称为“岛屿锁链”,简称为“岛链”。 念所谓“
岛链”,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大陆,对亚洲大陆各国形成威慑之势。
冷战时期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对苏联核潜艇进行围堵的防线。冷战结束后,它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三道防线(三条岛链)之一。
作为美军在远东的军事力量的战略后方,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并且由于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扎在
夏威夷群岛,所以第三岛链在美国海军力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也是防御美国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一岛链的主要目的是封锁中国,
第二岛链防御对象则包括俄罗斯和日本,而第三岛链则防御包括西太平洋的绝大多数国家,当第三岛链发挥作用时,美国就面临着像珍珠港事件时的本土防御告急。 “第三岛链”基地群是美国的战略基地,也是美国前沿部署兵力的“大后方”,对航母更是有着强大的支持能力。至2013年,美海军第三舰队的5个航母战斗群驻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