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是中国
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
“九五”计划是
20世纪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九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是历次五年计划执行和实施中比较少见的。
国际上,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全球化进程加速,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我国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冲击。
在国内,通过宏观调控,通货膨胀过高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同时,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九五”计划后期,内需不足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下岗职工增多,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经济增速减缓,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九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跨世纪的五年计划,在已有的改革成果基础上,促进改革深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走向总体小康成为“九五”计划实施期间的主要奋斗方向。
计划制定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九五”计划,是全面完成
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九五”计划制定的指标更注重宏观性、战略性与指导性。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施效果
从实施的结果来看,“九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基本完成,平均完成百分数144%,完成率76%,基本完成率94%。这一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增长更加平稳,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基本完成。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4%,完成105%;第一产业增长率为3.5%,完成100%。第二产业增长率为9.8%,完成98%。第三产业增长8.2%,完成9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为零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为4.7%,完成了11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增长率为5.7%,2000年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77%,完成96%。人口为12.7亿,完成了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
实施评价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1997年比预期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进一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体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产权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决策者适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力度,并注意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预测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