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THE 5TH NATIONAL TRADITIONAL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
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于1995年11月5日-11月12日在
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赛事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有抢花炮、秋千、龙舟、射弩、珍珠球、木球、武术、民族式摔跤、打陀螺、毽球和马上项目等11个大项,设金牌65枚。表演项目有129项,设一、二、三等奖。另设“体育道德风尚奖”。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3300人,包括汉族在内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和模范工作者代表约7000多人参加运动会。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组团参赛。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参加了龙舟比赛。
本届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摔跤、秋千、武术、射弩、龙舟、赛马、打陀螺11项,设金牌65枚;表演项目有129项,设一、二、三等奖。另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赛事文化
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宗旨是: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会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由“5”字和“民”字的拼音字母“M”的变体组合而成,富有动感的“5”构成运动员冲刺的形象,体现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M”字形构织的三条弧线,象征运动场跑道,会徽选择奥运五环色彩,既寓意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又体现民族体育事业的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整个会徽简练明快,有较强的冲击力,展示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大赛精神。
会歌
由李元庆作曲,倪维德、高守信作词的《大团结的太阳》被选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吉祥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吉祥物是小象“明明”。名字取自昆明民族运动会的谐音。健康活泼的小象“明明”,高擎着象征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5”字形的燃烧火炬,认定目标欢快地奔跑,充满力量,朝气蓬勃,隐喻民族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发展中的云南前程无量。也表示中长跑是云南的优势项目。体态丰腴、欢快活泼的小象“明明”聪明可爱,带着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肚兜上标明了“1995”“昆明”字样,注明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的时间地点。
开闭幕式
开幕式
1995年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昆明拓东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上,8000余人进行了规模宏大、别具一格的大型文体表演《共创辉煌》;表演分《云岭盛会》、《健身之乐》、《彩云南现》、《共创辉煌》四场。表演展示了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浓郁的云南民族文化风情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民族人民热烈、喜庆和欢快的气氛。
闭幕式
1995年11月12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在昆明体育馆举行。闭幕式上举行会旗交接仪式,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委、国家体委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定于1999年在北京举行。”同时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设分会场。
其他活动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行,还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摄影艺术展”、“民族团结艺术灯展”“焰火晚会”等活动,并在海埂民族村举行了民族大联欢。
在本届运动会的筹备与举行期间,主办者和东道主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为运动会举行的圆满成功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云南分会和
云南新闻图片社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摄影艺术展览”在昆明市
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
中国体育博物馆、云南省体委对外体育交流部联合举办了“ 95中国民族体育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