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不仅保持了第三代喹诺酮抗菌的优点,还进一步扩大到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临床上主要用于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属所致的烫伤感染、手术感染、慢性
呼吸系统疾病的二次感染。
体内过程
1.吸收 大部分
喹诺酮类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浓度相对较高,除
诺氟沙星和
环丙沙星外,其余药物的吸收均达给药量的80%~100%。
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
不能与含有这些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
2.分布 喹诺酮类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培氟沙星、
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3.代谢与排泄
喹诺酮类药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
脏排出。
药理作用
喹诺酮类药是杀菌剂,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即使血药浓度已降低到无法检测水平,仍在2~6 h 内对某些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有明显抗菌后效应。
第四代在第三代的基础上,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厌氧菌、
革兰阳性菌和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并具有明显抗菌后效应。
抗菌机制
主要是抑制细菌的DNA 回旋酶(DNA gyrase),从而干扰细菌的DNA 复制。DNA 回旋酶是2 个A 亚基和2 个B 亚基组成的四聚体,A 亚基先将正超螺旋后链切开缺口,B 亚基结合ATP 并催化其水解,使DNA 的前链经缺口后移,A 亚基再将此切口封闭,形成DNA 负超螺旋。
喹诺酮类药物则作用于DNA 回旋酶A 亚基,通过抑制其切口和封口功能而阻碍细菌DNA 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见图35-2)。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① 此类药物的作用靶位除细菌DNA 回旋酶外,还包括
拓扑异构酶Ⅳ(topoisomerase Ⅳ)。拓扑异构酶Ⅳ主要负责将子代的DNA 解环连,喹诺酮类抑制此酶,影响子代DNA 解环连而干扰DNA 复制(见图35-2)。② 在革兰阳性菌中,喹诺酮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在
革兰阴性菌中主要影响DNA 回旋酶。③ 另有研究认为喹诺酮类还可能与抑制细菌RNA 和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 错误复制等有关。
耐药性
细菌对喹诺酮类天然耐药率极低,但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该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耐药性与gyr A 基因突变导致DNA 回旋酶A 亚基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有关。
临床应用
1.泌尿
生殖道感染 用于多种细菌如
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许多
肠杆菌科的细菌
等引起的单纯性、
复杂性尿路感染、
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和宫颈炎。
2.肠道感染 治疗多种细菌如
弯曲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导致的腹泻、胃肠炎和
细菌性痢疾,也可有效治疗耐药菌株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
大肠杆菌引起的
旅行性腹泻。
炎,包括克雷伯菌属、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和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
肺炎和支气管感染。可替代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
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所致的感染。
炎。
4.骨骼系统感染 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5.皮肤软组织感染 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五官科和外科伤口感染。
6.其他
培氟沙星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和由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所致的败
血症;也可作为β 内酰胺类治疗全身性感染的替代药。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均较轻,能被大多数患者所耐受。
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味觉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便秘等,常
与剂量有关。
2.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
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
精神症状,但极少见。
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与茶碱或NSAID 合用易出现,产生机制可能与喹诺酮
类抑制中枢抑制介质GABA 与其受体结合有关,因此,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病
史(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3.过敏反应 发生率0.6%。可出现
血管神经性水肿、
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偶
见
过敏性休克;个别出现
光敏性皮炎,以服用
洛美沙星最为多见。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
射。
4.软骨损害 幼年动物负重关节有损伤,临床发现儿童用药后可出现
关节疼痛和水肿,
所以不宜用于儿童和孕妇。
5.其他 少数患者有肌无力、肌肉疼痛、肝肾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药物可经乳汁
分泌,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 抑制咖啡因、口服抗凝血药和茶碱类在肝脏的代谢,同服时可增加它们的血药浓度而引起不良反应。
2 与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药物和抗酸药合用会减少其从肠道吸收,应避免同服。
3 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用,可增加中枢的毒性反应。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不宜使用。
常用药物
1
莫西沙星:于1999 年批准用于临床,有文献称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率为90%,体内分布较环丙沙星广,t1/2 为12~15 h。对多数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
结核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对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作用明显强于
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超过司氟沙星。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少,至今未见
严重过敏反应,几乎没有光敏反应。
2 甲磺酸吉米沙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第四代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吉米沙星最突出之处是显著增强了与靶部位――
拓扑异构酶IV的亲和力,从而大大改善了抗菌谱,尤其是对G+菌的杀菌力更为显著,是目前对
肺炎链球菌活性最高的氟喹诺酮类口服药物,适应症为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选用药物之一。另据认为,吉米沙星还可能成为第一个被选用于治疗
呼吸道感染的一天给药一次的药物。它对尿道病原菌包括
大肠杆菌和
奇异变形菌也有较高疗效。LG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从1993年开始进行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1997年LG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和英国葛兰素公司在全球联合进行临床研究,2002年6月吉米沙星首先在新西兰上市,2002年12月吉米沙星获得韩国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在韩国上市,2003年4月3日吉米沙星最终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在美国上市。目前我国虽然开发公司众多,但是成功者几乎没有,因此开发该品种具有明显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