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和1977年分别出现了大规模和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由大规模和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的计算机,被称为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美国ILLIAC-IV计算机,是第一台全面使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
逻辑元件和
存储器的计算机,它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已到了第四代。1975年,美国阿姆尔公司研制成470V/6型计算机,随后日本
富士通公司生产出M-190机,是比较有
代表性的第四代计算机。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1968年开始研制第四代机。1974年研制成功ICL2900计算机,1976年研制成功DAP
系列机。197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国际信息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联合成立了统一数据公司。共同研制出Unidata7710系列机。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
电子元件。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
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
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
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
微型计算机。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
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
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
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
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
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
Pentium或称P5(
中文译名为“
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
数据通道。
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Pentium IV 已在2000年10月推出。
将
CPU浓缩在一块芯片上的
微型机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普及的
浪潮。1969年,
英特尔(Intel)公司受托设计一种计算器所用的整套电路,公司的一名年轻工程师费金(Federico Fagin)成功地在4.2×3.2的硅片上,集成了2250个
晶体管。这就是第一个
微处理器——
Intel 4004。它是4位的。在它之后,1972年初又诞生了
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1973年出现了第二代微处理器(8位),如
Intel 8080(1973)、M6800(1975,M代表
摩托罗拉公司)、
Z80(1976,Z代表齐洛格公司)等。1978年出现了第三代微处理器(16位),如
Intel 8086、Z8000、M68000等。1981年出现了第四代微处理器(32位),如iAPX432、i80386、MAC-32、NS-16032、Z80000、
HP-32等。它们的性能都与七十年代大中型计算机大致相匹敌。微处理器的两三年就换一代的速度,是任何技术也不能比拟的。
最早的
个人计算机之一是美国苹果(Apple)公司的AppleⅡ型计算机,于1977年开始在市场上出售。继之出现了TRS-80(Radio Shack公司)和PET-2001(Commodore公司)。从此以后,各种个人计算机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当时的个人计算机一般以8位或16位的
微处理器芯片为基础,
存储容量为64KB以上,具有键盘、显示器等
输入输出设备,并可配置
小型打印机、
软盘、
盒式磁盘等外围设备,且可以使用各种
高级语言自编程序。
随着PC机的不断普及,
IBM公司于1979年8月也组织了个人计算机研制小组。两年后宣布了IBM-PC,1983年又推出了扩充机型IBM-PC/XT,引起计算机工业界极大震动。在当时,IBM个人计算机具有一系列特点:设计先进(使用Intel8088微处理器)、软件丰富(有八百多家公司以它为标准编制软件)、功能齐全(
通信能力强,可与
大型机相连)、价格便宜(生产高度自动化,成本很低)。到1983年,IBM-PC迅速占领市场,取代了号称美国微型机之王的
苹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