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杜挚》是
三国时期
魏国名将、
诗人毌丘俭任荆州刺史时的作品,答复同乡
杜挚援引求职的告解诗。前两句将不得志的友人比作哀鸣的凤鸟,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三、四句表达对时局的乐观看法,引出当朝草根名人入仕的案例进行耐心开导。五、六、七、八以“鸿鹄展翅,伯乐观知”为喻,肯定友人的才华时,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只要你足够优秀,无需求人,就能得到朝廷重用”。九、十正式表明自己的立场与价值观,告诫友人必须脚踏实地,方能名副其实,不为旁人所责。最后两句意思简明,感情真挚,对友人来信的关切与感谢。全诗大量引用案例,借物抒情,加以勉励,态度诚恳,语气委婉,层层递进,但自身的立场也流露出诗人因无法使友人如愿以尝的无奈与惋惜。
这首诗是写给同乡杜挚的答复诗,当作于曹魏太和三年(229年)。当时毌丘俭在襄阳,官拜荆州刺史,青年得志,又与皇帝私交深厚,颇受宠信。同乡杜挚在信件中写了《赠毌丘荆州》、《赠毋丘俭诗》等诗,目的是想得到毌丘俭的引荐、赏识和录用。毌丘俭明白其焦虑和用意,却碍于法理,以及朝廷禁令不得徇私荐亲,只好规劝安抚杜挚,戒骄戒躁,脚踏实地,通过正当途径一定能受到朝廷重用。全诗委婉乐观,态度诚恳,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才学加以肯定,亦大量比喻以及引用当朝学子、平民入仕的案例对友人加以鼓励。但由于自己无法直接解决友人的诉求,而感到些许惭愧,因此在最后特别加以强调,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原谅。
毌丘俭(?—255年),复姓毌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
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文学家。
曹魏三征之一,名将后起之秀。
毌丘俭博文多学,通达武事,品节贞良,爱国忧民,深受
魏明帝、
魏少帝器重。少仕东宫,父亡后,袭封高阳乡侯,任平原侯
曹叡文学一职。曹叡即位魏明帝后,拜
尚书郎、羽林监,迁洛阳典农。察恤民情,谏止皇宫劳役。尊于法理,拜
荆州刺史,婉拒同乡援引。善诗赋,作《
承露盘赋》、《答杜挚》。通兵事,青龙三年(235年),迁
度辽将军、幽州刺史、使持节。景初二年(238年),汇合司马懿攻灭辽东
公孙渊;正始年间,两次攻打
高句丽,尽屠丸都,几亡其国,拓地千里。功迁左将军、进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调镇南将军、豫州刺史,转镇东将军、扬州都督,替换诸葛诞重整东线兵事,次年击败吴国太傅
诸葛恪北伐,军功累累,名震海内。成为魏国四方战线最年轻、最有威望的封疆大吏。
感念魏明帝厚恩,毕身效忠魏国王室。正元二年(255年),因权臣司马师擅自废黜魏帝曹芳,愤起七万淮军,西进勤王,成为所谓“
淮南三叛”(
王淩、毌丘俭、
诸葛诞)之一,惜实力悬殊,孤立无援,终致内外交困,兵败身亡。王党最后的军事支柱就此覆灭。后世史学家皆以魏之忠(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