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箅,汉语二级字,读作箅(bì),〔箅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如“竹箅箅”、“纱箅箅”。
部首
竹,部外笔画:8,总笔画:14
笔顺
撇横捺撇横捺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竖
编码
五笔86:TLGJ;五笔98:TLGJ;仓颉:HWML;四角号码:88221;Unicode:U+7B85;郑码:MKAN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箅
bì ㄅㄧˋ
〔~子〕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如“竹~~”、“纱~~”。
方言集汇
◎粤语:bai3 bei2 bei3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5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宝安腔] bi5 [梅州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 潮州话:bi3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箅bì
〈名〉
蒸锅中的竹屉。后指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 [bamboo steamer]
箅,所以蔽甑底者也。从竹,畀声。——《说文》。按,甑以蒸饭,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
敝箅不能救盐池之碱,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常用词组
箅子
bì zǐ
一种有网眼用以隔物的器具。如蒸锅中的竹屉等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箅·康熙笔画:14·部外笔画:8
广韵》博计切《集韵》必计切《正韵》必弊切,𠀤音闭。《广韵》甑箅也。《说文》蔽也,所以蔽甑底。
又《周礼·考工记注》轮箅,则车行不掉。
又《字汇补》邦尔切,音彼。佛经,迦箅,此云藿香。见《翻译名义集》。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箅
蔽也,所以蔽甑底。从竹𢌿声。必至切
蔽也。此戸护也,门闻也之例。所㠯蔽甑底。甑者,蒸饭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雷公炮炙论云。常用之甑中箅能淡盐味。煑昆布用弊箅。哀江南赋曰。敝箅不能救盐池之咸。从竹。畀声。必至切。十五部。按广韵博计切。
茶经
唐代陆羽『茶经』
二之具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原注:甑,不带而泥之)。又以彀木枝三亚者制之,(原注:亚字当作桠,木桠枝也。)散所蒸芽笋并叶,畏流其膏。
参考资料
.汉典.
箅的常用词组.百度词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8:06
目录
概述
部首
笔顺
编码
基本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