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创作的一首
乐府诗。此诗前四句用比喻言交友须慎重,并从正面列举贵贱结交而心不移之典范;中间四句从反面列举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直接表达诗人对结友不易的看法。全诗用古辞铸新意,其间议论层层推出,条理井然,虚实相间。
作品原文
箜篌谣1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2。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3。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4。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5,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6。
开花必早落7,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8,何人继其踪?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箜篌谣:《乐府诗集》谓《箜篌谣》,不详所起;《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
2.严陵及光武:据《
汉书·逸民传》:“
严光,字子陵,会稽姚余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帝
刘秀同学。光武即位,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后人称他所居游之地为严陵山、严陵濑、严陵钓台等。诗文中常用其事。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
3.“周公”二句:典出《史记·周本纪》。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西周初期政治家、军事家,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大圣,伟大的圣人。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不服,扬言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和商纣王之子武庚一起作乱。周公三年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管叔、武庚被杀,蔡叔被逐。
4.“汉谣”二句:语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兄弟之间的恩怨故事。
5.方寸:指心。
6.九疑峰:也作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相传虞舜葬于此。《水经注·湘水注》:九嶷山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7.开花:一作“多花”。
8.“管鲍”句:典出《史记·管晏列传》。管鲍,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待他很好,不因为这些事而有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两位公子争夺君位,最终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当时管仲被囚禁,鲍叔牙知道他才华过人,于是将他推荐给齐桓公。后人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白话译文
上天切莫登着龙上天,爬山切莫骑着虎。
古来贵贱结交而心不移者,唯有严子陵与汉光武帝。
周公被称为大圣人,也不容下管叔与蔡叔。
汉谣唱的“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说尽了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
兄弟尚且与路人一样,我的心要服从谁呢?
人心方寸之间,便有山海几千重。
轻信了朋友,对着面,心里也像隔着九疑峰。
花开必有花谢,桃李树不如松树坚贞。
管仲与鲍叔那样的友谊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继承他们的风尚?
创作背景
《箜篌谣》是古乐府旧题,李白此诗是借用旧题名而作。今人
裴斐认为不知此诗作于何时。但
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集释汇评》将此诗系于至德二载(757年),乃李白在浔阳狱中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结交挚友之难的慨叹。
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四句为第一段。首二句比兴,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此喻交友须慎重。三四句从正面列举贵贱结交而心不移的典范,就像东汉的严子陵和光武帝一样。
中四句为第二段,从反面列举兄弟尚不容的事例,周公为事例一,其虽堪称古代的圣贤,可其兄弟管叔和蔡叔却对他恶意陷害;以及汉文帝容不下淮南王,将他流放之事,为事例二。
末十句为议论,直接表达诗人对结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间的感情隔阂应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轻言”二句谓不可轻信、轻托朋友。“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轻诺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滥,是“轻言”二句的形象化。结尾二句呼唤对交友古风的重现。此处议论部分层层推出,条理井然,虚实相间。
综观全诗,此诗衍化古辞“结交在相得,骨肉何必亲”而来,但铸以新意。
名家点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白之受知,明皇礼遇殊绝。当时王公贵人交游亦众,浔阳既败,莫为省记,故以严陵光武及管鲍为比,言管蔡者事之缘起如此也。卒之为白纳官赎罪者,郭子仪也,亦可以无憾矣。(《唐宋诗醇 》上卷)
中华上编特约编辑
瞿蜕园、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朱金城:此诗亦有所指,观其引管仲及淮南事,疑亦与永王一案有关。(《李白集校注》)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宗尧:诗中引典据史,旨在发挥“结交当有终始”,“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和节概。深味诗的末句当可得之。诗中也谴责了骨肉相残的丑恶现实,只是兼及之。(《李白大辞典》)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
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美誉,与
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