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野豌豆
豆科野豌豆属植物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5厘米。茎具棱,被微柔毛。叶轴顶端卷须;托叶戟形,小叶片长椭圆形或近心形,先端圆或平截有凹,侧脉不甚明显,花 腋生,近无梗;萼钟形,萼齿披针形或锥形;花冠紫红色或红色,旗瓣长倒卵圆形,翼瓣短于旗瓣,子房线形,子房具柄短,荚果线长圆形,果瓣扭曲。种子圆球形,棕色或黑褐色,4-7月开花,7-9月结果。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90(-105)厘米。茎斜升或攀援,单一或多分枝,具棱,被微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长2-10厘米,叶轴顶端卷须有2-3分支;托叶戟形,通常2-4裂齿,长0.3-0.4厘米,宽0.15-0.35厘米;小叶2-7对,长椭圆形或近心形,长0.9-2.5厘米,宽0.3-1厘米,先端圆或平截有凹,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侧脉不甚明显,两面被贴伏黄柔毛。
花1-2(-4)腋生,近无梗;萼钟形,外面被柔毛,萼齿披针形或锥形;花冠紫红色或红色,旗瓣长倒卵圆形,先端圆,微凹,中部缢缩,翼瓣短于旗瓣,长于龙骨瓣;子房线形,微被柔毛,胚珠4-8,子房具柄短,花柱上部被淡黄白色髯毛。荚果线长圆形,长约4-6厘米,宽0.5-0.8厘米,表皮土黄色种间缢缩,有毛,成熟时背腹开裂,果瓣扭曲。种子4-8,圆球形,棕色或黑褐色,种脐长相当于种子圆周1/5。花期4-7月,果期7-9月。2n=10,12,14。
产地生境
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广为栽培。生于海拔50-3000米荒山、田边草丛及林中现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繁殖方法
适量播种:留种田最主要的就是扩大个体营养面积,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促使单株健壮生长,增强结实率。在选择播量时应为绿肥掩青播量的一半为宜,即667平方米播2.5千克。土壤肥沃的田块可酌情减少10%-15%。合理施肥救荒野豌豆施肥量比其他作物少,一般在播前整地时667平方米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40.0千克,高效硼400克,硫酸锌1.5千克。有条件的也可加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左右。
适时播种:晚播播种期一定要适时,播期过早,冬前田间已郁闭,早春易倒伏,影响开花结果;过晚影响个体发育。播期应在地温10℃时比较合适(约在10月底至11月初)。
栽培技术
控制徒长:适时化控控制徒长有利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这是救荒野豌豆获得高产的重要关键。在化控时要根据其生长势灵活掌握,一般可进行3次,冬前如个体发育旺盛,越冬期植株已罩严地皮,且当时气温高于15℃以上时,每667平方米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20千克,控制距作物顶端60-70厘米,快速喷打顶部,植株未罩严地皮的田块勿喷、气温低于10℃以下时勿喷。第二次在早春返青后,植株已罩严地皮,气温已回升到15℃以上时,用15%多效唑30克,对水30.0千克喷打顶部,未罩严地皮的可缓喷。第三次在盛花后,用15%多效唑40克、对水30.0千克,全株普喷。在喷施多效唑时一定要留意:长势差、温度低于是10℃以下、相对湿度低于70%时应缓喷或不喷。
主要价值
救荒野豌豆为绿肥及优良牧草。全草药用。花果期及种子有毒,中国以外曾有用其提取物作抗肿瘤的报道。
参考资料
救荒野豌豆.中国自然标本馆.
救荒野豌豆.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4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