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1战斗机(俄文:МиГ-31,英文:MiG-31),
北约代号:猎狐犬(英文:Foxhound)是苏联
米高扬设计局研制一款
双引擎双座
全天候重型
超音速截击机,还是全球范围内
飞行速度最快、
起飞重量最大的
战斗机,被冠以“飞行的导弹部队”称号。
基本概况
米格-31是俄军双引擎双座全天候重型超音速截击机,是一款专门用于在空中截击入侵的敌方轰炸机、侦察机或巡航导弹的军用飞机。
米格-31战机,北约代号“捕狐犬”,米格-31是苏联米格设计局研发的一款串列双座重型全天候高速远程战斗机,也是俄空军现役唯一的一种专用于空对空作战的远程防空截击机,同时还是全球范围内飞行速度最快、起飞重量最大的战斗机。
它主要截击的对象是超音速高空战略侦察机,以及低空来袭的巡航导弹等。米格-31的主要对手是美军SR-71“黑鸟”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两者曾多次上演空中追逐“大戏”。
米格-31机长22.62米,翼展13.45米,机高6.45米,最大起飞重量达46吨,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83马赫。其采用纵列双座座舱布局,前为飞行员,后为雷达拦截军官。飞行员可通过前后推动的方式加大或减小发动机推力。中央操纵杆下方的红色开关为弹射座椅拉环,飞行员需要弃机时,只要双手拉动开关,蜷起双腿,就能在助推火箭的作用下,高速弹离座舱。
米格-31性能世界领先,保密等级高,一般的战机无法进行拦截,也严禁出口。米格-31最威风的就是武器系统,全机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4个,可挂4枚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两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侧挂架可以挂中距或近距红外空空导弹。其挂载“信号旗”(Vympel)NPO制造的R-37远程空对空导弹,这是R-33空对空导弹的升级版,用于米格-31M截击机,该导弹可以大大提升战斗机的作战能力。英国媒体报道,R-37能以几乎超音速的速度打击200~300多千米外的空中目标。因此,米格-31被
叫做“空中战舰”。
米格-31战斗机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其前身是具有传奇色彩的
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是世界上首个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这也使得拥有米格-25技术基础的米格-31具备了超声速巡航能力,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83马赫。
米格-31是在
米格-25P截击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机型,于1975年首次升空,1981年进入军队服役。与只能携带4枚空对空导弹的米格-25P不同,米格-31不仅搭载一门备弹260发的23毫米6管速射炮,还配备多个可搭载更大导弹的外挂点。它也是世界首款配备
相控阵雷达的战机,可发现数百千米外的目标。
该机采用三梁结构悬臂式上单翼,机身有50%的材料是合金钢,具有重量大、速度快、载弹多、截击能力强以及适应恶劣的野战机场起降等显著特点。并且改进了发动机、电子设备和机身结构,一举摘得“全球最快战斗机”的桂冠。
米格-31可在缺乏地面预警雷达支援的西伯利亚、远东和北极地区活动,并能独立截击敌方的飞行器,目标包括高空高速轰炸机、高空侦察机与最先进的低空亚音速巡航导弹等。
米格-31系列战斗机被冠以“飞行的导弹部队”称号,据称米格-31系列战斗机配备多型导弹,使其具备超远程防空、反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反低轨卫星、反航母舰群、对地打击压制等高端制敌能力。
米格-31最威风的就是武器系统,全机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4个,可挂4枚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两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侧挂架可以挂中距或近距红外空空导弹。这些导弹可以是R-33、R-33S、R-37M或R-77-1。其中,R-37M是一款超远程超声速空空导弹,射程超过300千米。据说R-37M能击中在1.5—2.5万米高度范围内做8g过载机动的目标,迎头攻击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
米格-31的一个双脉冲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推动着R-37M导弹,一个内置的双波段主动雷达寻的器将其引向目的地,而一个惯性导航系统则从发射飞机上收集中间路线更新。R-37M能够运输核载荷,以对付更大的飞机或导弹群。其配备无源相控阵电扫雷达,改进型米格-31BM截击机雷达最远探测距离为320千米,配备R-37空空导弹,射程近300千米。最新型号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打击其中8个目标。不仅如此,米格-31还装备了数据链,具有信息共享能力,因此其作战效能大大提高。
由于米格-31截击机性能优异,米格-31战机在多次演习中都练习了4机编队作战的战术,它们之间设定密码通信信道,借此可以交换信息、提供目标指引数据。利用这种战术,4架米格-31截击机组成的编队可保护半径为1000千米空域。
米格-31的原型机于1975年9月16日完成首飞,经过了多次改进升级,米格-31的改进型号拥有了更强大的航电设备,能够驾驭各种恶劣气象环境下的作战。根据需要,米格-31在改进中增设了空中加油的受油装置,相当于增加了载弹量与作战半径。不仅如此,米格-31还被用来担当反卫星武器在内的技术试验机。
米格-31是一款经典的苏式空战武器,在冷战中诞生,用于弥补苏联防空力量的不足。在现代战场上,经过升级后的米格-31具备了更强大的拦截能力,可以对远程目标进行打击。同时,米格-31已经可以使用战略武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这也是俄罗斯对冷战武器的又一次高效使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冷战期间,前苏联遭受着来自美国强大的空中威胁。美国的侦察机长期对苏联进行情报搜集工作,战略轰炸机能够突破苏联防空预警薄弱的地域对纵深战略目标打击,越来越普及的巡航导弹更是成倍增加了拦截难度。同时,苏联的电子信息技术与西方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没有足够数量与足够质量的空中预警机。在一些地况复杂、人烟稀少的地域,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防空薄弱点。
面临这种“攻与守”的局面,苏联方面十分重视截击机的研发,用于拦截容易突破现有防空预警系统的飞行器,补充完善防空力量。
米格-31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北约代号“猎狐犬”,用于替代米格-25截击机。与米格-31相同,米格-25是世界范围内飞行速度最快的有人驾驶飞机之一。为了耐高温和降低成本,米格-25使用的是高强度钢作为主要材料,虽然能够满足苏联高空高速拦截的任务要求,但米格-25在执行拦截任务时缺乏足够的机动性,尤其在低空的性能差,且高油耗的发动机十分限制航程。面对与日俱增的防空压力,米格-25实在难以担当大任,随着进一步发展,米格-25的次级型号米格-31就出现了。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针对美国开展的第四代战斗机计划,苏联于1983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极具针对性的截击防空兵战斗机发展计划,主力防空机型将以点防御的苏-15和面防御的米格-31为主,以后将逐步以改进型米格-31M全面替代现役飞机,此后还计划开发新型远程、高速截击机,同时以此为平台开发具备侦察能力的新机型。按照苏联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间将以改进米格-31为重点目标,2010年至2015年左右则用新型截击机来代替米格-31。
建造沿革
米格-31是在米格-25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一代截击战斗机。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197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交付部队试用,1981年正式交付部队。1984年,苏联防空兵正式确定改进米格-31,计划分三次完成米格-31的改进工程:第一阶段改进型为米格-31M,第二次阶段改进型称作米格-31BM。第三阶段改进型为米格-31SM。
原计划1995年开始研制并在1999年开始服役的米格-31SM由于苏联解体而搁置。为保持空军的战斗力,俄罗斯将米格-31再次列入俄空军改良装备的名单。第一阶段改进内容包括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在第一阶段改进基础上,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还将对米格-31SM进行第二阶段改进,以使其在未来的10~15年内仍能保持较高的作战能力。第二阶段改进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航程、加装新式机载设备和武器以及进一步降低维护费用等几个方面。
俄军所有现役米格-31截击机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制造的,使用寿命为2500个飞行小时。
2010年以后,在俄罗斯启动军事改革和俄美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俄军制定了针对现役机型的延长服役计划,米格-31因此受益。
该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至2021年年底,俄军在相关试验的基础上,准备将米格-31的使用寿命延长至3000飞行小时。第二阶段至2022年8月,这一数字将提高至3500飞行小时。一旦米格-31完成“延寿”,其退役时间至少可推后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届时,米格-31将成为俄罗斯乃至全球范围服役时间最长的截击机。
自2011年起,俄军对其现役米格-31进行升级,主要针对雷达、武器系统等。升级后的米格-31BM可以挂载射程达400千米、速度6马赫的R-37M空空导弹,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另一款米格-31K于2018年完成升级,该机可以挂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作战,突破对手防空系统或打击敌方地面固定目标、航母战斗群等海上机动目标。此外,其他改进型号还可以挂载反卫星导弹等。
最新型号
从2011年起,俄军工企业共为俄军升级改造114架米格-31BM截击机,不仅更新了雷达系统,还加装了新型武器控制系统。
米格-31的最新升级型号为米格-31BM,升级内容主要集中在引入大大改善探测和跟踪性能的N007AM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射程更远的R-37M导弹,以及可以更好地把战术信息呈现给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的机载航电系统。安装N007AM雷达的米格-31BM不但可以当作小型预警机为友机提供空中情报的信息,还可以同时跟踪24个空中目标,并同时引导6枚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同时攻击6个空中目标。
经过上述升级后,米格-31BM已变成一种更有效的远程截击机,超视距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击落亚声速和超声速的隐身载人或无人机及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甚至在2.5万米高空以6马赫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技术特点
米格-31采用先进结构材料,“底版”实用耐用,具有高度空气动力学和流线型机身,其具有重量大、作战半径大、速度快、载弹多、火力猛、升限高、截击能力强以及适应恶劣的野战机场起降等显著特点,能够在低空高速飞行,在高空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机型结构
米格-31采用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悬臂后掠上单翼、双垂尾常规布局,全金属机身。米格-31采用三梁结构悬臂上单翼,前缘后掠角41°,下反角4°,翼根前缘边条后掠角70°。前缘装有4段液压操纵钛合金前缘缝翼,最大偏角为10°。兼有低速增升装置和机动襟翼的功能。后缘襟翼最大偏转角30°,副翼偏转角为±20°,机翼半翼展上表面正对挂架处装有翼刀。机身有50%的材料是合金钢,16%是钛合金,33%轻质合金。采用楔形进气口,下唇由铰接板组成,有大的辅助进气门,可自动控制激波的最佳位置和进气量。因此发动机较为不易发生喘振和熄火,克服了在亚音速范围内耗油率大的缺点。结构强度有所加强,适应于低空超音速飞行,具有拦截包括
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入侵目标的能力。
机身下方装有液压操纵的减速板,尾罩内有两个减速伞。大后掠双垂尾略向外倾,垂尾根部装有向前延伸的整流片,插入型方向舵。大后掠全动平尾,机身腹部有向外倾斜的腹鳍,垂尾及腹鳍上有埋入天线。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向后收起。主起落架为小车形,装有2个前后左右均错开、成阶梯排列的轮胎,向前收入进气道下方。
动力系统
两台彼尔姆发动机设计局的D-30F6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93.1千牛,加力推力151.9千牛。
服役年限
由于米格-31机身大量采用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制成,米格-31战斗机的金属寿命“近乎无限”。为强化远东防御,有效应对当前和今后15年内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俄军准备延长米格-31重型超音速截击机的飞行寿命和服役年限。
俄空天军和俄海军航空兵现役的米格-31战斗机大约有160架左右,其中130余架在俄罗斯空天军服役。延寿和升级完之后,现役米格-31的寿命将由2500飞行小时延长至3500飞行小时,服役时间则由2028年延长至2035年。届时,米格-31将成为俄罗斯军队服役时间最长的战斗机,服役时间将长达50年。
武器系统
米格-31系列战机配备多型导弹,使其具备超远程防空、反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反低轨卫星、反-反导阵地、反航母舰群、对地打击压制等高端制敌能力,这在世界兵器发展史上很罕见。
主要武器
米格-31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4个,可挂4枚
R-3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或4枚R-37远距主动雷达制导导弹。R-37发展自R-33,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拥有着6马赫的速度和300千米的超远射程;两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侧挂架,可以挂2枚R-40T中距红外导弹,四枚R-60红外空对空导弹成对挂在翼下两个外侧挂架上。
该机主要武器是机身下挂载的4枚R-33“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20千米,最高速度4.5马赫,可对高空超音速侦察机或巡航导弹进行拦截作战。
匕首导弹
米格-31携带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其实就是俄陆军伊斯坎德尔-M导弹的一个空射型号,它继承了伊斯坎德尔-M的优良基因,又做了一些适合于空投空射的改进。
据称,军工专家拟使“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速度突破10马赫,并确保提高其飞行速度、射程和精确度。以米格-31为基础的“匕首”系统用于摧毁地面和海面目标。这种高精度高超音速导弹,能在战机不进入敌防空区域的情况下攻击距离2000多千米的目标。
“匕首”空射弹道导弹的原型是“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导弹。后者主要用于摧毁敌方防空阵地、远程火炮、机场、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弹头重480至700公斤,发射后弹道高度可降至50千米以下,弹道末段还能进行过载达30G的规避机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匕首”继承了“伊斯坎德尔”的基因,极大地压缩了对方防御体系的预警时间,一亮相就被视为俄罗斯反制北约的“撒手锏”。
俄军将米格-31与“匕首”导弹结合是为了绕开《中导条约》限制,扩大战术导弹的打击范围,也充分发掘了米格-31载弹量上的潜力。借助在云层上方翱翔的米格-31,“匕首”的作战半径从“伊斯坎德尔”的480千米一下子扩大到2000千米。同时,考虑到飞机本身速度非常快,搭载“匕首”的米格-31可以在敌防空火力射程外自由寻找交战机会,常规手段很难拦截。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能够以超过10马赫的速度进行机动变轨,可根据任务需要搭载核与常规战斗部,打击距离2000千米,精度优于10米。该型导弹具备高超音速、机动变轨和高精度打击等技术优势,其搭载平台为米格-31多用途战斗机,作为“匕首”的标配战机。
辅助武器
米格-31的辅助武器为前机身右侧下部整流罩内安装的1门23毫米Gsh-6-23六管机炮(最高射速10000发一分钟)或30毫米Gsh-6-30六管机炮(最高射速6000发一分钟),均备弹260发。
航电系统
机头装有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可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中远距导航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APD-578数据链路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等。
米格-31的设计思路和传统苏联战斗机有所不同——以往的苏联战斗机一般是按紧密的地面指挥来设计,地面雷达搜索和跟踪战场上的状况,地面指挥管全面掌握战局,引导空中的飞行员接敌作战。尽管苏联从
米格-23时代开始就开始鼓励飞行员在空中自主作战,但只有米格-31是第一架在按自主作战概念设计的战斗机。
为了实现自主作战,米格-31的火控和通信系统比通常的苏联战斗机要强大和先进得多,因此也需要一个专职的雷达和系统操纵员,这就是米格-31采用双座的最大原因。为了为雷达和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较暗的工作环境,后座差不多是密闭的,只有两个小小的窗可供后座向外张望。后座不仅操作雷达,也负责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末端雷达照射。米格-31强大的雷达和专职的雷达操作员使它可以充当简易
预警机,和其他战斗机协同作战,但这和真正的预警机还是有很大距离的。米格-31也可以用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发现和攻击敌机。
米格-31是第一种装有SBE-16“掩体”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战斗机,搜索距离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天线直径1.1米,频带9~9.5千兆赫,跟踪距离90千米(目标为战斗机)。
该雷达的北约绰号为“闪舞”,由潘左特龙公司研制,编号И007或С800。有“自动截获”和“手动截获”两种工作状态,支持跳频抗干扰。其电子扫描的相控阵装有3000个铁氧体移相器,天线直径1.1米,搜索距离200千米,对预警机120千米,对战斗机(后半球)上视90千米、下视69千米,水平扫描范围为120°~240°,垂直范围为+70°~-60°,可以以边跟踪边扫描方式同时跟踪10个目标,由火控计算机选择出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予以攻击。
该雷达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APD-578数字式数据传输装置可将雷达截获的目标信息传给地面指挥系统和邻近的飞机。机头下部安装了可收放式红外搜索跟踪仪,探测角为±60°,垂直探测角为+6°~-13°。上述系统与任务计算机及雷达交联,可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武器系统的命中率。
如果4架米格-31编队飞行,间距200千米,则组合雷达的扫描覆盖面宽度可达800至965千米,可起到空中预警机的作用,并可以不依赖地面指挥系统的引导,独立在
雷达盲区内搜索,截获目标。
1983年后装备了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完全可以在缺乏空中预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并可以充当空中指挥机使用。其数据链能将雷达等设备获得的敌机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其他关闭了雷达、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战斗机。多架米格-31之间还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巡逻时几架米格-31的探测范围就可以覆盖宽阔的正面。
性能指标
米格-31机身长度为22.62米,翼展约13.45米,高为6.46米。米格-31与其前级型号米格-25有很大的气动布局相似性,采用矩形截面、斜向切割的两侧进气道,后掠式上单翼,双垂尾的常规布局。机翼有独立的襟翼与副翼,翼面积为61.6平方米。机身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可以确保飞机的低空高速飞行。飞机机身材料大致为49%镍钢、33%铝合金、16%钛和2%复合材料,空重为21.8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6吨。
采用双座、双发设计,两名飞行员分别负责飞机的驾驶与武器、雷达等系统的操控,分担飞行员的任务量,配备的弹射座椅允许飞行员在任何高度和空速下弹射。两台发动机为D-30F-6涡扇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可达152KN,使米格-31的高空最高速度可达到2.83马赫,低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23马赫,并能够以每秒208米的速度爬升。
同时,米格-31是世界上第一款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装备的Zaslon“闪电舞”雷达对于空中目标的探测可达200千米,能够独立发射远程空空导弹。利用远程探测与信息共享的功能,米格-31就可以弥补空中预警机的不足,独立进行对远程目标的远程探测和打击。不仅如此,米格-31还可以探测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并进行有效的拦截打击。
武器系统方面,米格-31有一门23毫米口径GHs-6-23型机炮,机身与机翼下方各有4个挂架。可以挂载R-33远程空空导弹、R-37远程空空导弹对上百千米外的目标进行打击,也可以挂载R-73、R-77空空导弹执行任务。除了空对空武器,米格-31还可以携带Kh-31、Kh-58等系列空对面武器执行对地、对海的打击任务。
米格-31截击机具备搭载使用Kh-47M2“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Kh-47M2“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是俄罗斯近年来新研发装备的战略武器之一,号称具备2000千米的射程与10马赫的速度,能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搭载核弹头与常规弹头,对西方国家的关键战略目标进行毁伤打击。米格-31可发挥高空高速的优势,赋予Kh-47M2导弹较高的初速度,从而增加Kh-47M2的射程。需要说明的是,搭载Kh-47M2导弹意味着米格-31战机具备了战略打击的能力。
防空能力
米格-31作为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载具被世人知晓。不过,它也是全球独 一无二的重型截击机。经改造后的新版米格-31战机具备从数百千米外摧毁包括美国
F-15、
F-16、法国“
幻影”-2000在内的任何西方战机和
巡航导弹的能力。
米格-31系列战机,特别是两款改进型米格-31BM和米格-31D,是夺取制空权和支撑空天防御打击的中坚力量。该战机能够与空中加油机、远距离雷达监视系统结合,在距离俄罗斯国境3000千米至3500千米以外空域建立防空反导前沿拦截线,拦截与摧毁巡航导弹;掩护己方飞机免受攻击,并为远洋舰艇编队提供掩护,使其免遭空中打击。
R-37M导弹
米格-31系列战机可携带4枚
空空导弹,包括R-37型空空导弹。这是一种速度超过6马赫、射程300千米的先进远程空空导弹,可拦截战略轰炸机,遂行大纵深国土防空任务。
R-37型空空导弹与米格-31系列战机相结合,直接对空中预警机、加油机等大型战机构成致命威胁,进而对对手整个空中作战体系构成威胁。
改进后的R-37M超远程空空导弹可以命中超过300千米以外的高速空中目标,使米格-31系列战机战斗力提升一倍以上。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导弹具备抗电子干扰能力,可有效突破对方防空雷达网,尽量在短时间内给予对手致命打击。另外,该导弹还采用智能化技术,可在几十千米外将敌机牢牢咬住。
米格-31BM
报道称,米格-31BM作战效率比基础型米格-31高出1.5倍。米格-31BM截击机重达46吨,雷达最远探测距离为320千米,配备R-37空空导弹,射程近300千米,最新型号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打击其中8个目标。
米格-31BM配备的新型“掩体”-M火控雷达能让该战机更好地使用高精度武器,其发现和打击空中目标的距离分别提高到320千米和280千米。该战机可同时追踪10个目标,并用导弹攻击其中6个。米格-31BM的外挂点增至8个,可挂载R-33S或R-37导弹。
R-37导弹及其改进版本R-37M,是目 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可摧毁300千米范围内任何空中目标的量产型空射导弹。只要事先为其照亮并指示远方目标,发射后它就能自行定位目标。
米格-31BM能以近100%成功率拦截和摧毁任何型号巡航导弹。
R-37M超远程空空导弹与具备下视下射功能的机载雷达相结合,则使米格-31BM拥有拦截低空巡航导弹实战能力。
2017年7月,米格-31BM战机成功进行一次拦截巡航导弹的实战演练。
2017年夏,米格-31BM还进行过一次反弹道导弹试验。随后,俄罗斯公开宣布米格-31BM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分析认为,米格-31BM的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达240千米,对战斗机跟踪距离为90千米,但对于反射面较小的导弹,跟踪距离大大缩小,加上弹道导弹飞行速度高,留给雷达的反应时间非常短,这对武器操作员来说是一大挑战。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发射载机为米格-31BM,采用亚音速巡航。“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射程至少是“战斧”巡航导弹10倍。这将使该导弹能够绕过对手反导系统覆盖区,攻击对手任何目标,且对方防空系统不敢击落。
米格-31BM已经完成了搭载“匕首”导弹的试验,这使该机能在2000千米外就让别国庞大的航母战斗群灰飞烟灭。
“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导弹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能够高效突破现有任何防空反导系统,将核、常规战斗部投送至2000千米外。俄媒引用军方人士的话称,该导弹具备多用途战斗部,既可打击固定目标,也可打击机动目标,且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确保足够的目标打击精度。
服役动态
坠机事件
2011年9月6日6时41分,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局长科纳申科夫确认俄罗斯空军一架米格-31战斗机当天在
彼尔姆边疆区坠毁,两名飞行员遇难。
2022年12月2日,据俄罗斯卫星社莫斯科报道,俄罗斯东部军区称一架米格-31战斗机当天在滨海边疆区坠毁,飞行员弹射逃生。
2022年4月8日,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军方表示,一架米格-31战斗机在列宁格勒地区坠毁,机组人员跳伞逃生,事故原因可能是技术故障。
2023年4月26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表声明称,一架米格-31战斗机在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进行训练飞行时坠毁。飞机坠落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地区。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跳伞,已被搜救人员找到,飞行员的生命和健康没有受到威胁。
试射导弹
2018年5月5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表示,俄军已经有10架可搭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截击机在执行试验性战斗值勤任务。根据相关的信息显示,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射速可达10马赫的水平。
伴飞护送
2022年7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罗斯两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在巴伦支海中立水域上空完成了例行飞行,飞行时间超过7小时。俄罗斯北方舰队的米格-31机组与防空部队进行了伴飞和护送。
空中拦截
2024年3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网站发表声明说,俄军一架米格-31战斗机当天在巴伦支海上空对两架抵近俄边界的美国军机进行了拦截。
遭袭事件
2024年5月16日,乌克兰媒体报道称,15日克里米亚贝尔贝克军用机场的S-400防空系统、2架米格-31战机以及燃料库遭袭,2名俄罗斯军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