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点山水”又称“米氏云山”,宋代的
山水画,主流是继承唐代、五代以来的
水墨山水画,即用
线与墨相结合的
破墨山水,施用色彩也仅限于
色墨结合的淡色
晕染,此外,尚有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由于
北宋中期出现的“文人墨戏”之风的影响,到徽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
山水画派异军突起,即所谓“米点山水”。
首创人
米芾(1051~1107),字元章,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祖籍山西
太原,后来移居
襄阳、
镇江等地。
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雾雨蒙蒙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在
董源画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
米芾的儿子
米友仁(1086~1165),继承父法,并有少量的作品传世,如《
云山墨戏图》、《潇湘白云图集》,皆烟峦飘渺,树影迷离,淋漓尽致,生动有趣。
米氏画派新奇独特,颇受时人的赞赏,对我国民族绘画传统也曾产生过一些影响,在明清画坛的复古逆流中,曾出现过一些滥用“云山墨戏”的作法,因此鲁迅先生曾提出过“米点山水无用处”的说法,当时是对这种现象的批评。
青绿山水作为独立的山水技法,在盛唐以前就出现了,
李思训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宋初此种形式为士大夫画家所不尚,被看成是职业画家的匠
俗之作,曾一度在北宋画坛消沉。北宋中后期,一些
山水画家致力于青绿山水,创造出适合宫廷欣赏趣味的典丽的青绿山水画,使青绿山水画进入成熟发展的时期。宋代著名的青绿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有
王希孟、
赵伯驹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