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使用的语言。
伊朗语族中一种古代东部语支,随着粟特人活动范围的扩大,粟特语一度成为中亚、北亚的一种通用
语言。
公元前6世纪已出现这种语言。
古波斯语称粟特为Suguda;
阿维斯陀语称之为Suxδa;
希腊语称之为Sogdianē;
《大唐西域记》中称窣利,此名或来自中期波斯语sωγlyy。粟特语文献最早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粟特文用3种字母书写,一是粟特字母,后来又形成佛经体;二是摩尼字母,也用来书写
巴列维语、
回鹘语;三是
叙利亚字母,也用来书写巴列维语、
叙利亚语、
突厥语。它们都是来自
阿拉米字母的各种变体,一般自右至左横书,也有少数铭文自上而下竖书。在粟特字母书写的文献中常常可见有阿拉米语表意词,此种表意词本身并不是粟特语,而是按照阿拉米语释义。用
拉丁字母转写时应作大写,以示与粟特语有别。
1889年在
蒙古曾发现《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以汉文、
回鹘文、
粟特文3种文字书写。此碑属 9世纪初文物。1956年蒙古又在布古特地方出土一种粟特文碑铭,记载第一突厥汗国事迹,属6世纪文物。苏联于1932~1933年在穆格山获得74件粟特语文献,其年代不晚于 722年。此外,在中亚潘吉肯特、阿夫拉西阿卜、七河、布哈拉等地都曾发现过粟特语文献,包括铭文、钱币、陶器。中国曾发现大量粟特语文献。在敦煌、吐鲁番等地的重要文献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外国人取走,分藏于
柏林、
巴黎、
伦敦、
彼得格勒(今
列宁格勒)。
数十年来,国外从事粟特语研究的学者甚多,也颇有成绩。中国学者近年来已开始注意粟特语的研究,对苏联的穆格山文献、敦煌古信件、蒙古的布古特铭文等都已有文章介绍并进行讨论。
除一件未发表的
婆罗米字母粟特语文书外,曾用来书写粟特语的字母共有三种,摩尼字母、叙利亚字母和
粟特文字母。这三种字母都衍生自
阿拉米字母。
叙利亚字母用来书写
景教粟特语文献,全部出自bulayiq,内容包括圣经、赞美诗,现藏于
柏林。区分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