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白话文是
粤语的
书面语,跟粤语口语的
语法、
词汇、
句式完全吻合。一般认为其出现不比现代
汉语白话文早。在1949年之前
广东地区民间粤语白话文已经非常盛行,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渐渐由政府规定的现代汉语白话文取代。直到现在
香港、
澳门以及广东各地民间仍然有不少人在使用。港产电影的字幕也多为粤语白话文。由于没有得到政府采纳和支持,又缺乏专门的规范机构,人们书写粤语白话文经常出现
错别字,或者干脆拿
同音字及
英文字母代替,使得书写颇为混乱。
已故香港著名作家
黄沾有很多作品均以粤语白话文写作而成;如散文集:不文集;小说:香港仔手记;歌词:问我等。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当时的粤剧是少数把粤语写出来的文字纪录,这些粤剧剧本或戏院的介绍成为了非官方的规范标准,得到大众都依从。
1980年代,香港的电视节目《
每日一字》有一些集多次提出了粤语有很多讲法其实是很古雅的。节目主持林佐瀚还到图书馆翻查这些字的
正音、正写,并于节目中给大家介绍。有不少当时已经被遗忘的古字,如“
攰”(累的意思)这一个字就是这样得到重生(若根据《广州话字典》,这个字被写成为“
癐”)。从此,香港的
语文工作者开始了新一轮的“正字正音运动”,并在多份报章中要求传媒必须“写正字、读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