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影响病人的
心理活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精神医疗的过程,是应用现代医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科学知识,针对产生精神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为病人提供科学的处置过程。它不仅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慢性病辅助治疗的良好措施之一。
1841年英国医生J.布里德在对梅斯迈术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后指出,梅斯迈术所引起的效应是一种催眠状态,具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19世纪后期,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根据其独特的无意识和性本能理论创立
自由联想法即
精神分析法,这标志着
精神分析治疗学的开端。后来,他继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梦的起源与发生,又创立了通过对梦的解释来治疗神经症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阿德勒重视社会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和作用,创立了直接谈话法,主张采取直接的、不受拘束的谈话方式,鼓励和启发患者谈出自卑感,树立信心。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行为疗法。它是意义极为广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基础是俄国生理学家И.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L.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心理学家
B.F.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主要有:a.
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包括快速脱敏法、情绪性表象法、接触脱敏法、自动化脱敏法;b.厌恶疗法,又称为惩罚疗法;c.消退法;d.自信训练法和操作疗法;e.强化法、示范法、自我调节法等。
主要有:a.认知疗法(理智—情绪疗法);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学;c.现实主义心理治疗;d.定形疗法。现代精神医疗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把病人当作社会成员看待,强调社会环境的致病作用,医务人员重视病人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强调病人在治疗中的主导作用,启发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中大量应激(生理紧张)因素波及社会上的各类人群,造成人们心理状态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协调所激发的疾病,轻则使人心情忧郁,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和免疫功能异常,出现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心身疾病;重则使人行为异常,甚至失去理智,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许多国家日趋严重的各种
社会问题,如战争、犯罪、自杀、吸毒、性放纵、社会经济失调和精神药物的滥用等,造成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需要接受精神医疗的人数与日俱增。由一系列精神卫生问题引起的疾病已上升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精神医疗面临着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