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1日,95岁高龄的
钱穆先生不愿时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指控他霸占公产,毅然搬离了
素书楼,住到台北市杭州南路自己家里。就在同一年的8月30日,钱穆抑郁而终。这件事被称为素书楼风波 。
钱穆1967年偕夫人胡美琦迁居台北。之后他们选择在山清水秀的
外双溪自建屋舍,胡美琦女士亲自设计绘制了屋舍图样。
蒋经国先生听闻此事,就要去图纸交
阳明山管理局办理施工。第二年,钱穆夫妇搬入新居,为纪念母亲,钱穆先生命名此楼为“素书楼”,自那时起,钱先生在此居住了20多年。
1990年5月,台湾政界再起争斗,台北市“议会”的一些“议员”抨击素书楼为“非法修建”,要“限期收回”。其实素书楼是由台湾“总统府”向台北市当局借用,并由“行政院”核可,租用实属合法。接租约规定,到1991年才期满,而且注明在期满后有权利可以续约再住下去,谈何“非法占用”?钱夫人也表示: “我们并非想永久住在这栋房子里,因为钱先生对这房子已有很深厚的情感,加上最近身体状况又不好,希望能够等他心情比较平衡了,再行搬迁。”
1990年6月1日,95岁高龄的钱穆先生不愿时任“立法委员”的
陈水扁指控他霸占公产,毅然搬离了素书楼,住到台北市杭州南路自己家里。
“素书楼风波”一直是钱穆去世前几年颇为烦心的事。钱穆所烦的并非房子一事,而是“非法占用”一说。他说: “平生严守隐居之素志,今不幸被卷入此是非之中,内心不胜感慨!余已95岁,实无精力与人争辩是非,生平唯服膺儒家所论士大夫出处进退辞受之道。”为了避免“享受特权”的误解,1990年6月1日,钱穆毅然搬出居住了二十多年之久的素书楼。台北市当局,以“非法占用公产”之名,逼迫钱穆搬出素书楼,此事发生在自称“复兴中华文化”之地的台湾,令人感慨;对于毕生贡献于中国文化事业、中外学人无论识与不识都衷心景仰的一代大学者,在晚年竟不让他有一个安居之所,未免太不人道。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倬云对此事评价道: “
民进党的攻击及‘总统府’的冷漠,都令人寒心。这是一个对知识与智慧冷漠与轻视的时空,文化如何有重建的可能?” 钱穆从
中国文化大学退休以后,记忆力明显减退,身体大不如前。余英时在一篇回忆其师的文章中说: “最近十几年,我大概每年都有机会去台北一两次,多数是专程,但有时是路过。每次到台北,无论行程怎么匆促,钱先生是我一定要去拜谒的。……但最近两三年来,我确实感到钱先生的精神一次比一次差。今年(1990年)7月初的一次,我已经不敢说他是否还认识我了。”据
金耀基回忆,在钱穆从素书楼搬到市区杭州南路新居前不久,他去看他,“像往时一样,他坐在素书楼客厅同一位置,同一张红木椅上,面容消瘦,但那天精神比一年前所见似要好些,只是绝少开口了。记得他要了支烟,静静地抽着,听到我与钱夫人提到熟悉的事,他安安地点头,偶尔还绽露一丝笑容。……近两三年来,钱先生的健康明显差了,记忆力也消退了,我已再也享受不到宾老昔日谈话之乐了。”
许倬云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他每逢返台,必去素书楼向钱穆请安求教,“前年(1988年)去时,他还就孟子
义利之辨,仔细
譬解,去年(1989年)暑期再去,他体力不差,但已不能清楚辨认来客,灵光如思如现,不能长在”,并感叹地说道: “一位巨人正在隐入历史,一位历史学家自己将成为历史了。”
1998年5月22日,想要竞选连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跑到这里参观,并声称要向钱穆夫人说抱歉。对此,台湾舆论认为,陈水扁有心要说抱歉早该说了,何必等这么多年,何况大师已乘黄鹤去,再说抱歉又有何用?
2010年8月30日,台湾当局领导人
马英九与钱穆夫人钱
胡美琦、大师故旧门生及至亲好友齐聚台北外双溪“素书楼”,出席钱穆逝世20周年追思会。在这场“向大师致敬”的聚会中,马英九就20余年前台湾发生污蔑钱穆先生“霸占公产”的素书楼风波,再度郑重向钱胡美琦表达歉意。
马英九在追思会中致辞表示,钱穆先生在历史、思想史上的成就,两岸及华人社会给予的评价在有增无减地提升;先生因家贫辍学,依靠努力自学而成才,他一生对中华文化的执着令人感动、敬佩。马英九说,他以饮水思源、追念大师的心情参加追思会,但也很感慨;钱穆先生在蒋介石邀请下来台,却因政治因素被迫迁离居住20余年的“素书楼”,以致于在搬迁后3个月辞世。对此,马英九引用《
论语·卫灵公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来描述先生所遭遇的不公不义对待。他说,这段风波让我
耿耿于怀,这是对文化的暴力,希望台湾再也不发生这样的事情。
钱穆1895年出生于无锡,先后任教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和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现代著述最丰富的史学家之一,一生留下《
国史大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国学概论》等57部学术著作;在港台和海外华文世界被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儒宗”。2002年,台北市为纪念钱穆学术贡献,将“素书楼”改为纪念图书馆,委托
东吴大学管理,“素书楼”就此定名“钱穆故居”。如今,钱穆故居成为以文史哲学术研究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