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拼音:suǒ)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几股细绳缠绕在一起的大绳;有的字形像用手搓绳。“索”的本义指粗绳,泛指绳索,引申指搜求、摸索。又引申为索取。又指孤独。
文字源流
“索”字的甲骨文字形有三种形状。在图1和图2的甲骨文中,中间的一竖像绳索的经,周围的棱线像几股大绳将经线缠绕的形状,索的顶端分叉的三笔是经和绕绳的端头。整个字形的形状就是绳索的样子。图3的甲骨文则在图1的基础上加了一双手的样子,两只手在绳索的两边,表示在用手整理绳索。图A的甲骨文在中间加了一个“H”形符号,大概是表示绞索的工具。
战国文字作图4,中间符号两端延长,像个房顶的样子;小篆沿袭战国文字,将两端延长的部分与主体分离。《
说文解字》说“索”字“从𣎵、糸”,“𣎵”即战国文字中图B构件的讹变。秦汉隶书沿袭战国文字,绳索上方的端头演变为“十”字,中间像房顶的部分演变成“冖”,下方的绳索形状就演变成“糸”,这样字形的演化就成为楷书字形的“索”。
“索”这个汉字的造字,一方面留下古人搓绳的形象图示,一方面表明搓绳的方式,体现了造字中的形象化思维。由“索”的造字本义,慢慢发展出相关的意义。搓绳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抽象出来,就可以表示“法度”之义。《左传·定公四年》中有“皆放以商政,疆以周索。”“索”就是“法度”的意思,“法度”之义当由“搓绳”引申而来。凝聚在“索”字古字形中的表意痕迹,一直在后来的使用中不乏线索。顺着“绳索”的纹路,能找寻到绳索的源头,找到绳索发端的地方,所以“索”有一引申义“探寻”,与思考有关的词就是“思索”。中国人认为“思考”是有章法的,一般都形象地与丝线联系起来,如“思绪”“思维”等。“求索”“探索”中的“索”都是“搜寻”之义。有个成语“按图索骥”有顺藤摸瓜一样的比喻,“索”意为“寻找”。“索引”按字面意思是“用绳索牵引”,将一些信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方式编排,方便查找,也就有了“检索”的途径。寻求的目的是得到。索又当“要”“取”讲。要求钱财物品可叫“需索”,而用威胁手段向别人索要财物叫“勒索”。
“索然”,本来是“像绳索一样”,引申指“没有变化、没有趣味”。“索性”这个词本来指根据绳索的性质行事,引申指根据事物的性质行事,慢慢演变为副词“干脆”。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𣎵部】苏各切(suǒ)
艸有茎叶,可作绳索。从𣎵、糸。杜林说:𣎵亦朱木字。
说文解字注
“艸有茎叶,可作绳索”注:当云:“索,绳也。”与糸部“绳,索也”为转注。而后以“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发明从𣎵之意。今本乃浅人所删耳。《尔雅》曰:“绋,繂也。”谓大索。经史多假索为𡩡字,又水部曰:“澌,水索也。”索训尽。
“从𣎵糸”注:𣎵糸者,谓以艸茎叶纠缭如丝也。《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以艸者,如𦳋秆、茅、麻是,以竹者,竹部之筊是。以木者,椶、櫐之属是。稣各切,五部。
“杜林说,𣎵亦朱木字”注:未详,疑当作“索亦朱巿字”。巿者,篆文韨也。杜林说索为韨字。从糸,𣎵声。与杜林说构为桷字、𦥘为贬损字、畁为麒麐字、鼌为朝旦字正同。
广韵
苏各切,入铎心 ‖ 索声铎部
索,尽也。散也。又绳索。亦姓,出炖煌。苏各切。又所戟切。六。
山戟切,入陌生 ‖ 索声铎部
𡩡,求也。山戟切。又苏各切。六。
索,上同。
【校释】苏各切,铎韵苏各切无“𡩡”字,当指“索”字。
山责切,入麦生 ‖ 索声锡部
𡩡,求也。取也。好也。
索,上同。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索;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广韵》苏各切。《集韵》《韵会》昔各切,竝音𧛻。《说文》作𣑇,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从𣎵、糸。《韵会》:隷作索。《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急就篇》注:索,总谓切捻之令紧者也。《书·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驭六马。《诗·豳风》:宵尔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释文》:惧也。
又《书·牧誓》:惟家之索。传:索。尽也。又《周礼·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殴疫。注:索,廋也。
又《礼·檀弓》:吾离群而索居。注:索,散也。
又《左传·昭十二年》:八索九丘。《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有索县。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並音色。同𡩡,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sù)又《集韵》苏故切,音素。《释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注:索,音素。○按,《说文》:在木部,今并附入。索从𣎵,《说文》:在𣎵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小”第二笔楷体是点。“冖”宽、扁,“糸”窄、长,“冖”罩住“糸”。顶部“十”的竖笔在竖中线;“冖”的点笔在横中线。“糸”,两㇜(撇折)折点上下对齐;第一㇜(撇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小”的亅(竖钩)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