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箢木(学名:Asterothamnus alyssoides (Turcz.) Novopokr.)是菊科、紫菀木属矮小半灌木。全株被白色蛛丝状短绒毛,自基部起有分枝,分枝细短,下部木质,外皮淡红褐色,上部草质。叶密集,极小,长圆状倒披针形。头状花序较小,在茎端单生,或数个排列成伞房花序,具较少数的花。外围有6个舌状花,舌片开展,淡蓝色,中央的两性花12个,花冠管状,黄色。瘦果长圆形,被白色密长毛,冠毛白色,糙毛状,顶端稍增粗。
矮小
半灌木,高8-15(20)厘米,全株被白色蛛丝状短绒毛,自基部起有分枝,分枝细短,茎直立或稍斜升,下部木质,外皮淡红褐色,上部草质。叶密集,极小,长圆状倒披针形,无柄,顶端短渐尖,基部渐狭,长6-8毫米,宽2-3(4)毫米,边缘常反卷,两面被白色蛛丝状绒毛,上面顶部多少脱毛,具1条脉。
头状花序较小,在茎端单生,或数个排列成
伞房花序,具较少数的花;总苞宽倒卵形,长6-7毫米,宽12-13毫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背面被蛛丝状短绒毛,外层短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全部革质,具1条脉,顶端稍钝,具白色宽膜质的边缘。外围有6个
舌状花,舌片开展,淡蓝色,长8毫米,宽约1毫米,中央的
两性花12个,花冠管状,黄色,长5-6毫米,檐部有5个披针形的裂片。
瘦果长圆形,长3毫米,被白色密长毛,冠毛白色,糙毛状,顶端稍增粗,长约5毫米。
紫菀木性喜干热的山地荒漠气候,抗寒耐旱性也较强,但不耐盐碱。常见于山麓淤积平原、山麓洪积扇和干旱低山上。适应荒漠灰钙土和山地沙砾质棕钙土。是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常见的建群种。据调查,在天山南麓海拔1800-2300米之间,常与
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
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同处于建群种地位。草层高度25厘米,总盖度30%。在海拔2100米的阴坡,常以建群种成分与沙生针茅和
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组成山地荒漠草原草地类型。草层高度30厘米,总盖度35%。在昆仑山西侧北坡海拔 1760米的山麓洪积扇上常以建群种出现。所处的土壤含有大量卵石可达85%,靠暂时地表径流供应土壤水分。群落植物很稀疏,总盖度仅有7-8%。群落组成种类贫乏,只有少量的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紫菀木适于放牧利用,除株丛基部木质化外,其余均可被牲畜采食,鲜嫩枝叶,适口性良好,牛、马和羊均喜食,骆驼全年喜食,冬季残留物较好,马、羊、驼乐食。营养成分含量中等。